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一个涉及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然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极不完善,这极大的牵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分析农村公共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性出发,总结当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处于利益的核心层。要确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才能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时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才能把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农民的真实需求对接起来,并把政策落实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应从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入手,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层次和类型进行分析,使政府确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最优财政分权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有效的经济 ,必须是一个对资源、机会、风险及社会权力进行有效配置的经济。就财政方面而言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就税收收入进行分配 ,并使其达到最优 ,直接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经济活动提供所必须的公共产品的积极性。以国家公共产品、地方公共产品和私人资本为投入变量的Cobb -Douglas生产函数的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占有的税收收入的比例 ,等于地方公共产品的弹性除以地方公共产品的弹性与国家公共产品的弹性之和的所得时 ,财政分权度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4.
地方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决策与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然而,传统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仅强调了时间的作用,并未从空间维度构建出地方公共部门行为研究的框架体系.事实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壁垒的日益消除,地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供给以及地方公共资源的分配活动,已经由行政辖区属地内部的独立经济行为上升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外部性事件.因此,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亟待从空间供求、空间消费、外部空间关系和空间治理四个层面,重构基于时间与空间融合统一的现代地方公共产品的核心理论体系,以指导地方公共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对于本来就财政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农村而言,应尽快走出"新农村建设必须靠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认识误区.文章结合对湘西州吉首市马鞍山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与文献分析,提出通过股份合作、民间融资、建立乡镇村级间的互助基金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重构地方各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构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从根本上革新原有的供给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充足、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与农民获得公共产品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从人民公社时期开始到取消农业税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形式虽略有变迁,但在本质上都是以农民为主体.新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日趋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并不完全吻合,因此需要从决策机制、供给体制及其法制化方面完善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1990-2008年教育、社保和卫生的数据显示,福建省在这些领域的公共支出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但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偏低,尤其在2006年以前更为明显。2006年以后尽管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可能引发潜在的财政支出压力。通过地方政府转型,政府减少和逐步退出经济建设领域,提高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是缓解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地方农业院校发展的机遇;阐述了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优势;提出了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创新 :概念框架和两个向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公共管理理论、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理论 ,地方政府创新是两个基本向度的有机统一体 :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后者是前者的巩固和主要目的。地方政府自身创新包含紧密关联的四个核心要素 :组织文化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地方政府组织文化创新是整个地方政府创新的先导和保障。地方政府创新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公民持续不断地提供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我国公共管理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形成事实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央政府的法律政策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进行贯彻,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享有相当宽泛的裁量空间。但是,这种行政决策裁量权在运行中受到干部晋升标准、利益集团干扰、官员风险规避等多种因素干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有必要通过公法的制度性安排,促使其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府绩效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公众心理这一路径作用于政府合法性水平的层级差异。其作用机制是决策绩效与执行绩效的时空分离和公共危机管理。由于这两个作用机制,公众在心理上更容易认为中央政府绩效高于地方政府绩效,因而中央政府可以从政府绩效中获取比地方政府多的合法性资源,造成政府合法性水平层级差异的强化和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具有绝对的优势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从而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在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在能力、动力与压力方面存在多重困境,致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不能有效地满足地方公众的需求。要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应针对现存困境,从能力保障、动力激励与压力转化机制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在构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中必须发挥关键性作用.中央政府应承担其中的财政投入、目标规划、政策制定和政府间协调职能,而地方政府可以承担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提供者、制度建构者和监管者等多重角色.宁波市江北区的经验表明:地方政府可以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生产者,其目标是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系统;地方政府可以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安排者,其责任是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政府既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安排者,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以生产者、提供者和监管者的多重角色促进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的可及性和均等性.  相似文献   

15.
国债和公债的职能有重大区别,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还必须具有体制和机制条件,这一条件的核心是规范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结构基础条件。从中央和地方的财力财权关系、宏观经济结构和公债发行效应等方面分析,可以说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目前尚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能力究竟是否存在一定的赤字,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决策等问题,将公共预算视作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征收力度来进行调控的内生变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加入地方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后,发现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并不存在赤字反而表现为盈余;与既往文献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作为与政府行为无关的外生变量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净收入”的短期权衡和“经济增长竞争与财政收入”的长期权衡,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权衡中偏向于调节财政征收力度实现最优而非财政预算收入最大化,在长期权衡中偏向于持续调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保持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双重权衡机制会扩大央地财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财政的长期稳健和削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寻找到央地财政关系的新平衡点,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保障财政能够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其内在的五重困境——理念困境、动力困境、体制困境、机制困境、路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法治视阈下地方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府际争议的有效解决应遵循法治原则;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之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五届(2001-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围项目进行跨区域、跨类型、跨年度等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行政改革与经济增长显著关联,同时,地方政府创新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从政治改革向行政改革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公共服务仍没有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焦点领域。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政府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机制,重视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1993-2008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发展趋势,发现农村公共财政薄弱。同时,短期GDP和财政收入作为政治激励的主要指标,诱使地方政府官员把有限的农村财政资源投入“单程晋升锦标赛”中,更弱化了农村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求真务实,务求实效,完善财政分权与政治激励制度,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规范财权与事权,完善我国财政分权制度;规划功能区域,改革考核选拔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