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民粹主义借助新媒体的兴起,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将网络民粹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情绪反应、一种话语方式;将网络民粹主义归因为社会转型期各阶层激烈的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精英权威的消解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微用户”的非理性及微媒体的便捷性;将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定位为双重效应,既有关怀弱势群体利益、保证政府公正廉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弱化指导思想、非理性表达极端化、颠覆政府权威、破坏社会秩序的消极作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作用,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及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精英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及提高政府执行力,引导网民理性参与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粹主义是为表达现实诉求与焦虑情绪的特定群体的意志聚合,因其传播介质的强大而相较于传统民粹主义具有更高效的聚合方式、更大体量的受众以及更具感染力的情绪气质,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焦虑是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基础,其诉求的理路主要按照“话语对抗—广场审判—非理性发泄—真相漠视”进行,诉求特点表现为集体无意识与非政治性。在分析网络民粹主义表现样态的基础上,从民生保障、法规建设、渠道疏通、素质提升等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纠治进路。  相似文献   

3.
影响性司法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已出现民粹主义的倾向。网络民粹主义倾向的非理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冲动、盲目、暴力和易被利用,容易走向极端的民粹主义。在司法领域,这种危险主要表现为破坏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民粹主义的产生有着社会根源和土壤,以基尼系数为视角,通过对我国2003年以来的基尼系数的数据分析,挖掘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倾向产生的社会成因,进而找出了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倾向的策略。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降低我国的基尼系数以减小贫富分化;加强反腐力度和制度监督,杜绝黑色及灰色收入;加强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开;通过理性化疏导策略来使网络民粹主义逐渐克服某些非理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党群关系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的恶化是其兴盛的政治原因;贫富差距显著是其兴盛的经济原因;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其兴盛的技术条件;政策性歧视的存在与扩散是其兴盛的社会原因;网络亚文化泛滥及旧有民粹主义传统的"回光返照"是其兴盛的文化原因;西方民粹主义思潮的"复苏"及其对中国的渗透是其兴盛的外部条件。对网络民粹主义的防治需要采用系统的综合治理策略: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完善新媒介平台信息传播监管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框架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四类话语即国家(民族)话语、公共性话语、民粹主义话语和文化话语,话语背后分别体现了官方意志与爱国精神、公民性力量、戏谑狂欢精神和文化建构逻辑。这些话语共同构成了新媒体舆情的主要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的政治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粹主义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让人作出简单的定性.网络事件引发网民舆论监督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鼓舞了网民对抗主流文化的士气,激发了网民对抗权力中心、对抗权力话语的意识.当下人们渴望公平公正和言论自由,却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危害认识不足.网络民粹主义具有议程设置和社会动员功能,其公开的旗号是“人民公义”,行为是人民审判,本质却是多数人正义,我们必须认清其实质,并对其极端化行为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的网络嬗变,它的传播冲击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导致部分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紊乱,歪曲和消解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要铲除网络民粹主义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作用,畅通大学生诉求渠道,强化校园网络信息监控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8.
寡头垄断厂家产品的定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竞争者的信息与策略。本文主要讨论了厂家怎样在动态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中获得最大利润。最后 ,分析了我国彩电行业价格战现象 ,本文的讨论对寡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及我国彩电行业如何跳出价格战的怪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寡头垄断厂家产品的定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竞争者的信息与策略.本文主要讨论了厂家怎样在动态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中获得最大利润.最后,分析了我国彩电行业价格战现象,本文的讨论对寡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及我国彩电行业如何跳出价格战的怪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前最富争论的学术概念之一,民粹主义已经成为指涉欧美国家诸多社会思潮、社会运动、政治策略和政策论述的常用术语。这一现象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社会经济结构两极化和社交媒体催化的产物,客观反映出西方各派政治势力在选举政治动员与政策论述中持续不断的“框架整合”需求。概念的过度延伸导致民粹主义从一个左派思潮的元概念沦为包含左、右翼民粹主义的宽泛概念,甚至与民族主义概念相混淆,造成“民粹民族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的“概念创新”现象。事实上,民粹主义的概念内涵应包括经济平等主义、政治平等和直接参与、文化通俗化、反精英主义和反自由多元主义。作为面向社会底层的独特意识形态体系,民粹主义具有左派倾向。