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标赛式的公共投入扩张、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未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本文试图打破从政府内部究"原因"、由供给模式找"突破"的思维定势,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影响,重点考察政府形象的中介作用和公众参与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服务供给对感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部分通过政府形象的中介作用产生;相比低程度公众参与,较高程度的公众参与下,公共服务供给对政府形象和感知绩效的正向影响增强,而政府形象对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正向影响减弱。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特征是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主导因素,良好的政府形象、深入的公众参与能促使公共服务供给更大程度上提升公共服务感知绩效。因此,在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应注重改善政府形象、深化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群众参与是基础。在强化党政领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更加注重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路径,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杭州按照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文明"三位一体"总体思路,积极探索社会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创新社会参与项目,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社会参与主体,提升社会参与共识,以民主方式促进民生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中锻造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地域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自本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在政府管理领域,主要体现为网络信息技术逐渐为公众所重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很大提升,政府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明确自身的价值诉求,通过构建网络型政府对行政机制进行重构,以此对公众的诉求做出有效的回应,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影响,并探索网络型政府行政机制重构的途径,以期为我国政府管理的良性发展和获得突破式进步提供信息借鉴.  相似文献   

4.
网络治理理论作为当前流行的管理理念,具有多元、多层的公共行动系统等众多理念优势。我国地方政府在绩效评估方面也存在着缺乏问责制、绩效评估体系的缺失、监督主体不合理和公众没有回应通道四大问题。因此,将网络治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政府绩效评估上,可以得到一系列启示:建立"顾客至上"和多元监督主体的绩效理念、加强分权和问责制、保证结果导向和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政治诉求意识不断增强,这对政府公共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大众不仅希望自己的切身利益能得到维护,而且希望政府部门进行公共决策时能够扩大公众参与,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的议题上让公众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目前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还存在诸多障碍,公众对于一些公共项目的政府决策极为不满,并由此引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近年,诸如厦门PX项目引发的市民集体上街"散步",不久前四川什邡钼  相似文献   

6.
正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路径之一,其实质是通过参与来监督政府,让其对公众负责,这种互动是政府以服务获取公众信任的交换正义。由此,政府绩效的公众评估是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构建的必然要求。权重结构是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问题。然而,要回应这个核心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将公众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针对如何发挥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政府激励、社会资本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考虑绩效提升目标区间的社会资本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探究了三方协同提升绩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一方行为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均与其他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紧密相关,且它们对彼此初始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公信力提升、上级部门奖励等收益、罚金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的激励成本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负向作用;提升绩效获得的收益与罚金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作用;参与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社会资本进行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与目标范围、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等参数息息相关,且随着绩效目标范围的增大,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设计PPP项目绩效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秦德君 《决策》2012,(7):14
"两会"代表参与政事的能力,是行政绩效和公共产出的具体化,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具体化,当慎之又慎。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是一种"五政"模式:中国共产党"执政",人大"律政",政府"行政",政协"议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政"。在这样一种政治结构中,代表人民参政议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参政质量不仅关乎公共决策的质量,关乎国家大政方针,关乎国计民生,更代表着国家形象,在根本上还涉及到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是政府公共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所体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其理念是要求能够促进政府公共部门职能转变,加快发展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公众参与对评估政府部门绩效、提升行政行为的效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基于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可以充分适用在各级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新"审计报告出炉,不仅暴露了大量问题,同时也更加追求平衡,将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更多积极意义的变化同样展现给公众.并且,首次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关注政策的执行和效果,注重绩效,提出建议,凸显改善政府行政效能的决心和力度.审计不仅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更是部门管理不规范、效能低下的"导盲犬".  相似文献   

11.
绩效管理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传入中国,因它的优越性而得到管理者们的喜爱。但是在中国高等院校管理中,由于高校的基础和文化氛围的不同,绩效管理必须探索出适合高校实际的"中国式"绩效管理模式。本文从研究绩效管理理论出发,就高校引入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讨论在高等院校运用绩效管理要在思想上实现"两个转变",实践中实现"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12.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建设,要以结果和公众满意为导向,体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理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在内容上构建绩效管理目标体系、组织制度体系、技术规则体系和制度运行机制,形成彼此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法制规范体系;坚持社会公众参与理念,遵循合法性、渐进性、现实性和公开便民原则,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绩效管理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符合时代要求,成为城市管理的关键机制。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政府绩效,而政府绩效的客观、公正评估信息的价值在于,提高了政府效率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发展了公共责任机制,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公众满意度,实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然而,政府绩效评估信息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存在绩效评估风险,需要加以有效控制和应对。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有助于整合治理资源、提升治理成效,但现阶段社会治理呈现出形式主义化、诱发新问题、治理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公众的双重行动逻辑以及逻辑偏差是产生社会治理困境的根本原因。社会治理本应遵循"中央政府充分赋权—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的基本逻辑,实际却呈现出"中央政府留权大于赋权—地方政府偏差执行—社会公众无效参与"的逻辑,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困境。为此,中央政府要加大赋权力度,注重赋权与留权间的合理比例;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政策,保障公众参与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公众要正确表达诉求,提升自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要通过三者合力,破解社会治理困境,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6.
王晓旭 《经营管理者》2013,(24):284-28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加强,使得政府公共部门逐渐认识到提高自身绩效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既是一种结果管理,又是一种过程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循环质量管理理论,能够更清晰的从纵向分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确保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本文在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深入分析后,构建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公共精神: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建构的价值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领导科学》2012,(11):30-33
公共服务供需失衡使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成为必然诉求,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必须奠基于公共精神才能持续协调运转。但当前我国普遍公共精神缺乏,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公众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主体,都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发扬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本质是执政党治理政府机构的一项战略工具,它的主要使用价值是分解政府机构承担的治理责任,因此,它面临的技术约束是追求形式上的技术理性和内部导向,对外不直接承担治理责任,对内不直接发挥管理作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先后经历了"政治动员式"和"利益调节式"两个主要阶段。基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分类框架,笔者认为,以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为代表的主观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是一个趋势,它的优势在于符合民主行政的精神和公民参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既催生了多元化利益主体,又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民众开始由"臣民"向"公民"转变,逐渐形成了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但由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不畅通,公众的参与诉求无法有效输入政治体系,从而使政治体系的运行出现断裂,大量的公众诉求被排斥并聚集在政治体系之外.当偶发性事件出现时,这些被聚集的公共诉求必然会通过非制度化的群体集会和抗议表达出来,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使公众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公共决策,保护公民的权益,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政府绩效管理已经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公共治理领域具有典型性的制度创新活动。由于中国各地社会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在探索提升政府绩效和管理政府绩效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所采用的政府绩效管理的国际经验并不能很好地契合中国各级政府的体制机制(高小平等:《中国绩效管理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