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魏晋"言意之辨"与佛教中国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的中国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如果说,佛教的中国化集中体现为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的魏晋"言意之辨"则既是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推动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的动力机制和深层原因,而这不仅体现在"性空本无"的本体论哲学体系的建构上,而且体现在"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的直接运用上和"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的价值选择上.可以说,没有魏晋"言意之辨"的重新崛起,也就没有玄学系统之建立,而没有玄学系统之建立也就没有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史上,其实存在着一条"儒家化"的人才观轨迹.从杨秀清关于"英雄"标准的思考,到李秀成"择才而用"的人才观,最后落实到锺良相的"招贤十条",太平天国的"人才观"在儒家化的轨道上艰难摸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儒家化"道路,太平天国才可能在人才问题上淡化宗教色彩,寻求社会合作,转变习惯的以征贡为特征的施政方式,减轻留给民众的恐怖印象.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类关于"理性"的认识史和人类的活动史两方面考察认为一方面,"理性"的内涵不断地被历史化、实践化;另一方面,人类的历史不断地被理性化.在历史理性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的关键,恰恰是要建立一种彻底历史化了的理性观,即广义的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5.
危机的"媒介化"特指危机与媒介的互动效应,包括媒介全面改变危机存在的社会与文化生态、媒介传播加速危机发展的网络化和权力结构变革、媒介逻辑深入渗透危机发展全过程的趋势,是当下一个重大的时代性挑战和社会性议题.从"关系"视角理解并应对这一特殊现象,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媒介化危机"冰山结构"中"关系"的"枢纽作用",进而探索"意义共建"作为化解媒介化危机"关系性损害"的方向性路径,最终明确媒介化危机中"关系结果"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化危机理论和方法研究,是对现有危机研究框架的突破与深化,亦为深陷媒介化危机的权力机构、企业组织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回归杂家--就"学报编辑学者化"与杨焕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永华 《学术界》2004,(5):146-155
"学报编辑学者化"在存在着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固有的表述缺陷和思想局限,甚至含有轻蔑编辑之嫌.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地、客观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倡导"学者编辑化"的理念,高校学者编辑化正日益成为高校选择学报编辑特别是主编的重要标尺.许多著名学刊的主编及编辑往往是学科发展的旗帜性人物.学报编辑同时具有学术管理的职能、学术研究的职能以及学术服务的职能,要胜任学报编辑工作,除了要强化刊物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团队意识之外,一定要强化刊物的市场营销意识.编辑成长的根本出路和职业境界在于让编辑回归"杂家",确立以"编绩"为核心理念的学报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和确认编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词体乃乐府的‘格'‘律'化"或"乐府的‘格"律'化而成词",这一命题是对词体生成问题的新思考.它表面上是对古代"词为乐府说"的重申,实际上既强调了词体应为音乐与文学结合较早样式--乐府的直接产物;又揭示了词体与乐府的异同与承继关系,从乐府入手论词体生成方合乎情理;还证明了词体是南朝以后乐府与古体诗、赋、骈文等文体都趋向"律"化这一文体变化规律下所产生的新文体样式.乐府"格""律"化程度是随着声律论的发展而递增的.从齐梁时期出现平仄声律论开始,乐府齐言歌辞的"律"化可称律词的滥觞;隋唐之际乐府齐言歌辞"律"化完成,而杂言歌辞的"律"化已经出现.乐府"格律化"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多方面的"营养土壤",如酒令、律赋、骈文等.要解决词体生成这一问题,必须由词体的本质(乐府)入手,抓住其音乐与声律上的特殊之点(原唱乐句或歌辞句式供"格",四声平仄声律说供"律"),方能奏效."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这一命题,对"燕乐"说、"律词"说、"民间"说等关于词体的界说、词的起源的争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先俊 《理论界》2009,(9):27-2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内涵的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它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基本的前提;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一个坚强的主体;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初步提出了"中国化"的基本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已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为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而形成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渐形成.世界教育呈现出"战略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竟相采取对策,以争取战略主动.教育"战略化"趋势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较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策略,勇于竞争、面向国际、面向未来、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建勇 《学术论坛》2006,5(10):9-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双向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挑战"沃尔玛化":中国城市商业业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程骅 《社会科学》2005,(12):26-31
中国城市的商业业态,正伴随着国内零售业的开放和城市结构的重新组合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西方"舶来"的连锁超市、大卖场、MALL等为代表商业新业态的迅速扩张,并逐步形成了"沃尔玛化"."沃尔玛化"不仅快速改变了城市商业零售的运营模式,还直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本土的消费文化,为此必须从商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均衡运行上给予审视和反思,以在中国城市商业的"转型"期中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史的对象是九十年的研究历史,其内容异常丰富,但至今尚无一部专著.目前研究现状基本是就某一专题的一些零星综述.因此有必要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学术要求进行探讨,对一些关键性概念、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史"的不同,也都要给予厘清.  相似文献   

13.
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强胜 《中州学刊》2006,(5):302-304
"编辑学者化"在出版界已经提了很多年,直至今日,仍被从事出版的编辑同行们所津津乐道.有两种相左的观点一种反对"编辑学者化",一种提倡"编辑学者化".其实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人们陷入了一种误区,刻意追求学者的身份和对整个出版界的考量不足,使得这一问题并没有深入地讨论下去,也没有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文化软权力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软权力资源,其本身并不是软权力。文化要转化为软权力,就必须有策略地借助大众传媒向国际社会进行传播。为此,在制定文化软权力化的对外传播策略时,应当重点考虑和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传播主体上,要明确对外传播战略目标;在传播内容上,要兼顾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传播媒介上,要注重语言的传播;在传播对象上,要讲求感化和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探索中,正确处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普遍与特殊、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领导和群众等复杂关系,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原则和要求、方式和途径、动力和目标等诸多问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飞跃.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脉络,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公认的那些现代诗歌经典,是近百年来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结果。经典化是多重力量参与完成的动态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批评、选本与文学史著。批评选择有意味的新诗文本予以解读、阐发,揭示其内在意义;选本在浩如烟海的文本中遴选出供读者阅读的新诗范本;文学史著以"史"的权力,确认重要诗人诗作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三者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特点发生作用;又往往相互合作,形成结构性力量,推动着现代诗歌经典化进程。批评、选本和文学史著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三重向度,受传播接受场域制约,与现当代多重话语建构联系在一起,因而以它们为主导力量所遴选、塑造出来的那些现代诗歌"经典"是否可信,便成为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密化"假设也可以看作小农学派的代表之一."过密化"假设强调人口压力,关注劳动生产率.当"过密化"假设和小农贫困化紧密连在一起时,造成该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并不在人口压力或劳动生产率,而是在农业税和地租,或者说,在于政府行为,而与小农理性的产业化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当"过密化"假设和小农贫困化紧密连在一起时,该问题的研究者在学术研究方面出现的主要失误,则在于想避开与马克思学说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提到"主义"与"问题",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争论触及了当时诸如对各种外国政治思想及学术思潮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以及究竟应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等时代焦点,并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本文无意对这一历史事件作过多评价,而是希望透过"主义"与"问题"的关系这一视角来探析二者的融通环节,以期为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进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成果等五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对中国问题的"是什么"和"怎样做"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是指内容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从目的到成果的实现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实现,即最终结果,它表现为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东方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为获奖而拍摄"为翻译而写作"的他者化创作倾向,其肇因是西方对东方的误读,而东方有些艺术家也在迎合这种误读.这种他者化创作会导致许多问题,东方文艺创作者应该负责任地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