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籍人士周自齐是齐鲁大地较早远赴西方、接受西学教化的成员,在中西文化交流和近代新式教育的创建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清华学堂作为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兴办的留美预备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而周自齐则是清华学堂的奠基者、开创者,可以说是创办清华大学第一人,在争取美方退款、考选三批直接赴美留学生、筹建游美肄业馆、负责清华学堂的筹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衡哲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位女作家,也是现代文化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教授.在"五四"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思潮中,陈衡哲对于女性问题做出了大量的思考--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于其他作家,在探索的深度与所达到的高度上更具有相当的超前性.作为一名学界、文坛两栖的杰出知识女性,她的创作呈现出不同于大多数同时代女作家的清澄、理性气象.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陈衡哲研究始终比较薄弱.本文从现代女性意识的角度对她的作品进行分析,在比较的视野中揭示出她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3.
陈衡哲的名字或许少有人能够记起,但其拥有的“第一”会让人惊讶于她的被遗忘。陈衡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白话文女作家、第一个女教授、第一个女史学家、第一个女硕士。举目回望新文学风雨历程,她是绕不开的存在。尽管其文学作品数量不丰,但涉及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理应引起学界的重视。但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到现在,陈衡哲研究一直是冷清的。文章将对现有的陈衡哲研究作一个综述,通过展示陈衡哲研究的现状,以促进陈衡哲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华的人文传统--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文基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创立于1911年,名清华学堂。1925年成立大学部,随之改名清华大学,其中有三部: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聘为研究院讲师(即导师)。研究院存在的时间不长,1929年停办,但其影响深远,探讨清华的人文传统,不能不从国学研究院开始。梁启超与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结不解之缘,是清华人文传统的奠基者之一。他于1911年到清华讲演,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后来成为清华的校训。他最早在清华提出将传统与当代、中学与西学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儿童教育的学者。她在《衡哲散文集》等作品中,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女子教育等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她的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陈衡哲的儿童教育观启示我们,要注重儿童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时要尊重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梅玉荣 《社区》2011,(32):17-18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梅贻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诗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1904年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颇得张伯苓赏识.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为第一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赴美国吴士脱工业大学攻读电机专业。  相似文献   

7.
雷海宗与吴于廑是我国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在世界史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雷海宗与吴于廑年龄相差11岁,一北一南,共同的教育事业和历史研究把他们联结了起来。我有幸作为弟子和后辈与这两位史学大师有过较多的接触。现就个人所知,约略勾勒他们之间的学术渊源和成就,大概可以为我国的当代史学史研究提供一些素材和线索,对于熟悉他们的名字和关心史学发展的人也不无兴趣。雷海宗字伯伦,1902年生于河北省永清县。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公费留美。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所著博士学位论文《杜尔阁的政治思想》深获好评,时年25岁。毕业后,他迅即回国在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任教授和系主任,兼任金陵女子大学历史系教授和中国  相似文献   

8.
1903年,端方主持创办湖北幼稚园,是为中国第一所幼稚园,相关研究对此多有提及,但对其创办过程及幼稚园附设女学堂则语焉不详。通过缕析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学堂从创办到解体的过程,我们可从中一窥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福建船政学堂历史地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学堂,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许多奇迹。她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与国际接轨的、首创留学生教育制度的、产学一体多元结合的高等院校,是中国近代科技和海军的摇篮,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是近代西方先进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民初留学归国的诸多人物中 ,颜惠庆的经历较为特殊。他参加过清廷组织的留美毕业生考试 ,成为一名洋进士。从教育界进入外交界 ,管理过考送留美学生及筹备清华学堂的事务 ;组织过东三省大瘟疫的防治工作 ;多次为争取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外交斡旋。他担任过清末外务部参议、民国外交总长、北洋政府总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显赫的政治生涯使他成为一代外交名宿。  相似文献   

12.
1911年留美中国学生会是统一全美的中国留学生社团,它的前身是1902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美洲中国留学生会。本文梳理留美中国学生会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考证其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分会历年举办年会的具体大学和情况。留美中国学生会坚持创办刊物,积极构建中国形象,联系各类留美社团,成为团结留美生的精神家园;留美中国学生会是接受西方文明、创办现代社团的尝试,是远在异邦、关注祖国的爱国留学生团体,是培养交流能力和素质的摇篮,也是链接中美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刚刚迎来她 90岁的生日。 9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 ,但做为中国的一个学府 ,90年的清华却是在风风雨雨中度过的。清华诞生于清朝末年。她经历了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军阀时期 ,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和1 949年解放后的半个世纪。清华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无不受我们祖国近、现代曲折历史的影响 ,也反映了我国思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在办学思想上 ,清华在初创的时期 (前 1 5年 )反映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 ,她的教学只相当于高中或大学一年级的水平。毕业生全部送到美国去受大学教育。改为大学以后 ,受五…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国第一位留美毕业生,第一位倡议并组织派遣留学生的著名学者——容闳先生,就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容为使“西学东渐”、“富强祖国”,振兴中华。一生先后经历了寻找真理——实业和教育救国——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道路,却始终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5.
陈衡哲是被五四新文学史忽略的一位作家,她的被遗忘来自于她的创作与五四的复杂距离,由陈衡哲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新诗三首可窥全豹:其中既有与五四精神的和谐共振也有异动,而正是后者才真正彰显了陈衡哲作为“这一个”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菊 《山西老年》2010,(5):18-19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是1962年4月新中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元面值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她是继毛泽东之后第二位走上《人民画报》封面的人物,她的故事曾鼓舞着一代青年向农业的现代化进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俗话,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然而对于曾以“铁女人”著称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来说,做普通女人比女强人更难。这位现年72岁的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如今做第一“前女首相”也有些年头了。最近,这位曾在英国政坛显赫多年的女强人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和《萨迦》杂志的专访时,坦露了她从政坛女强人走到普通人中内心所经历的孤独感。她说,她最难忍受的是人们与她疏远、政界不把她放在眼里和无法与家人团聚……  相似文献   

18.
刘典 《今日南国》2014,(9):27-28
她的丈夫曾是民国南京特别市市长,不过,她的名声不仅仅是通过市长夫人的头衔得来的,她自己的经历就堪称一部传奇——刺杀过袁世凯,被称为“民国第一女杀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学女博士、第一个站在法庭上的中国女律师;后来又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她就是郑毓秀,一位民国奇女子.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2003年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出版,第一次全面地揭示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盛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华学堂时期。1911年清华学堂创办后,即在教务内设图书馆经理员,负责图书工作。1916年4月,修建了独立的馆舍(现旧馆东部),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健全了组织机构,业务走上了正规。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相应地也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此后,经费骤  相似文献   

20.
韦玮 《可乐》2010,(7):50-51
吕碧城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更是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女子教育的先驱。这般富有才情、让很多男人也自惭形秽的女子,偏偏还不肯美得含蓄。她喜欢穿绣有大幅孔雀的黑色薄纱舞衫,头插翠羽数枝。高调的孔雀,契合她的心性。她穿出了飞扬、雍容的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