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炭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物流中心选址是煤炭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决策之一。煤炭物流中心选址是一种多;住则决策问题,在构建煤炭物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炭物流中心选址决策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拓理论的粮食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可拓决策方法、聚类分析、重心法,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粮食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将选址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转换为相容问题进行研究,使选址结果更为合理。以山东省为例论证了模型求解方法的可行性。该模型还可应用到其它省乃至全国来进行粮食物流中心的选址决策,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物流中心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其建设的目标。定位准确的目标体系勾画出城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轨迹。南宁市区位优势明显,已具备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根据南宁市物流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南宁市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应逐步实现把南宁市建成广西区内物流中心城市、中国西南物流中心城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心城市乃至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城市。以此目标体系指导实践工作,实现南宁市物流中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建立了考虑覆盖率、总时间成本的多目标0~1整数模型和评价模型,并利用深度优先搜索法和模糊神经网络法来求解该模型。为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及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设计了算例实验,同时将多目标模型和单目标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多目标模型对选址方案的影响,并对选址方案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最终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设施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欧氏Steiner树的基础上,提出加权Steiner最优树模型,适用于求解必须考虑结点权值情况下的最短路问题.借用电场理论中电势的概念给出了模型的蚂蚁算法实现,并以某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中心选址问题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现代物流的汇聚地,要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综合物流中心,必须充分利用城市.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应本着有利于该区域物流的改善,有利于全国性物流体系的形成和改善的原则,充分考虑物流中心的类型、辐射半径、特别是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对城市物流中心总体格局、物流中心功能定位、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发展政策等方面作出原则安排.城市型物流中心的服务区域划分原则是应该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  相似文献   

7.
物流节点包括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不同层次,它是组织各种物流运转、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在物流网络中起到调度指挥和信息中枢的职能。铁路在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上拥有优势,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可以进一步开展各种物流服务,发挥铁路货运营业站的作用。以铁路货运站为基础构建物流节点,需要优化铁路物流结构,实现铁路发展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利用质量功能展开技术对服务进行分析、评价与设计,有助于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大幅度的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意愿与需求,更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已历经百年的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是近代沟通东部沿海城市天津与西北腹地的最重要的通道。天津开埠以来,由于货物流通不畅,障碍了天津与其经济腹地的联系。京张铁路打开了天津与华北、西北的通道,完善了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物流体系,提高了该体系的物流功能,加强了天津与西北腹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西北经济的发展。京张铁路为天津成为近代北方物流中心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QFD的建设项目目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目标体系是实现项目功能和价值的前提和依据。论述建设项目目标体系的概念与构成,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工具和WBS分解方法分析项目需求和项目可交付成果,并利用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需求相结合,从而将项目利益相关者需求转化为可以作为项目设计依据的项目目标体系,以用于指导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以某城市交通枢纽公交中心工程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和飞速发展,城市必将成为物流的汇聚地,而物流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城市的集散功能。笔者阐释了城市物流中心的特征和作用,利用物流发展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发展现状,从总体格局上讨论了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布局特征,指出了城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主题的形势下,作为学校基础性、保障性部门的后勤如何更有效地为高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后勤保障服务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后勤应围绕“以优质服务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这一个中心和“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两个基本点,结合后勤工作特色,发挥后勤服务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址规划问题也是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将DEA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把带有灰色关联约束锥的DEA模型用于选址,构建了成本—效益型指标体系进行经济论证评价。该方法既克服了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又通过"非均一"赋权达到了优先序评价的最优性,从而实现了投资效果分析的公正性。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物流中心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中心的特点,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中心建设的核心部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物流主体、信息体系、物流设施、物流技术几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相应从市场主体、基础设施、信息建设、人才培养、物流技术、政府作用、拍卖中心、第三方物流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物流中心建设情况以及华中地区物流状况 ,提出了建设华中地区物流中心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行业反垄断的深入和售后维修行业的转型,大量汽车同质配件获准进入市场竞争,其物流路径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汽车备件物流进行SWOT-PEST战略分析,设计以城市共同配送为基础的汽车备件超市,建立其运作模型及其业务流程;同时针对供应链上供应商发货、配送中心收货、库存管理和零部件包装进行物流分流介绍,各节点处根据货物前后流向进行细化分流。在供应链全程信息化保障下,达到由备件超市保证产品质量、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全过程的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流发展的宏观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物流在总体发展上已经具备与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紧密结合的特征及趋势,物流与产业的融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以及物流自身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使物流业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意义,国家在战略上必须明确物流的宏观经济地位与作用,从物流服务和物流技术应用两个层面推进物流的发展,并通过制定适宜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政策观念、积极引导和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克服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障碍等宏观政策,加快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欧班列货物的集散和其他区域进出口贸易的相关问题,基于空间视角,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各个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的物流联系强度,根据各个城市的空间物流联系强度、物流质量值以及最大引力线对区域内的节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区域内中心城市,并利用断裂点理论结合ArcGIS10.0确定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物流联系方向为南方沿海城市朝内陆延伸,武汉、郑州、合肥等内陆中心城市物流方向朝四周发散,南方沿海城市的联系总量在物流联系强度总量中较大;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一级和二级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同时物流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东部和中部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提出了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发挥核心物流节点优势、充分利用物流联系网络和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以减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流在总体发展上已经具备与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紧密结合的特征及趋势,物流与产业的融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以及物流自身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使物流业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意义,国家在战略上必须明确物流的宏观经济地位与作用,从物流服务和物流技术应用两个层面推进物流的发展,并通过制定适宜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政策观念、积极引导和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克服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障碍等宏观政策,加快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