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认为认知语言学可以直接应用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并将其与美国语言人类学的三大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意象、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四个英译本,探讨如何适当转换意象以表达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解读蒙古族草原文化及其典籍,都离不开其忠诚的伙伴--马。因此对马给予重视,对其进行独立研究甚为必要。文章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参考语义学义素分析方法,提出意象要素分析方法,研究了蒙古族文史巨著《蒙古秘史》及其乌尔贡格·奥侬英译本(此后简称奥译本)中体现出的蒙古语马意象的英译问题。实践分析证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具有借鉴价值,意象要素分析方法也可为其他语言文化的意象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的诗眼和灵魂。以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中“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意象,并以该词三个英译本为例来讨论意象能否被完整对译的问题,认为汉语文化中的各种丰富意象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诗歌英译的意象传导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通过语言产生联想反映在头脑中的图像.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歌中的美感效应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情感表达内敛含蓄,意象丰富,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唐诗英译的难点之一。意象图式理论是目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同时也为唐诗英译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鉴赏和翻译唐诗,探索其意象的认知与图式建构,以便进一步验证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英译的指导力及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帕尔默和国内外学者对意象理论的研究,并对文化意象的产生和体现分析后发现,语言符号和非语言因素都可引发文化意象: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在音形义三个维度可引发意象,而图画等非语言因素也可直接引起意象。双语词典词目词的文化意象构建不仅要依赖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更要提供引发文化意象的文化语境,在与用户认知视野和需要关联的前提下给使用者创设体验空间,但要构建与本族语人同样的文化意象,使用者必须在更大的真实文化情景中进行浸入式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文化意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语言奇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是应着力转换的。本文以一些中译英实例说明文化意象在传递原作精神、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出文化意象传递常用的一些方法——直译法、直译 注释法/直译 意译法、意译法等,强调译界人士应该更加重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确解读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对于文学翻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准确翻译与有效传播。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深奥的宗教思想,英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解读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格萨尔》的英文翻译长期以来难有大的发展。在《格萨尔》史诗的英译实践中,要准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而正确解读史诗中的宗教文化意象是《格萨尔》史诗英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诗词的基本审美单元,意象的翻译是古诗词英译的灵魂所在。在生态翻译观照下对李白《送友人》一诗的意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结构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解读,对比赏鉴国人所给的六个英译本,可以发现,译本中原作意象的缺失或者篡改都不能传达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译者应在忠实于原作的生态意象和顺应译语的文化生态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两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错位。语用移情最终决定着原语意义与原语文化意象两者之间的取舍:译者要么站在原语和原作者的立场,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要么站在译入语和译入语读者的立场,用译入语的文化意象取代原语的文化意象,或舍弃原语文化意象,只译出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相似文献   

13.
汉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然而受中西方语言符号系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别的影响,汉诗在语言代码转换后总会有"美"的缺损.而从符号学、意象与意境的美学渊源方面来研究配图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传达之辅助作用,能更好地把汉诗之"意象"、"意境"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14.
亚瑟.韦利英译汉诗颇具诗名,甚有特色。他对汉语诗律有过深入的研究,采用"弹簧韵律"来获取与源诗同样的音韵效果;把重点放在诗歌意象的传译上面,坚持直译而非意译。但是,诗学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对《国殇》译文的解读,分析译诗中音韵上和意象上的缺失,探寻造成文化缺失的原因,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韦利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是文艺作品翻译中的难点,诗歌中诗人经常会使用文化意象。文化意象由于其自身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一方面帮助读者加深了对诗歌的解读,另一方面却又增加了诗歌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翻译的困难。纵观许多翻译家对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我们发现,根据文化意象的文化色彩是否浓厚,其文化内涵对意象解读的影响等因素,对文化意象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直译加注、替换意象和略去不译。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文化之间的交融。译者首先要从原语和原作者的角度深入了解原语信息中的文化意象的预设,然后从文化态势对比等跨文化的因素出发,对译入语和其读者的文化预设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考虑文化交际的最终效果,译者可以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适当的修润和创设,在译入语中对原语文化意象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缺损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文化意象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缺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漏译和译不到位。但译者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和尊重影视翻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用译语观众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词语从三个方面进行文化意象的重构:一是传递文化意象的联想意义;二是传递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三是传递文化意象的相关意义。文化意象的重构有助于观众从影片中解读丰富的内涵,破译影片包含的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意象的文化参照越具体,翻译中要保留这一意象就越困难。如何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是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的语义分布图和翻译方法图表明翻译方法与语义休戚相关,认可语义通常直译,衍生语义根据具体语境,可采用其他翻译方法或翻译方法的组合形式。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异化策略远远超过归化。在传达传统文化意象时,异化有助于保留始源域文化的音形义。但归化使用得当,在不同语境中传达动态灵活的语义,能弥补异化不能传达的意象的具体含义,诸如隐喻、转喻的使用、语义注解或不译。认知语义学可有效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结晶。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即意象,译诗即译意象。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通过移植和改写两种方式来对诗歌意象成功传译的例子进行剖析,意在说明怎样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文化意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走失。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境是认知语言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形式的转换,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文化意象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必须在另一种语言所沉积的文化环境中重新构建,而这一构建完全受到译语、译者及读者的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旨在对认知语境理论及其操作紧扣汉语古诗英译这一焦点进行阐述,并着重以此理论来探讨汉语古诗英译实属认知过程,从中发现极难克服的认知障碍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