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深度探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必要性和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寻求创新PPP模式与产业新城运营的结合点,全方位、立体化解析产城融合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片区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同时以中交集团成功中标的温州高铁新城为实践,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PPP综合开发项目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的产城关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产城关系,当前,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情况不能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新阶段指导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在梳理产城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从工业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产城关系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突出了以人为本、 创新驱动、 生态文明理念在产城融合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驱动下产城关系的"新"特点,对各地区编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顺江 《城市》2017,(11):13-19
产城融合是"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福建省泉港区为例,探讨石化产业园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策略.由于石化产业的特殊性,石化园区的产城失调不仅体现在与中心城市之间,更严重的是与新城之间.石化园区与新城之间的产城失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石化产业与新城不协调,主要是新城发展滞后;二是新城发展与城市功能不协调,主要是城市功能提升缓慢.石化新城产城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尽快提升城市功能.为此,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步推进三个方面的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目标是构建以工业、 商贸和旅游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社会融合发展是核心,重在构建以现代市民为主体的城市社会;空间融合发展是基础,努力构建生产、 生活和生态相协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李庆 《城市》2016,(7):39-44
笔者以我国工业化进程为背景回顾了产城关系演进的历程,提出产城关系是区分城镇化超前和滞后的主要依据,是评价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尺度,是实现有就业保障的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现阶段提升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手段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具有产业根基的产城融合发展替代房地产驱动城市建设的局面,营造有利于产城融合的政策环境优化产城关系,筑牢城市产业基础的同时,发挥城市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厚莲 《城市观察》2017,(6):93-101
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栋 《城市观察》2014,(3):118-125
本文从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及背景着手,以制造业名城佛山为例,分析历年来佛山城市定位和产城人融合战略的演进,并在实践中探索"1+2+5+X"城市组团模式下人与自然生态、文化科技和谐酿成的三湖模式、佛山新城模式等成功做法,揭示了产城人融合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守智 《城市观察》2015,(3):100-110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协同发展的耦合联动关系。然而,在一些地方实践中,由于各种非理性、非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往往轻视或者忽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城镇化发展的"推拉效应",最终导致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产城关系"两张皮",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有鉴于此,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要做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与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8.
产城一体,是最近几年江苏、四川、湖北和安徽等省的一些市县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创新路径,目前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同,认为它是新型城镇化的可行之路。其中,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早的探索,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折射出"产城一体"发展的某些规律。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若干启示,以期对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叶振宇 《城市》2016,(2):55-59
产城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采取同一模式不切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模式势在必行.适当划分产城融合模式类型,对地方政府开展实践具有引导作用.各地宜针对实际条件合理选择可借鉴、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类型,围绕主要导向,实施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媛  吴秀苹  胡宇橙 《城市》2020,(2):27-3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成为我国当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笔者通过回顾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背景,结合产城融合内在机理,分析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要素,并从目前已公布的两批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位居前五的省份中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的特色小镇,对其产城融合发展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例游斌  王振坡 《城市》2014,(1):39-45
正一、研究背景(一)城市新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新区的建设开发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城市新区位于大城市边缘,拥有自己的"母城",以城市整体为依托,承担中心城区的部分功能,与其互动协调发展,但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城市功能。超越传统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工业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追求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  相似文献   

12.
岳隽  古杰 《城市观察》2015,(6):168-177
产城融合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是发展手段也是重要的发展目标,然而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看,我国产城融合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发展对理论的诉求.从空间组织的逻辑视角出发,构建了产城融合的框架.概念框架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从空间组织的视角对产城融合不同的分析视角进行逻辑梳理,对于产城融合研究过程中观点片面性的规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14.
张明斗  曲峻熙 《城市》2016,(12):16-20
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发展效率问题,有效地提升城镇化发展效率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适应新常态要求具有关键性意义.笔者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及其效率的分析,系统阐释了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提升的响应机制,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的提升将是实现由数量至上到效率至上、 由城镇优先发展向城乡协调发展、 由非均衡型向均衡型、 由产城割裂向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化转变,并据此从发展道路、 空间结构及功能建设等层面提出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提升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提高我省农村城镇化建设质量,就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为手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和城镇组团为主体形态,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聚集相统一,全民提高城镇自身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乡发展协调程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符合吉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应该像"蜂巢"一样,城市各个功能板块可以有机融合、生长。"蜂巢城市"是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量身定制的"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不久前召开的复星国际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表示,目前复星集团已有8个"蜂巢城市"项目成功落地,总建筑面积达到520万平方米,包括上海外滩金融中心(金融蜂巢)、成都金融岛(金融蜂巢)、上海星堡养老社区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伍爱群 《城市》2015,(7):7-10
上海以其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迅速聚集了人口、技术、产业等生产要素,由此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加速了上海城镇化的进程.建国后,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受政府政策制度的影响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上海郊区的新城建设仍存在不够紧凑,用地集约性差;建设项目分散,存在碎片化;产城融合不够,有城无产;市区联动不足,开发无力等问题,要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民生保障、产业支撑,深化土地改革,完善设施建设等措施推动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舟 《城市观察》2013,23(1):1-1
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原有体制框架下,忽视了城乡有机联系,孤立地进行城市和乡村建设,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进而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才能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的的实践表明,开发区建设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在此形式下,客观审视我国园区发展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园区发展方式,构筑园区发展的持续动力,对推动经济更高水平发展,推进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产业开发区开发方式评价我国产业开发区走过一条从单体企业厂区建设到政府主导开发的道路。建国初期,为适应我国工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