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晓晓  于群 《国际论坛》2013,(6):54-58,79
公共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赖以"击败"苏联的重要外交工具,一直得到美国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和支持。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被严重忽视,美国新闻署被撤并,公共外交活动和经费大幅减少。克林顿政府公共外交政策的失误要归因于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国内经济问题的过度关注,新孤立主义思潮的产生,以及决策层未能因应新形势发展及时确定美国公共外交的新方向与目标。克林顿政府弱化公共外交的政策削弱了美国维护和塑造正面形象的能力,解释美国政策的话语能力,以及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要为"9·11"事件的发生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学界积极倡导强调对话与合作的"新公共外交",但竞争型公共外交依然是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常用手段。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内容分析和情感极性分析的方法,剖析美国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在中国的"微博公共外交",探讨两国在中国公共外交的竞争策略、其背后的外交政策博弈并评估两国公共外交竞争的效果。美、俄两国的公共外交竞争策略不同,一方借助自我呈现提升自我形象,另一方以对方为靶标避免负面责难,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的主轴及其因应时势需要所发生的变化。就其竞争效果而言,两国公共外交并不总能获得预期效果。两国都需充分重视目标国受众长期形成的、植根于文化的政治信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合法性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重建合法性是美国外交政策所面临的一个中心 问题,不过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从最低限度来讲,在美国国 内重建国际信心是需要时间的。合法性的被侵蚀并不是最 近才发生的事。美国政府是不可能仅仅通过推行更好的 "公共外交"来将"美国案例"推向世界就能获得成功的,因 为世界的公共舆论早已拒绝了美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共外交政策与实践经历了一个嬗变的发展历程,这体现在主要发展议程及其相匹配的行动方案上。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及公共外交机制发展,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议程由作为“心理战”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发展成为重视对接国外民众信息、教育与文化需求的新型外交实践,依托国际传媒平台积极推广新媒体公共外交,并在行动方案执行上注重挖掘和发挥旗舰项目的外溢效应。美国公共外交实践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包括政策的对策性、注重与多元为体的沟通与对话、过程的双向互动性。相关方在发展议程的动态调整、机制体制的构建以及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展等方面,能为中国公共外交及中美人文交流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影响力无与伦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美国外交史上,历届总统都会适时提出自己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但无论美国哪个总统上台,其外交政策虽有不同,但都受到支配美国外交决策制定的五大基本恒律的制约,有着同质性趋向。对奥巴马和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张笑一 《国际论坛》2011,(3):34-40,80
公共外交大大增强了加拿大这样一个中等强国的国际影响力。回顾加拿大公共外交历史发展过程,发现它有三个特点: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密切联系本国民众、行动分散。而这些特点的产生有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文章又分析了这几大特点对加拿大公共外交的推动作用及其局限性,并由此来概括加拿大公共外交对各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启示。最后,本文联系当前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指出,公共外交是当今各国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面对变化的国际环境,加拿大开始了新一轮的公共外交攻势。通过国际广播、文化交流项目、国际教育项目和新媒介等新旧公共外交工具的灵活运用,加拿大公共外交迈入"新公共外交"的新阶段,其在达成国家外交政策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联邦与地方两级政府分权模式的影响、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国内政党政治的掣肘,加拿大新公共外交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纵观美国外交政策史,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本文通过评析六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美国国内政治思潮与外交政策的互动性,从而为把握未来美国外交政策提供宏观上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视角探究中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对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们研究中国外交与战略的重要考量.客观上讲,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还没能为国际关系学创造自己的理论,但其自身有着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正在不断地融入到国际关系学的大学科中.一些美国学者把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脱离了国际关系学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外交政策研究本身,归咎为中国决策过程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程度偏低,中国在国际制度中行为数据较少等.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江忆恩( 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美国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愿意或不能够为国际关系学‘创建’理论,不能把‘中国案例’纳入到学科辩论中.”①本文对美国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正在吸纳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实证研究视角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 ,美国对华政策有所调整。与此同时 ,美国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态度也有所松动。学术界对研究委员会决议在中国进入联合国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尚缺乏研究。建立研究委员会是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率先提出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国同意并支持提案 ,这表明了美国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态度有所松动 ,同时美国以此采取拖延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阻止并延缓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韩国经济崛起以及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学者多侧重研究韩国的政治机制、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解释“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及实质。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对韩国的发展进行了纵向或横向的剖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际上,韩国在开展工业化之初,美国的军事及经济援助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因素曾一度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使韩国经济走向腾飞。纵观韩国工业化进程,外援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韩国工业化的成功更多是依靠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重大的教育政策之一。外语教育政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外语教学方向和力度。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起步晚,我国的外语政策研究成果少,质量也难以让人满意。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发展作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本国私人对外投资的支持和保护主要表现为国会制定了很多保护私人投资利益的法律。美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是以《对外援助法》为中心而形成的多层次、多领域管辖的法律体系。同时,美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条约以及利用国际经济组织来为本国私人对外投资提供服务。现时的美国对外投资推出的不仅仅是技术、服务、环境优势,而且还包含国内法律的不断推陈出新,并引领全球国际投资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英美文学传统中,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也是作家最钟爱的创作形式。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的大师,现代派的创始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的“荣誉勋章”、德国的“歌德·汉萨奖章”和意大利的“但丁金奖”获得者,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但是,这对中国的读者来说似乎还比较陌生。2009年9月,我们就此问题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剑教授进行了采访,并对张剑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延展性访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和<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为例,论述教育问题史是教育史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研究范式,具体阐释了教育问题史与传统教育史的差异、教育问题史研究中的问题确定以及应关注的重点.随着教育问题史研究范式的应用,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着三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把国外马克思主义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不加区分地加以使用,追踪研究的热潮和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不能很好地处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实现价值立场和研究方法的双重转换,有助于推进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运用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以2000至2017年间《外语电化教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将我国近二十年外语信息化教学相关研究论文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通过分析高频度、高中心性的关键词,突现关键术语、高影响力文献和时区视图,以探测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热点、前沿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外语信息化教学研究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研究热点集中在主场域大学英语、理论研究与应用、教学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研究前沿则突显为创新教学模式、全新课程模式、面向数据挖掘的学习分析、计算机话语分析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面,演化趋势经历辅助、整合到学科性融合三个阶段。“互联网+外语教学”是新常态,融合创新,智能引领将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歌德洞悉人类及世界的关系,他总是从某个更高的有机整体出发对文学艺术进行跨国界或跨学科的比较考察:辨识特殊性,探索普遍性。从他有关有机统一整体、事物之间的影响、互文、题材、母题和比较的论述中,我们一方面发现它们与比较文学里的一些基本思想、研究方法和核心研究领域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更深刻地理解了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既是后来比较文学的基础,也是目前“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的范式,“自我化”(verselbsten)与“无我化”(entselbstigen)是其内涵的形象化表述。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长期拘囿于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外语教学领域存在着追赶国外“最新教学法”的现象,将外语学习和教学简单化、模式化,忽视了学习者和教师的认知与情感。Kumaravadivelu首次提出了“后方法”的概念,提出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三个基本参数的外语教学原则和十大宏观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三个基本参数转化成特定的教学措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微观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后方法”教学理念主张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一方面关注对外语学习者的研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注重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与创设。教学法研究的重点从“法”的拘囿转向人的自主和自由。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