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本文通过介绍彼特拉克的生平及文学生涯,进而论述其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曹欣 《金陵瞭望》2005,(5):37-38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生活质量、个人价值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人文主义精神,则是其中层次较高、内容较广、内涵较深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就要把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古代希腊神话折射了西方文明中的人文主义观念.这种人文主义的形成同爱琴海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希腊的社会历史、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孕育了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文学、艺术和体育.同时,也为近代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乌托邦小说对未来的令人激动的描绘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在反乌托邦文学中怪异荒诞地折射出来。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文学永恒不衰的艺术魅力,都归因于其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核。本文试析莫尔在《乌托邦》中体现出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和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中的人文主义,从而探究人文主义从乌托邦小说到反乌托邦小说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文学中人文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中关键词之一,其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浅析了从古希腊的个人本位到18、19世纪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学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乔叟不仅是“英国诗歌之父”,而且为英国近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一生创作的顶峰,两性关系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坎特伯雷故事》中两性关系的宗教色彩和纵欲色彩是最能够折射出时代精神的.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恪守中世纪宗教思想,同时又在新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希望寻求人性的自由和情感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文化也日趋多元。而在世界文学上,英美文学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英美文学。本文通过介绍英美文学中的人文主义,英美文学中的理性主义以及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深入分析了英美文学与个人人生、社会发展以及作家之间的联系,并对学习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古希腊人本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公元9世纪至15世纪中东、中亚出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在中亚、中东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推动下,公元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才出现了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和对比阿瑟·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而研究侦探小说与人文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即欧美文学思潮的文学元素在侦探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始终是美国高校英文系的立系之本。然而,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干预,为获得高校体制内的生存空间,在实际运作中,英文系却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人文主义的理念,这构成英文系内部的一个主要矛盾。这一矛盾深刻影响了英文系的文学教育和研究,是英文系诸多文化和学术现象发生的根源。通过梳理人文主义在美国高校英文系的历史嬗变,重点分析了作为一种体制的英文系对于英语文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时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透过英文系对英语文学研究发挥间接而隐秘作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对自由的张扬却体现了"文化边际人"情结,即他在超越传统时又没有远离传统文化的土壤。他在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中塑造健全个人主义的魅力;诠释无为而治的现代意义;其批政、议政的做法体现着传统强烈的人文批判意识;而其容忍的原则则在质的追求中又晨露出士大夫懦弱的心迹。然而忽视对中国社会政治格局的科学把握最终酿成了胡适的自由主义之累。  相似文献   

12.
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国面临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世界主要钢铁工业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综合媒体6月21日报道,与世界主要产钢国钢铁工业的能源结构相比,中国煤炭所占比例高于其它国家,而天然气和燃料油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崇尚群体本位、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蕴藉着一种宗教人本意识,隐喻着人对灵魂与精神提升的渴求,有自己特定的人文性,它也因此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不同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异质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人,廊庙意识一向很重,缺乏独立精神。这与经济政治制度有关。自从转向市场经济后,文人渐有走出廊庙,面向市场的趋势,相对地增加了自由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消遣性文学的泛滥,人文精神的失落,商业炒作的盛行,文学渐为市场行情所左右。不过,本文认为,人文精神的失落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是它还不够发达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将情节视为人物的事迹、历史和附属,这是"十七年"文学的基本观念。形成这种观念的主要原因有"五四"人文主义文学传统、高尔基的情节观、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说和描写新的英雄人物的需要。这种情节观念影响了"十七年"文学的创作实践,也延伸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发展到极端就是将人物内涵极力紧缩的"三突出"和将人物功能无限扩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积极向上的淑世精神是人心的法则 ,是历史的蕲向 ;规律、信仰、仁爱、美丽 ,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终极关怀 ,也是文学史对具体作家、作品扬弃的标准。那些催人奋进、发人思考、形质兼美的作品 ,无疑是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作品。咏物词的创新也应该自觉贴近时代和历史的要求 ,以积极的淑世精神作为开掘题材内涵和抒情言志的核心。清初咏物名家曹贞吉和朱彝尊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厚的现实依据。对此进行认真探讨,对于我们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人本主义批评观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王晓明、葛红兵、谢有顺分别以"精神"、"身体"、"意义"为核心,提出了他们各自所代表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批评观.然而他们在急切地呼唤人性的同时往往滑向功利,使得批评立场与批评实践之间发生了分裂和悖离.在他们身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中间物"的特性.本文试图从他们三人的批评观以及批评实践出发,理顺他们之间的精神脉络,探讨他们批评观的异同及成败,进而展示人本主义批评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当前,提高大学教师的“导创”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报人,人本主义贯穿在他整个报刊活动中。他倡导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生活》周刊服务对象包括文化各阶层,其刊载的内容表现社会各方面,体现了邹韬奋办报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