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对学生拥有绝对的管理权,有些不合法,有些合法不合理。目前,高校处分权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对高校处分权这一权威提出挑战。那么,高校处分权这一概念是什么,高校有无自设处分规则的权力,高校到底拥有多大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的性质是什么,如何保证高校处分权的方式和程序的规范,理清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为实现大学有效管理会选择处分权,但高校行使该处分权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证学生充分享有知情权,并将程序正当引进校园,同时理顺申诉与诉讼的关系,完善学生申诉后的行政救济渠道也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反思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其内涵的合理界定,完整的现代处分原则的内涵包括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两个方面。我国现行民诉法尽管肯定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但由于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的关系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校处分权及其司法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处分权是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大学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司法实践中高校处分权的法律监督虚设,高校处分权纠纷进入诉讼的案例急剧增多而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却难以得到法律救济。从对高校处分权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和司法监督的可诉性的分析中得出,学校对违纪学生实施开除、取消学籍、勒令退学等处分行为,对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构成重大影响,应构成司法审查的对象。完善高校处分权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纳入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加以研究,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应坚持四个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校处分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它的不当行使将导致静态的校规侵权和动态的管理中的具体侵权,包括侵犯学生的实体权和程序权。为减少教育纠纷,需要确立法律保留原则、合法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以及高校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7.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上诉审中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公益考量之下,在被上诉人未上诉或提起附带上诉时此原则仍有适用的例外,但传统适用例外的情形亦有值得反思之处。我国民事上诉程序中尚未确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基于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贯彻,我国应引入此原则。此原则的适用应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保持一致,仅限于判决主文。我国对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规定应采用大陆法系国家"撤销或变更判决的范围应限于不服申请的限度内"的立法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以列举方式规定此原则适用的例外。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引入并不必然要求设立附带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围绕大学生违纪处分适度性判断,从法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进行了考察和界定,提出了适度性的判断原则,为处分适度性的对策研究和处分权的适度行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规范高校"处分权"行使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状告高校不公正纪律处理的案件不断增加,引发了全社会对高校如何行使“处分权”的思考。从高校和学生之间关系定位、高校行使“处分权”的法律和现实依据、学生违纪行为的界定、实施违纪处分的正当程序及司法审查五个方面来论述高校“处分权”的正当行使与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围绕大学生违纪处分适度性判断,从法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进行了考察和界定,提出了适度性的判断原则,为处分适度性的对策研究和处分权的适度行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