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when和which在英语学习中有多种意义的解释。when除了用作名词或代名词外 ,通常被用作疑问代词或关系副词。译为“什么时候”或“当……时候”、“尽管”或“虽然”、“既然”、“由于”或“因为” ,“一旦” ,“如果”、“正当”、“每当”、“当……之后”。wich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 ,可据上下文译为“从而”、“但是”、“因为”等表示汉语中的状语。本文对when和which特殊的用法和翻译作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when和which在英语学习中有多种意义的解释,when除了用作名词或代词外,通常被用作疑问代词或关系副词,译为“什么时候”或“当……时候”,“尽管”或“虽然”,“既然”,“由于”或“因为”,“一旦”,“如果”,“正当”,“每当”,“当……之后”,wich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可据上下译为“从而”,“但是”,“因为”等表示汉语中的状语,本对when和which特殊的用法和翻译作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 在英语中,“but是个很常用的单词,它既可以用作介词、连词、副词和代词,又可以和其他的单词组合构成短语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意思。由于“but”的用法比较复杂,给我们的翻译及正确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but”的用法及其翻译。一“But”作为介词Ⅰ、“but”作为介词时,其主要意思是“除……以外”、“除去……以外”,后面常跟代词的宾格形式,相当于英语中的“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of”  相似文献   

4.
“and”一词在英语文学作品、科技等其它文体中俯拾皆是。“and”一词看似普通,实则不然,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并翻译好实属不易。“and”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仅把“and”理解为并列连词,表示“和、与、同、及、又、兼”等义,并就此理解翻译出来,常常会词不迭意,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全面分析“and”语义并探究其译法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朝鲜语词汇中,起源于汉字的词或可用汉字标记的词,俗称为汉字词。朝鲜语汉字词的大部分是借自于汉语的。如果把这些汉字词还原于汉字,与现代汉语词比较,其字形(包括字数、字序)、词义用法上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甚多,这就使得汉朝翻译中的“读音译法”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优越性。但是,另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词比较,有的“形同义不同”,有的“形同义同用法不同”,有的甚至“形异义同用法同”,这就使得汉朝翻译中的“读音译法”又具有独特的局限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beto +不定式”结构是英语语法中很常见的一种结构 ,它的使用频率高 ,表意功能广。尽可能地把它的表意功能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 ,它也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交际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的理解运用。一、“beto +不定式”结构的用法“beto +不定式”结构最基本的用法 ,从整体上来说 ,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 )表示按计划、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或行为1 .“beto +不定式”结构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按计划、安排 (特别是正式的安排 )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 ,意为“准备、打算、预定、将…  相似文献   

8.
前置词пo的表示时间关系的用法及其同义结构探析徐景益在俄语中的用法很多,也很复杂。它用作前置词时,可以表示时间、空间、原因、行为、方法、目的等各种关系,使用时可根据它所表示的各种不同关系,要求第三格、第四格和第六格。现就表示时间关系的用法及其同义结构...  相似文献   