民粹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和社会不平等,可以视为自由民主的部分内容,但其对政治代议制度、优绩统治和自由多元主义的过度挑战,又有损民主精神和政治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意见领袖在网络集体行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意见领袖的话语策略对于掌握网络集体行动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意见领袖话语的内容策略和表达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意见领袖话语的内容策略包括凸显事件主体的社会身份、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建构关联信息及挖掘独特视角等;而话语的表达策略则运用了试探、转移、道歉、批判、反思等话语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戏谑、恶搞、嘲讽等是意见领袖常用的表达方式,而挖掘事件的社会因素、唤起人们的认同是意见领袖话语的核心策略。与现实社会中的意见领袖不同,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产生更依赖于其思想和言论的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络政治话语因为得到话语载体支持、主体支持、客体支持和议题支持,从而使其从"声音存在"走向"力量存在"成为可能。与时俱进地研究中国网络政治话语,对于推动网络政治话语的和谐发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构筑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坚持问题导向,采用文本-政治话语-社会政治实践的分析模式,研究中国网络政治话语从"声音存在"走向"力量存在"的可能,分析中国网络政治话语从"声音存在"走向"力量存在"的话语嬗变,对中国网络政治话语体系、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进行重构,从而为中国网络政治话语进一步增强"力量存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一直都拥有民粹主义政治的肥沃土壤,从来就存在反对不平等和反美的左翼民粹主义政治和具有军方背景受美国支持的右翼民粹主义.长久以来拉丁美洲民粹主义政治总是在左右两极之间摆动.虽然左翼民粹主义政治的支持者众多,但是在很多内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右翼民粹主义总是可以在左翼政治长期执政后又重新夺取政权.20世纪9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出现了新自由主义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的独特现象,这种政治现象也被称为新自由民粹主义.对拉丁美洲右翼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探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视角来解读拉丁美洲的右翼民粹主义政治的特征与趋势,从而了解新自由民粹主义的兴起要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领域中的公共话语呈现出虚假信息泛滥、过度商业化、观点两极化等异化现象。公共话语异化现象产生的本质是大众在互联网世界中倾向于成为“乌合之众”,以狂欢的形式,实现对话语权的重新主宰。网络传播的回音室效应造成公共话语异化程度日益加剧。确保公共话语真实性,保持客观理性,明辨话语事实和真相,是我们走出公共话语异化困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的信息传播中,信息的发布存在着话语霸权现象和话语歧视现象。本文所讨论的“话语霸权”,仅仅指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播中,存在偏重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的倾向。文章指出,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调适和遏制这一特殊现象的扩张和蔓延,那么公众的知情权和信息的拥有权则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在网络空间形成与传播的结果,以极端平民化为主要特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促使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滋生出具有双刃剑作用的网络民粹主义。一方面它在维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击贪污腐败等方面起到正面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也会产生削弱政府公信力、分裂社会阶层、妨害司法公正、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众多消极作用,因此对网络民粹主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找到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负面影响的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法国左翼民粹主义者梅郎雄提出,"人民"的时代已经到来,"人民"是资本主义新的掘墓人,需要通过公民革命夺取政权,推翻金融寡头的统治,在生态和谐和共和主义基础上重建法兰西共和国。梅郎雄的民粹主义政治策略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他的政治理念无论是对时代的判断,还是关于斗争主体、斗争方式、斗争目标的论断,仅仅是使用"人民"反对精英主义的身份转化为赢得选票和执政的话语工具,并没有像他所宣称的那样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传统左翼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股政治与社会思潮,第三波民粹主义席卷欧美发达国家并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除了经济因素,种族与文化问题是第三波民粹主义在欧美兴盛的原因。在选举政治中,移民、少数族裔、恐怖主义、分离主义等议题成为欧美国家选民的重要关切,为民粹主义提供了土壤。在充分发展的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的民主制度里,民粹主义取得了完全的影响力。民粹主义同民族分离主义、文化孤立主义和民族(国家)主义等极端思潮存在合流趋势,影响着各国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给世界政治局势带来不确定性。第三波民粹主义既是对精英政治的反叛,又是对代议制民主的补充;它表现了人们对普世价值的疑虑,代表人民力量的回归,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9.
网络外部性与垄断厂商多产品多期销售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多产品,垄断厂商如何制定合理的多期销售定价策略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是定价策略研究中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垄断厂商两期销售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多产品的定价策略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外部性越强的产品,厂商越需要降低首期销售产品的价格,提高第二期产品的价格。两类产品分期销售整体利润最大化情形下的最优价格均低于垄断厂商单独追求每一类产品销售利润最大化情形下的价格。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息传播、选民动员、社会舆论引导、政党领袖形象塑造、政绩和合法性宣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传播策略上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紧紧围绕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注重民粹主义的风格和修辞,并基于道德和身份框架设置议程,以实现民粹主义目标。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以民众的名义试图构建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的同时,也给欧洲的民主制度、民众心理、政治秩序和政党格局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隐忧。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推波助澜下,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