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主要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渠道,提供毕业生网上信息交流功能,提供毕业生网上职业测评等功能。其建设存在未实现统筹兼顾,信息化功能不够完善,对往届毕业生的信息获取不足,与毕业生的双向沟通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应建立应届毕业生自助式网络服务平台、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闭环管理机制,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2.
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要提高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首先需了解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因此,建立一个可靠、可操作、具有系统性的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求职信息,统计分析了信息行业就业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高校培养和毕业生自身成长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就业信息的质和量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和利用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按照信息管理的规律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就业信息采集量,合理发布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对信息进行有效利用是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就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联系密切的就业期望、就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就业信息获取、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等方面对北京地区15所高校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建立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指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信息及其收集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择业的基本前提与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及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它包括政府就业政策、有关就业法律法规、有关社会职业方面的信息与有关用人单位的信息。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校内主管部门、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各种“门路”、实习单位、供需见面会、人才招聘会、招聘广告、猎头公司、互联网络等多种渠道 ,获取就业信息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就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新的就业制度下人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信息引入缺乏监管,高校信息渠道开发不足,学生信息开发意识薄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需要加强职业需求预测,开发市场信息资源;创新信息使用方式,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杜绝虚假信息资源;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信息创造能力,为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是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增的重点工作。经过调查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更新速度慢、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服务不满意等问题。调查显示:动态跟踪管理是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的关键、建立高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宣传效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援助需求趋于务实、母校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毕业生离校后跟踪服务体系现状主要表现在高校对离校生跟踪服务体系重视程度不足、毕业生离校后进行信息反馈难度大、高校与就业单位间缺乏沟通反馈等方面。当前在"互联网+大数据"兴起背景下开展毕业生离校后跟踪服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管理具有深远意义。高校毕业生离校后跟踪服务体系时效性构建功用表现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机率、推动就业单位发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因此,构建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精准帮扶贫困生就业机制、高校与企业信息共享跟踪机制、大学生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是毕业生离校后跟踪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在新形势下,职业大学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地方建设输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就业市场信息的反馈又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高校应建立规范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吴娜 《南都学坛》2012,32(4):110-111
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包括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间的矛盾,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规格间的矛盾,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间的矛盾,就业市场信息与就业指导工作模式间的矛盾。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的应对策略,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保障性资源,科学编制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就业前景看农林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新专业,开设时问较短,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短期供求失衡、没有明确的就业行业、缺乏特色特长、实际的技能能力较弱以及农林院校毕业生不易被认可等问题,使得不能不考虑就业前景而进行专业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数学系在调研了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理农融合办出特色、为地方发展服务以及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既是党和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应转变观念,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扮演好就业观念导航者、就业信息供给者、就业信用担保者、就业障碍排除者、就业市场组织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周刚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24-126
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思想状况和就业观念。以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例,提出做好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内外兼修,一方面要强调内涵,加强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缩短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差距,尽早就业,以加速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改革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机构和队伍,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 ,这与高校就业环境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要正确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努力加强建设大学毕业生就业软环境 ,应该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时间内值得高校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十分严峻,呈现就业主体明晰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势多样化,就业流向差异化、就业过程法制化等特征.为妥善安置毕业生,1、各级政府应正确处理好市场配置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2、应积极消除毕业生就业的体制障碍;3、应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发展趋势的现实起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进入一个就业方式的平台区。就业方式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分类市场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多元化;就业方式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分析数据样本,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信息来源、就业与学校教学组织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做好电子信息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系到学校与整个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因此当前我们应树立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就业工作部门的事情,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工共同关注的事情的观点,要树立起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仅是对他们毕业最后一学年的教育和指导工作,而应是贯穿他们大学四年学习始终的重要工作。我们应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指导,充分认识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占领市场,不断拓宽市场,为全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教育、咨询、信息等服务,不断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