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是为了解决民族独立、主权在民问题,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解决国民生计问题。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创建中华民国的根本出发点。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最重要的是传承三民主义,特别是将民生主义的基本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向反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宗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当超越血缘种族,建立一个富有包涵力、整合力、融合力的现代国家体系。在一个国家的大范围内融合凝聚各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在理论上应当合而为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也应当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由此凝炼出共同的民族精神,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纪念活动具有独特的政治功能和效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的活动已成定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所做的基本评价,为各个时期此类的纪念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活动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可以与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和毛泽东诞辰相比拟。通过这些纪念活动,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全面总结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明确表达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建构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历史记忆,其目的是整合中华民族的各种力量,发挥中华民族的全部智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华夷之辨"的思想是《春秋》大义之一。所谓华夷之辨,是要辨明诸夏(华夏)与夷狄之间的不同。华夷之辨是道德之辨和文化之辨,而不是种族之辨和民族之辨,华夷之辨无种族主义色彩,华夷之辨也无民族主义色彩。孙中山之民族主义完全是来源于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思想和理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彻底背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华夷之辨"的思想,孙中山之民族主义异于"华夷之辨"。凡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之论者皆失之。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孙中山全部学说和革命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精神动力;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紧密联系的,他的民族主义中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是谋求中华民族自由独立和国内各民族平等的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具有民族性和人民性、世界性和时代感以及现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举起的振兴中华旗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这是植树与纪念孙中山、宣传国民党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产物,是仪式与实践共同构成的象征符号。设立植树节的目的就是通过植树仪式与植树实践,将孙中山精神与树木的生命特性相结合,并赋予植树活动继承、弘扬总理遗教的政治象征意义,让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孙中山的集体记忆,接受国民党意识形态教化。国民党利用纪念日来塑造孙中山形象,使孙中山形象传入民间,体现出政治统治技术上娴熟、隐蔽的特征。植树节在推广孙中山崇拜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使植树造林成为全国性运动,而孙中山符号也在植树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本期在孙中山的研究方面刊登了彭树智教授的《孙中山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一文,此文与上期发表的张岂之教授的《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一文虽然探讨的角度不同,但人们不难从中看出,孙中山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是作者近著《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一书中的一章,主要研究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亚洲民族主义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作者从世界历史一体化的宏观史学角度,考察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征,比较了它同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的异同,探讨了它对苏加诺主义的影响,认为它以“革命民主型”的风貌而置身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之林。孙中山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革命民主型”的风貌,在于孙中山是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与时俱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于他有广阔的世界眼光,同时,也在于他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他的“大亚洲主义”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对“西欧中心”和“世界主义”的反帝的民族主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观,与整个民族主义融为一体,超过了同时代亚洲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三民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似乎也掩盖了孙中山两种不同国家观的区分。然而孙中山的国家观一直存在有两种面孔,一种是民族主义,一种是自由主义。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主义国家观和自由主义国家观有重合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貌合神离。这固然是因为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存在固有的张力,当然也有中国当时复杂的历史形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的民族观李永伦孙中山的民族观集中表现在其民族主义中,但二者又不尽相同。从理论上来说,民族主义是民族观的延伸和发展,而民族观则是民族主义的基点。所以,探讨孙中山的民族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而且也有助于认识其民主革命思想。本文想...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主要是指在儿童作品文本中体现出的、通过人物游戏所传递的一种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和审美旨趣,并实现儿童内心愿望的精神。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是"幻想精神""愉悦精神"和"自由精神"。儿童文学游戏精神具有快乐性、幻想性和自由性的三性特征"。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作品的主要呈现形式为:通过"顽童""小大人""、反派"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游戏精神;通过故事情节蕴涵的笨拙与聪明、嬉笑与吵闹、虚拟与真实凸显游戏精神;通过语言夸张凸显荒诞美、语言颠倒凸显逆向思维、语言突转凸显惊奇,从而凸显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编创的意义在于: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内涵所在,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发展需要延续游戏精神。因此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作品编创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具有典型的反应性和防卫性特征,官方所推行的国家主义经济战略极大地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虽然晚清中国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但早期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仍主要限于经济方面,而忽略了政治取向,体现了古代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双重性,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0.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文章在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孙中山民族认同心理产生发展脉络。提出孙中山民族认同心理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深受其本人文化传统的影响;孙中山民族认同心理的演变过程由“反满”至“反清”、由“五族共和”到“中华民族”到建立中华民族国家的不断升华过,进而揭示出蕴涵于其中的“救国”价值取向、不断探索的伟大精神对当代中华民族铸就民族之魂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