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桃花扇》以兴亡为主线,富有多重悲剧意蕴。从个人层面看,这是一出爱情悲剧,爱情让渡给了政治,家国亡了,只好以牺牲爱情来成全政治;从政权层面看,这是一出政治悲剧,一是"权奸误国",二是"忠臣死难";从社会群体看,这是一出社会悲剧,承受悲剧命运的不是某一个确切的人,而是整个社会,作品凸显了部分下层人物形象,意在疗救社会,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短篇小说《小城三月》,通过一个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寓言式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启蒙的社会现实。作品通过双向视角展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翠姨性格的弱点,以及启蒙者"我"和"我哥哥"的软弱无力,最终造成被启蒙者翠姨的悲剧。这是一个关于启蒙的寓言,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爱情悲剧,翠姨身上烙有作者爱情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爱情大多是悲剧的。他笔下的悲剧爱情大致分三个类型:一是恋母情结困扰下的爱情,男主人公因恋母情结无法与女性建立正常的婚恋关系;二是欲望困扰下的爱情,主人公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从而导致爱情的悲剧;三是宿命中的爱情,主人公被生活背后的"神秘力量"所支配,不管怎么努力其爱情悲剧都是命中注定的。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家长的干涉与阻挠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主人公性格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它们在悲剧的成因上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造成两者悲剧命运的矛盾冲突不一样,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不相同等。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悲剧中的牺牲品。通过对安娜与蘩漪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的描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安娜的悲剧是对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控诉;蘩漪的悲剧则撕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肌体上的脓疮,暴露了旧中国封建家长专制家庭的罪恶。安娜与蘩漪在自由和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叛逆。从安娜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跨时代和跨国界的两位女性为了爱情而进行的不息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特有的美和悲剧力量却始终撼动人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对现实人生一直怀有深深的爱与感悟。爱情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路遥小说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意识到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也就敢于直面爱情的缺憾。路遥笔下的爱情主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路遥不只是展示悲剧,就像他想通过笔下的"奋斗"给读者以激励一样,他还想通过爱情悲剧以及对悲剧的抗争传达给读者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担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宝黛爱情的悲剧美。第一,概括悲剧美的性质;第二,阐述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不可调和而形成的悲剧,第三,从时代、社会的角度论述产生悲剧的原因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述尤金·奥尼尔坎坷的个人生活经历 ,他的悲剧审美观以及在作品《天边外》中所表现出的普通人的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思想的活跃、文学体式的成熟,唐宋文人的爱情悲剧作为特殊的题材大量进入文学的表现领域。唐宋文人关于爱情悲剧的作品,不仅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从中折射出其凄凉而坎坷的人生况味。个体意识与主流意识的冲突,"婚外情"的存在,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式的爱恋,是形成唐宋文人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经典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自出版至今一直备受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刻画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悲剧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处于"爵士时代"的社会现实。事实上,盖茨比不安于家庭,不容于社会的形象,正是一个"他者"的表征,而他的悲剧是他作为"他者"的悲剧。作者以此揭露了"美国梦"的欺骗性,以及美国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作家、艺术家大都倾向于以悲剧的艺术形式来处理和表现爱情题材,而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也似乎能从爱情悲剧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这种看似奇怪的艺术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方法,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分别对此进行分析并认为,爱情文学文本与悲剧艺术之间确实存在一种符合艺术规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压卷"之作,它演述了崔张爱情故事,崔张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樊篱,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下结合,崔张爱情最后以大团圆而告终。如果我们从佛教"有漏皆苦"的角度来解读崔张爱情,不失为对崔张爱情、甚至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崔张爱情能够较好地体现佛教"有漏皆苦"中"求不得苦"、"苦苦"、"爱别离苦"、"坏苦"、"怨聚会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伊豆舞女》是日本现代大文豪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作品一经出世便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经久不衰,堪称经典佳作。然而,《伊豆舞女》并不仅仅是一篇浪漫纯情的爱情故事,在故事的进展中,还能够看到与青春浪漫气息不相宜的场面。作者通过这些场面欲向读者们传达怎样的信息呢?其实,《伊豆舞女》就是一幅人生画卷,展开来看,生老病死就是人生的常态,因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生死淡然处之,这就是最为寻常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论仙乡传说对唐传奇《柳毅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民间文学角度看,《柳毅传》享乐长生的主题、把凡人遇仙和人神相恋两种原型相结合的结构模式、采用情节单元组装故事的手法,都深受仙乡传说的影响。可以说,《柳毅传》是作者在吸取并改写民间仙乡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唐传奇名篇。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不仅尽情鼓荡英雄们的风云之气,还在战争间隙演绎了几出儿女风情的好戏。"霸王别姬"是风云气兼儿女情的不朽之笔,它演绎了"战争与爱情"."英雄与美女","生存与死亡"三对文学母题。"弱女子勇救落难公子的爱情佳话",以战争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是两情相悦的风情喜剧。对"红颜祸水"进行的政治道德上的口诛笔伐,遮蔽了其中存在的"男女真情",其中的普世性的爱情不能一概被抹杀。司马迁以史家笔法书写烽火中的爱情,掀开了战争中最浪漫的感情——爱情的红盖头,开辟了以此揭橥人性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组诗25首,是历来为人们称颂的南朝吴地情歌之杰作。其第一首反映南徐士子与华山女子的爱情悲剧,已成千古绝唱。其故事虽然神奇而近乎怪诞,但男女间所表现出来的坚毅执着、矢志不渝的至爱深情,则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尤其是华山女子那种视爱胜命、以身殉情的大爱精神,则更是令人荡气回肠、振聋发聩。全诗谐音双关,自然成韵,句式参差,节奏明快,比喻夸张,语朴情真,多用方言,风味独特。其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7.
<十八春>演绎了一个美好而凄婉的爱情故事,这在张爱玲的笔下是少见的,故事也体现了青年张爱玲的爱情理想.但是,透过这至真至纯的爱情,可以看到隐匿在男女主人公心中来自"身世"的不安,这俗世情怀是这幕爱情悲剧的内在动因,也揭示了爱情悲剧的根源,那就是男权意识的压迫.从这个主题可以看出,被看作张爱玲"转型"之作的<十八春>,实际上是和作家以往的创作相传承的.  相似文献   

18.
耶酥受难是从古至今流传甚广的故事。本文从耶酥受难出发,分析基督教的生命伦理学思想,进而探讨基督教的终极关怀问题。同时,粗略的论证了终极关怀的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评当代童话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叙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认为是当代童话小说中富有魔力的系列小说之一。从童话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观察该故事的语篇叙述结构,可以看到童话小说尤其是当代童话小说的叙述特点和语篇连贯特征。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爱的缺失与回归和人格整合过程表现了儿童的内心生活和成长过程,体现的不仅仅是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而且通过观察儿童成长的规律我们看到的是建构童话故事的内在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