9.
“”作为连接词,引出的时间从句有两种意义:第一,表示“当…的时候”,“趁着…(时候)”;第二,(从句通常用连接)表示“直到…的时候”,“直到…为止”,“在…(尚未)…之际”。本文拟对上述第三种用法,即对“()…”结构的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一、在“…”结构中,从句的行为是主句的行为持续的界限,即主句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从句的行为发生,或者说从句行为的发生使主句的行为停止或中断。例如: 1.我徘徊着,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的时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提出“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翻译即生态平衡”三大核心理念,并将文本生命、译者生存和翻译生态作为三大研究问题域。通过分析外宣文本《中华源·河南故事》的“三生”主题,探求外宣翻译是什么、谁在做、如何做、为何做四大基本问题。此外,从译者的适应选择视角分析该文本文化负载词翻译,分析译者如何运用“十化”译法实现文本成功移植和翻译生态平衡。研究发现:译者翻译生态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自然化”译法;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原生化”译法和“补生化”译法;翻译社会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译生化”译法和“多元化”译法;翻译神话传说负载词时主要采用了“原生化”译法,同时以“适境意识”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赤橙黄绿青兰紫,这五颜六色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姿分外娇娆。不过这些表示色彩的词在英汉语的成语或俗语中却另有含义,别有译法,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民族的语言特点和词语的象征意义。 一、红色(Red)是热情、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象征,当人们万分激动或生气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所以在英语中,“Red”有“怒火万丈”、“激动人心”等译法。如: 1、At Christmas, people always paint the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除了……之外”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能够表达多种含义的语言结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视具体情况,以不同的英文形式把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和含义再现出来。笔者现将介词结构“除了……之外”所表达的几种不同含义及其常见的译法归类于此,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文翻译的方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所使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怎样用现代汉语的语言来译写文言语句 ,要视文言语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为此学者们总结翻译古文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对”、“换”、“调”、“留”、“增”、“删”六种翻译古文的具体方法。这六个字对古文翻译方法的概括 ,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文言语句 ,谈谈这些翻译古文常用的方法。一、对译法对译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词语和句式 ,这是古文今译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对译法从性质上说是直译 ,要求翻译过来…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主要对英语科技文章中出现的介词in及其短语构成方式及用法进行讨论.in及其所构成的短语通常作时间或地点状语,但是在科技文章中,它的用法比较灵活.它可以作为表示方式、手段、状态的动词使用,也可以表示用来表示面积、体积、长、宽、高等,此外它还有很多固定的搭配.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要对其进行灵活处理,要注意英汉的语序问题,同时要根据in及其短语所出现的语境采取直译、意译或略译等不同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一、方位词的引申用法关于方位词,大多数语法论著除提及“方位词可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方位词的特点是经常附在别的词或词组(短语)后边,组成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方位词组(短语)”外,很少涉及其他。黄汉生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则不同,除上面的论述外,还指出:“‘上’‘中’‘下’这几个方位词有时并不指实在的处所或时间,这是它们的引申用法,……”其实,不仅“上、中、下”这几个方位词有引申用法,别的方位词像“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也都有引申用法。如:  相似文献   

16.
专家们举了大量例子说明for的用法,但它可以同什么样的词搭配以及翻译对有些什么规律,没有专门提及. 英语中,for是用途最广、译法最活的介词之一,它可以与某些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还可以构成许多习语.另外,介词for的短语在句中除了作插入语、表语外,大量的是作定语和状语,本文主要谈谈它的译法.中国人学英语,对for的汉语意思“为了”,“对于”等比较熟悉,但要把带for的句子译成通顺的汉语(good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but”用作转折连词,表示“但是”,这是大家所熟悉的用法。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其它用法。-,当介词,作“除外”讲如:1.AIImyclassmateshaveseenthefilmbutme.除我之外,我班人人都看过这部电影.2.Everyoneisreadybutyou.除你以外,每个人都准备好了。3.NoonebutheShowedmuchinterestintheproposal.除他以外,别无一人对此提议感兴趣。4.Heleftnothingbehindhimbutsomebooks.除了一些书以外,他去世后什么也没留下。在这里,有几点应当注意:1、在这类句中“but”常和疑问代词、不定代词或否定词连用。2、在作“除外”用…  相似文献   

18.
术语翻译是将原语术语的语言符号转变为译语术语语言符号的思维过程,故而术语翻译必然会受到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的制约。从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视角,对术语翻译的“现有译法”和“找译译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论断是“现有译法”的理论基础;索绪尔语言符号不变性论断是“找译译法”的理论基础;“找译译法”适用于有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翻译;“现有译法”适用于无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翻译;将“现有译法”误用到有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翻译是造成目前术语翻译难,术语误译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指用作一般动词,下同),以及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其中以名词用如动词更为普遍,而且其语法结构及词汇意义更为复杂多样。就语法结构而言: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述语,与后面的词语构成述宾关系;就其词汇意义而言: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都是表示“认为”这个意义,可以解释作“把……当作……”或者“以……为……”;名词的使动用法都有“使令”义,即带有“使……”或者“让……”,“给……”的意思。名词用如动词则没如此简单。然而,一般语法书对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论述较为详细清楚,而  相似文献   

20.
“很”作为副词,其语法作用是经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有时也用在助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以及动词性词组之前,表示程度高、多量或强调语气。(注①) 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的用法还要复杂得多。比如:“很”修饰动词及动词性词组有哪些类型?“很”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很”除了一般的语法作用之外有无特殊的表意功能?总而言之,我们对副词“很”的用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