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写梦都是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由先秦至唐代、新罗至李氏朝鲜,写梦小说演进之迹相当明显。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文体本身渐趋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这里以中国唐代的《南柯记》和韩国新罗时期的《调信传》为例,从佛教与写梦小说的关系,以及佛教在中国、韩国的传播及其对写梦小说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以发现在唐与统一新罗时期,佛教的传播对写梦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元4世纪,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此时,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鼎足而立之际。虽然三个国家都接受了佛教,并把它看成求福护国的工具,但由于三者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使得佛教在传入三国的时间上,高句丽最早,百济次之,新罗最晚。  相似文献   

3.
"朝贡体系"论是当今海外学术界诠释古代中国对于东亚贸易体系所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东亚贸易体系最初形成,滥觞于安史之乱后淄青镇节度使的经济利益驱动,由于他握有唐朝对新罗和渤海国交往的涉外权利,以登州港为中心,地跨唐朝与新罗、渤海两国间的走私贸易开始出现;在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被平定后,张保皋所主导的登州与新罗、日本间的海运贸易也渐成规模;五代十国以及宋元以后,随着以市舶司制度为核心的"互市体制"的确立,东亚海运贸易网络也不断发展。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朝贡体系"论既不能作为东亚贸易体系之表征,也不能说明前近代东亚贸易体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和东亚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虽然在朝鲜"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时代,佛教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但在此大背景下,儒学依然是个重要的存在。本文以朝鲜历史上的史传文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儒家思想观念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分析,并就新罗"花郎道"所体现的儒学本土特色作一初步论述,从而佐证了东亚各国既有相同的伦理选择,又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5.
从唐代宗至五代时期,平卢军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驻山东半岛青州,受朝廷之命负责新罗、渤海等东亚诸国使者出入境的护送及其它外交事务.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提要]近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在引入欧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这种研究范式的局限乃至弊端也开始引起反思。另外,围绕“大乘非佛说”“大乘佛教的起源”“《大乘起信论》的真伪”“如来藏思想是不是佛教”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深刻影响到东亚乃至世界佛教学术界的研究走向。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学术界在佛教福祉学、佛教生死学方面进行了新的开拓,力图挖掘佛教学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世纪的东北亚社会以唐为中心,故要考察这一时期新罗在东北亚的地位,就不得不了解这一时期唐对新罗的态度,即唐之新罗观。“换言之,如果某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在长安城大明宫里为唐所承认,就意味着整个东亚国际社会中其地位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其次,在完整的东北亚秩序里,除唐外,还有周边诸国,因此要了解新罗在这种秩序中的地位,还应考查新罗与周边诸国之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具有更多的文化属性。源于印度的佛教不仅表现了民族文化特点,而且在南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佛教中国化是文化过滤与文化变异的结果,汉化佛教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西亚北非文化影响,在强盛时期又远播西亚北非地区,对后起的伊斯兰教苏非派也有一定影响。佛教沟通了东方三大文化圈,表现出鲜明的东方文化特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作为外来宗教,从新罗时期到李朝初年,佛教在古代朝鲜经历了由逐步接受到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再到被儒学取代的盛衰转变。与此相应的,在新罗、高丽时期的朝鲜汉文史籍与小说中,存在大量佛教故事,有反映佛教初入新罗时艰难推行过程中的殉教先驱故事,有记录高僧大德成道事迹的准小说,也有宣扬佛法灵异与舍身精神的传教文。这些故事从内容到数量,都印证出当时佛教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逐步确立过程。到了以儒学立国的李氏王朝建立初期,思想界兴起"排佛重儒"的大变革,宣扬佛法者被论罪,佛教故事遭到禁毁,数量骤减。虽然在李朝中后期的小说作品中,仍有反映佛教信仰的内容出现,但已不复当年之盛况。  相似文献   

10.
南岳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福严寺祖师堂中供奉着新罗人——玄光禅师的画像。祭祀玄光源于师事慧思禅师,当时慧思在南岳弘法影响甚大,玄光慕名而来,并获得密授“法华安乐行门”,学得中国佛教之源而启其流,不仅归国时受到韩国王臣礼遇,给日韩佛教带去新的思想资源,而且培养了一批得道高僧,弘盛一时,成为佛教天台宗思想向域外传播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儒教、佛教、道教(或神道教)是东亚社会的三大基本宗教。在东亚社会的传播和演变进程中,这三大宗教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伴随着冲突—融合、融合—冲突的旋律,东亚三教最终走向和合。和合构成了东亚三教的基本内容和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2.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创立于公元前六—五世纪 ,先流传于古印度、恒河流域 ,其发展经历了六个部派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教义和浩繁的佛家经典。公元前后 ,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对东亚、南亚国家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述了佛教伦理道德的形成及中国化演变之路 ,以证实佛教在与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道家的思想接触、交流、融合过程中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巨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的、民族的和历史的诸方面原因 ,长期以来 ,形成以中国为中心包括现今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东亚各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要素———汉字、儒学、佛教及道教的共识和认同 ,是最终形成东亚文化圈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汉传佛教绘画与佛教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佛教在中国汉地的发展和传播 ,汉传佛教绘画逐渐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其劝化世道人心 ,崇德兴仁的特征十分显著。同时 ,丰富多彩的中国汉传佛教绘画 ,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元晓是新罗著名的佛教学僧。他年少聪颖,学不从师,虽曾因仰慕玄奘,和义湘两次试图入唐,但终因自悟而还。元晓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内容涵盖般若学、涅槃学、新旧唯识学、如来藏学等佛教思潮以及弥勒信仰和阿弥陀信仰等佛教信仰,并通过歌舞等形式向底层人民传播佛教。他毕生都在实践着大乘佛教所倡导的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其影响弥足深远。  相似文献   

16.
新罗礁是浙江普陀山岛"观音跳"前海域上的一小块暗礁,它涉及到不肯去观音院的建立和东亚三国之间的关系.有关新罗礁和不肯去观音院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来历,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与日本和尚慧锷有关.近来,韩国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观点,指出它们应该与新罗商人有关.事实上,仔细考察有关纪录和说法,将这两者认为是基于同一事件,即持新罗商人和日本和尚慧锷同一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鸠摩罗什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佛经翻译家、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他的译经和传教活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以及东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检索、阅读新世纪以来学界相关研究报道,发现鸠摩罗什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在翻译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鸠摩罗什研究,逐步建立鸠摩罗什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位来自西域的中华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集大成阶段。佛教兴盛建立在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统治者的扶持及佛教自身发展等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佛教的发展与兴盛。佛教徒所翻译佛经中含有大量与科技知识相关的内容,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佛法本具的圆融无碍精神也成为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助力。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经过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过滤、转换和折射,在其可能范围内对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然促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必然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围绕中国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东北亚贸易区也一定会促使东亚向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东亚的一体化也会发生泛化,东亚各国应共同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防止日本一国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义天大师是韩国天台宗的始祖,名重东亚的僧统,才行俱优,透彻佛教真谛;既修教,又修禅,学兼多宗.同时他也是中韩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使者,曾为中韩文化(包括佛教)交流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北宋王朝时期,义天大师曾以高丽王子的身份,数度入宋求法,弘扬天台、华严,他给中国带来了因战乱而久已失传的华严章疏,使天台宗教义在中国、日本等国重新播扬、振兴起来.他捐赠中国的华严经被庋藏杭州的慧因寺,慧因寺因他而被称为高丽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