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芒果街上的小屋》的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为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成长创造了芒果街这样一个独特的移民社区环境。小说中的一些意象,如房子、高跟鞋和四棵细树等,体现女主人公既想保存自身族裔文化的独立性,又试图融入主流文化的成长困惑,以及她最终决定通过离开来达到最终拯救芒果街,实现成长蜕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小说,全文共44个片段故事,错落有致地讲述了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透过飞散视角探讨在本族传统与主流文化矛盾中生存的墨西哥族裔的人生境遇与精神窘境,剖白了族裔文化对身份识别的追求以及夹缝中生存的族裔女性自我探寻的心声,书写了因殖民历史所致的离散文化下“自我”与“他者”所构建的“荒诞”和族裔的“反叛”与“等待”,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描述了墨西哥移民在美国辛酸的奋斗史。小说以一家移民后代的女儿埃斯佩朗莎.科德罗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反映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以及其她少数族裔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弱势地位以及在家庭受男性压迫的现实,折射出以埃斯佩朗莎为代表的墨西哥裔女性对象征阶级、种族和性别平等的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懈追寻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作家成功走出移民社区的压抑空间,但是她对移民社区的精神复归与书写饱含伦理关怀与责任意识。通过移民社区生活经历的书写,她试图诊断族裔社区的症结,探讨移民社区空间的潜能与空间重构的可能性。这一书写策略为实现移民社区少数族裔女性的空间诉求提供参考方案,也将启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有关西斯内罗斯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数量最为可观,研究重心由最初的成长主题到后来的双重边缘化问题,族裔与女性身份是探讨重点。进入21世纪后,评论界开始把目光聚焦于西斯内罗斯的新作,研究的蓬勃势头逐渐扩展到中国。她们将族裔经验播撒进主流社会话语,为重构包容的空间秩序开辟了道路,也为在后现代研究族裔文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社会学边界研究在文学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运用。由于受地理界线、历史文化及种族差异的影响,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中的边界书写更为突出。以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和《拉拉的褐色披肩》为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格洛丽亚·安扎尔多瓦的边界研究视角为切入点,分析作品所体现的边界概念及其扩展的比喻意义。边界的不利处境反而成为小说中跨民族空间的移民提高自身及改善他们的跨界生活的催化剂,包容不同身份、寻求和谐的"新混血儿意识"帮助他们跨越边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在传奇小说繁荣的唐代,沈亚之的小说以其明显的诗化倾向异趣于同时期作品,而这种特点与《九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沈下贤文集》中收录的三篇传奇小说:《湘中怨解》、《秦梦记》、《异梦录》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凄美迷离的意境,显示出其受到屈原《九歌》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培伦 《社区》2017,(26):7-7
书皮是黄色的,干净而又整洁。一本《芒果街上的小屋》躺在教室前的讲台上,和其他书籍一起,不是很起眼。人来人往,大家经过它的身边,谁也没有想拿走的意思。在这个穷乡僻壤,那些装裱鲜艳的、内容刺激的、描写大城市生活的、花里胡哨的书,才符合少男少女的胃口。  相似文献   

10.
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试图用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为生活在困境中的少数族裔女性群体提供一个理想的社会政治范式。在解构女性传统身份、思索女性新身份构建的途径、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希斯内罗丝借用一个小女孩的精神领悟来引领广大女性同胞勇敢地从过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就英国小说家哈代的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诗化倾向进行评析。文章从小说的形象创造、景象描写、爱情故事和情节结构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诗意特点逐一辩析论述,从而揭示了该部小说所具有的无穷魑力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评价体系中关于评价资源定量分析的语料分类缺乏明确的成文标准并导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学术准确性减弱,那么,韵律概念作为其理论框架下的另一个测量立场的量度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本文基于此前创建的奇卡纳女性主义作品《芒果街上的小屋》语料库,进一步探究引导评价资源构建韵律模式和区分语类的义韵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揭示这部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序作为一种批评形式,在明清小说批评史上,不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也颇具助推小说繁荣与传播之功能.现所存见的明清时期的14篇“水浒传序”,其所存在之小说批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了《水浒传》的社会地位;二是承担了读者阅读《水浒传》的引导作用;三是传递了《水浒传》版本演变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诗化小说是为人生的艺术,它的重要目的是致力于发掘诗意的人生。这个创作原则的审美规定性,使得它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和认知交流方式有别于情节小说和性格小说而呈现独特的艺术风貌。现就我国现当代一些典型诗化小说,分析一下它在审美形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这一奇丽巨著,不仅突破了我国古典的悲剧意识,而且在小说的诗化艺术上,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它将平淡的生活诗化,这集中体现在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以及几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它使小说文体与诗歌文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另外,文章的诗化叙事也使作品诗意浓郁。整部小说的包容性、艺术品味达到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小说应该是什么?它应该是"关于存在的诗性沉思"。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用诗化的语言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为读者做了绝妙的诠释。在《尤利西斯》复调式的整体部署和局部安排中,从微妙的时空变奏和诗性沉思中突出了主体存在的象征性意蕴,从而揭露了人类生存状态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保罗·哈丁的首部小说《修补匠》因“展示了新的感知世界和死亡的方式”而荣获普利策小说奖.故事以乔治死前八天开始的回首过往而展开,其问穿插其父亲及祖父的生死、神秘隐士以及印第安人的消隐.哈丁用近乎白描的马赛克手法交错呈现故事中人物的生与死,向读者演奏了一曲生死交响乐.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展示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伦理交错,揭示了哈丁对生命的赞叹、对死亡的敬畏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