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11,(4):92-99,122
面对当代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谋求根治之道,需要获得制度的激励与保障,因而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制度重建:一是创建达成共识的国际制度框架,包括全球化国际协同制度、国际间的全面扶持制度框架、地球环境生态指标制度和全球生态补偿制度框架;二是重建灾疫防治的国家制度,包括重建灾疫防治的国家基本法、生境政治制度、生境经济市场体系、生境资源制度、生境经济财税制度、生境分配制度、生境法律实施体系、生境主义公民责任制度和综合运用的环境公共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境污染法律规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成为媒体关注的镉大米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土地、水源等农业生境及源头污染的忧虑,进而产生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恐慌。农业作为人类的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生境的破坏也日益凸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稳定,制约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农业生境污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在农业生境立法现状及缺陷,提出重视农业生境立法,确立先进的立法目的,提高立法质量,完善农业生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及责任承担方式,建立和完善农业生境污染监测和管理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21,(1):185-190
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应尊重野生动物的生态属性,基于生态整体主义进路展开。为此,需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实现对野生动物的整体性保护。在生境保护方面,可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性立法,确立风险预防、保护优先和持续利用三大原则,并基于此明确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措施。在物种保护方面,需超越功利主义视角,确立全面保护原则,完善名录制度,规范人工繁育活动,明确禁食规定,实现与其他法律机制协同推进,促进有效实施。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方面,应着重完善权利体系,特别是关于所有权、利用权和收益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创建西部旅游业环境公益诉讼对西部旅游业实现环境法治具有保障作用,对西部旅游地政府管理具有监督和促进作用,对西部旅游业环境公益救济及环境侵权行为则具有预防作用.创建西部旅游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克服法律适应性和法律制度设计方面的难点,从立法形式和制度设计方面开辟旅游资源保护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勇 《中州学刊》2007,(3):103-105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人口比率过高,我国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要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必须重视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为此,要做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构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6.
赵曦  严红  成卓 《天府新论》2012,(2):64-70
广泛存在的制度与机制缺陷及若干消极影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必须进一步确立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发展机制。制度与机制设计的战略重点是建设法律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规范政策体系、改革资源体制和加强监督评估,通过全新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真正确立科学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管理协调机制、政策传递机制、要素整合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和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制度与国际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制度的接轨。植物新品种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之后,植物新品种国际保护的趋势日益加强。作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成员国,我国应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以适应植物新品种国际保护的发展趋势,维护农业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丁国峰 《学术探索》2013,(12):73-77
反贫困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契合了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凸显了经济法社会责任本位的实质内容,亦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反贫困的嬗变历程表明贫困地区正在缩小范围,然而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形势仍然严峻,反贫困法律制度严重欠缺,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反贫困法律制度体系,确保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9.
赵冬  徐瑜 《理论界》2007,(8):119-120
对现行韩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了解,需要从其立法沿革、法律体系的构造、主要机构及其职能、主要特色及未来趋势四个方面予以把握,随着韩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日臻完善和成熟,其制度构建和法律设计方法可以为我国消费者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体系的特点: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的开放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的不平衡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立法层次较低,法律保护单一。  相似文献   

11.
农业补贴是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补贴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制化程度较低,必须通过明确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目标与原则,规范农业补贴项目,增强农业补贴法律的可操作性,明确农业补贴法律责任,完善程序性法律规范,以保障农业补贴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黄寰 《天府新论》2009,(1):30-34
水权转让制度运行的是水资源的用益物权,是用水户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有偿转让拥有的水权,以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规则.水权转让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水权转让制度的确立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必然要求,能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高水资源配置的社会福利.西部各区域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区情,全面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实现由行政事业收费向财政税收的制度变迁,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市场调节水价.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西部水市场的组织体系建设,对市场交易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确保西部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由于广告法律制度存在缺失,广告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但广告法律制度不能有效扼制广告活动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当完善广告法律制度,加大对广告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力度,加强广告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发展观念落后、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扶贫制度有缺陷和地方政府制度供给不足等制度制约因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产权、市场、扶贫、人口、科技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农业支持:世界农业政策的新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农业政策正在由农业保护向农业支持转变 ,农业支持将逐步成为世界农业政策的主流。 190多年的农业保护的经验教训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农业保护的弊端。农业支持是为了纠正农业保护的负面作用 ,恢复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增强农业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农业支持符合WTO规则 ,减少财政赤字和纳税人负担。入世后的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农业支持 ,中国应当建立以“绿箱政策”为主导的、财政与金融直辖市配合的农业财政支持体系 ,辅之符合WTO规则的农业产业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理标志不同于其他知识产权的重要特色是其亲农性,它主要保护农产品,促进农业发展,增进农民利益.我国现行地理标志法律制度存在不符合亲农性要求的若干缺陷,有必要重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尽快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法>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部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西部环境使用和资源开发及其法律保护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 ,严重地影响了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因此必须强化对西部环境与资源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和客观环境。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法律保护存在法律体系框架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综合性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二是法律体系内部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在各自然资源单项法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国家环境法与资源法之间的矛盾冲突;存在立法漏洞以及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完善的办法是针对自然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部自然资源的基本法——《自然资源法》,提高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护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特别是经历七十年代至今国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三次高潮,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环境资源保护的具体制度和机制逐步建立,法律治理效果亦得以彰显。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导向的偏差、立法内容的滞后或空白、立法衔接的不足、立法可执行性的欠缺等。为此,必须校正立法导向、完善立法内容、加强立法衔接并提高立法可执行性,以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不仅是我国西部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制约我国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主要瓶颈之一.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吸取国外相关法律措施,提出在资源管理和决策上建立部门交叉合作的协调机制、在"禁限制度"中建立一个西部固沙植物保护名录等一些完善我国<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的法律建议,力求能对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