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已发表的契丹小字《耶律详稳墓志》主人与新近发现的契丹小字《耶律太师墓志铭》主人具有父子关系。后者所见一条契丹文典故,可能出自著名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中之"人生七十古来稀"。通过这条典故的解读,可以探究有关契丹语动词附加成分,并可释读表示"稀"、"谓"等契丹小字。  相似文献   

2.
契丹小字中有一部分成对的原字,虽然笔画、笔顺、笔势基本相同,但二者之间在右侧是否加“点”方面存在差异。在音义方面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过去,曾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种种设想。但至今仍无使人满意的答案。考察所有“带点的字”的出现环境,发现带点与不带点的原字在词汇意义方面并没有歧义,而在语法意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带点的原字一般用于修饰限定男性,不带点的原字一般用于修饰限定女性。这是契丹语中存在“性”语法范畴的重要论据。  相似文献   

3.
契丹语是我国历史上契丹人的语言。一般多认为它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比较接近蒙古语族的一种语言。契丹人有过两种文字,一种为大字,一种为小字,基本上都是仿照汉字的偏旁部首造成的。契丹小字是一种以音节、音素符号为主,夹有词符的混合体文字。由于契丹语和契丹字都是死去的语文,又加上保留到今天或被我们发现的文献资料较少,所以给我们解读契丹小字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的首三字表示"大金国"。其中对于意为"金"的契丹小字,前人曾为它构拟种种读音,但迄今犹无定论。《博州防御使墓志》中出现的另一个契丹字,据其语音可能也表示"大金国"的"金"。通过两种不同写法的"金"的对比,构拟了意为"金"的单体契丹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5.
"四字格"是汉语中特有的词语组合现象,它包括成语以及非固定的四字结构。本文拟从四字格词语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入手,从四个方面即音韵上,形式上,内容上,行文上探讨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过程中 ,格助词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和运用的 ,人们往往习惯从格助词本身去分析其语法功能。从动词词义决定其格助词在句子中的构式的角度看 ,格助词 [と ]表示行为动作的共同主体 ,格助词[に ]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进一步说 [~と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动作。[~に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单方面的行为动作 ,另一方是这一行为动作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7.
汉语无条件构式萌芽于先秦,成熟于六朝,起初是以正反对举或类义列举的形式表示无条件关系,唐宋时期开始出现以疑问词语任指表示无条件的新形式.无条件构式的形式和意义相互影响,发展出多种"变式",使意义表达更精确、生动.源词语一般都是进入无条件构式后演化为连词的.新词语的加入对构式形式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汉语语汇学理论来看,新成语词典应该以四字格形式词语为收录对象。已出版的新成语词典存在误收现象,把一些非二二相承的四字格词语也收录进去。还有一部分结构为定中式的四字格形式,尽管音步形式也为二二相承式,但是情况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可以作为形成中的新成语,另一些则属于固定词组。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新四字格形式,尽管被网民冠以新成语的名称,也不宜被看作新成语。  相似文献   

9.
以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250万字中文小说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分析老舍作品语言中的两种四字格“一A一A”与“一A一B”构成成分和所形成的构式义,认为每种格式中,由于进入A或A、B位置的词语词性不同,有的还会因为整个四字格所实现的语法功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7日至20日,年逾古稀的刘凤翥先生在赤峰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讲学活动。内容涉及“契丹文字的创制”、“契丹文字的失传”、“契丹小字资料的最初出土和初步研究”、“国外对契丹小字的研究”、“研究契丹小字的新高潮”、“契丹小字资料介绍”、“契丹大字资料介绍”、“契丹大字研究概况”、“日本国爱宕松男教授解读契丹小字方法之剖析”、“解读契丹文字与深化辽史研究”、“契丹大字‘应历碑’为金代墓志说”、“契丹文字中辽代双国号解读的历程”、“已经解读的契丹小字语词”、“部分契丹小字的原音字音值之构拟”、“契丹小字墓志解读举例”、“契丹大字墓志解读举例”等专题。  相似文献   

11.
契丹本是起于松漠的风气刚劲的游牧民族,自初始有礼文之事至辽景宗和圣宗时表现出崇儒的社会性格,以契丹占据燕云、制定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始,后由辽朝诸帝提倡而渐次影响统治群体。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契丹占据燕云后,为保证数量众多的汉人对契丹统治合法性的支持进而取得社会资源的支配,必然需要考虑汉人的心理,尊重汉人的文化;第二,契丹大族积极学习汉文化以增强文化心理认同,以更好地借助儒家意识形态强调辽朝承天应命的正统性;第三,这是辽朝世选制度下契丹大族内部政治资源竞争因时而变的实际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契丹大族的社会性格出现了由蒐狝为务向崇儒之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独立存在的契丹学学科,它的学科体系有着相当复杂的结构。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整个契丹学体系的分支学科粗略地归纳为以契丹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契丹历史学、以契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的契丹考古学、以契丹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的契丹历史地理学、以契丹学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契丹史料学、以契丹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契丹理论学、以契丹辽文化的应用为研究内容的契丹应用学等六大结构板块。  相似文献   

13.
契丹的兴起与突厥的关系较为密切,突厥强大并称霸东亚时,契丹族则依附之.中原王朝强大而突厥衰落之时,契丹族就叛离突厥依附于中原王朝.契丹对突厥时而依附时而叛离,这种关系对于契丹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虽然契丹依附于突厥被迫接受其统治,但在客观上增强了契丹民族凝聚力,同时契丹主动与中原王朝接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契丹在唐朝时期可分为外蕃与內蕃两部分。在唐朝羁縻统治下的契丹八部称为外蕃契丹,被唐朝编入户籍独立于八部之外的契丹部落是为內蕃契丹。根据北方政局的变化,唐太宗对外蕃契丹建立羁縻州府加以安抚。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此基础上,采取武力镇压与实行质子制度。唐玄宗在前任统治者的基础上与外蕃契丹进行和亲,同时在其内部任命衙官分割联盟长的权力。唐朝将內蕃契丹编入到国家户籍当中,承担租庸调等义务,并在适当情况下采取移民政策,与外蕃契丹保持分离。这样既能发挥外蕃契丹保疆扩土的职能,又能起到分化契丹族整体势力的作用,最终壮大唐朝的实力。  相似文献   

15.
在10世纪,南下经略是契丹向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契丹南下经略活动研究颇丰,尤其对契丹南下经略的目的与影响都进行了具有广度与深度的研究。但多数研究注重以契丹南下经略结果来推论目的,缺少对契丹南下经略中军事活动与政治契合度的关联研究。对以契丹为主体的南下过程中,契丹与中原互动研究关注不多。对南下经略过程中契丹其他军事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因而有必要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研究,以便了解契丹南下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与10世纪南北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契丹族在10世纪初建立了辽帝国,契丹族的舞蹈艺术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有着与其他民族舞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契丹族的舞蹈艺术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于杜甫《无家别》中“携”字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通过检索“携”在唐诗中的含义和用法,认为在这首诗中,“携”当训“携带”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