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语言:“生命的形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是发话主体创造出来的表现情感的形式,它是“生命的形式”表现,它往往是发话主体内在生命体通过特殊的言语形式为载体的感性显现,是发话主体情感表现的自然化。艺术语言对客体的描写,不在外在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发话主体情感内在心象的物态化。它和发话主体生命的形式相对应,它通过虚无的意象,表现发话主体的情和神。  相似文献   

2.
一部文艺作品,它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道德对欣赏者有着主要影响,表达它们的形式是以它们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评判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成功主要应看它的内容是否对社会发生了有利的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是,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结构作理论性划分时,在“形式”这个名辞下很难给予一个适当的内涵。“形式”概念本身把一切作为“内容”的东西都放到了对立面的位置,事实上,作家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等在被传达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体现在所谓“形式”之中。我们把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美学情趣、思想、情感等统称为审美体验,它们是艺术家创造的一股艺术信息,传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负载物,我们称之为艺术符号。在一部文艺作品中,艺术符号不但传达了艺术家欲表现的艺术信息,并且体现艺术家怎样表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艺术信息。照“内容”、“形式”的划分,后一种艺术信息就被归入到“形式”的范围中去了,我们认为对文艺作品合理的划分是把它分为艺术信息与艺术符号两部分。本文拟对文艺作品的艺术符号怎样表现艺术信息,有什么特点,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认识中,语言作为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往往仅被看作是一种理性和逻辑的手段,它与人的情感,意愿以及感性认识内容似乎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事实上,作为认识工具,语言是被用来匹配或描述世界的,它以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准同构关系为前提。显然,语言就其表现结构和感性形式来看,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别。语言只能借助于它在主体的心理所引起的思维意象才具有匹配或描述客体的功能。因此,深入考察语言与思维意象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语言作为认识工具与情感、意愿以及感性内容的内在联系,深入把握认识过程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在它的表现形态和它的社会使命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尖锐的、无法回避的矛盾:一方面,文学作为人们的一种审美活动的方式,它要求以具体感性的形式表述社会生活内容,形象性是它的基本特征,舍此 即不成其为艺术;另一方面,文学作为生活的教科书,又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和旧诗词相对而言,新诗是崇高的艺术。旧诗词长于表现,重视形式美,强调感性形式的和谐,对意境的欣赏品味是于共性中见个性,因而,它是美的艺术;新诗则在表现中又有再现,或干脆借再现来表现,诗中常有戏剧化情境,注重真实,强调个性,往往是理性内容压倒感性形式,这就形成了诗的现代美。马克思说过,个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新诗之美,正是现代文化心理的艺术折光,它主要表现为散文美趋势、社会美理想和意象美原则。  相似文献   

6.
艺术在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活动的感性显现。感觉解放和感性革命的历史过程是进入现代文明不能超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它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建构和反思都有积极意义。那么,感性如何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呢?无论从文化史角度看,还是从西方艺术高峰角度看,抑或从欧洲文明史角度看,艺术、文化与感性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几乎每一次文明的昌盛期都伴随着相应的艺术繁荣。可以说艺术既是文明的感性动力,又是文化的象征物。感性产生艺术,才有了艺术的存在;艺术用它特有的视觉符号和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梦幻和追求,唤起人的生命精神。笔…  相似文献   

7.
在谈及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时,现在的理论界谁都不会否认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艺术形式美的魅力方面却没引起认真探讨。那么艺术形式是什么呢?首先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就存在着几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形式指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如音乐、美术、文学、电影、戏剧等等;再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形式是指构成形象的感性材料、组合规律及其技巧等。我们所说的艺术形式美是基于后一种看法讲的。第一种看法涉及到文艺样式,而不同文艺样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存在所谓美不美的问题;第二种看法,能从形式美的独立价值看到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提出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即他极力贬低再现写实性艺术,并为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艺术实践作直接的理论论证。在他看来,一切艺术的基本特点绝不在于对现实的再现,而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在一切艺术中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普遍性质,也就解决了艺术的基本性质。这性质即“有意味的形式”:“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①贝尔是由情感出发来探讨审美和艺术本质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②,“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随象性、脱控性和恒常性构成了潜情感的主要特点并由此决定了它在艺术中的价值。由于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一种理性支配下的感性活动,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潜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但是,艺术的情感特征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把潜情感推到了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对潜情感的艺术价值给予足够的注意和肯定。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理论著作《诗论零札》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派诗歌的核心,是情绪二字。诗的内容是表现诗人的情绪,诗的外在形式也决定于情绪,诗歌中意象的罗列也是以文字来表现的情绪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诗人的世界观,也是诗人的创作追求.中国现代派诗人在作品中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一方面亲近自然,一方面躲进个人的情感世界,在个人的爱情世界中自我麻醉,寻找慰藉。这一派诗人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感染力,更易对人们的情感进行熏陶。如何正视作品中的消极情绪,把握作品中的自我情感的宣泄,因此,在这类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论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大中国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运动包括两个不同的艺术传统:一个是立足于近代以来理性内容压倒感性形式的崇高艺术思潮,或标举浪漫或力主写实的诗歌传统;另一个则是后起的现代诗传统,因其曾被看作异端,而表现出自身在历史上的超越性,以及在美学上的创造性。现代诗的传统,大体上发端于早期大...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是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理性内容这一基本原则推演而来的,他把艺术放在绝对精神之内,认为“美的艺术”是绝对精神的感性形式,他对艺术的发展持悲观态度,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而“终结”后艺术发展趋势则指向日趋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的内容不等于艺术教育,它包括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内。凡是立足于感性对象和个人趣味,又能实现对个人欲望的超越,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所要培养的情感。它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所以,要造就健全的人格,除了美的教育外,还需要崇高的教育。只有同时兼顾这两者,我们对美育的理解才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4.
艺术家的内在因素是艺术表现的唯一内容,这种内在因素就是艺术家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生命感。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服从于这种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否则,艺术就会失去它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回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杨继国鲜明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回回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这是回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要求。文学是情感的形象化表现,情感是文学特有的内容和本质特征。艺术美学告诉我们,艺术情感是一个双向流程的互构活动,作家、艺术...  相似文献   

16.
艺术家的内在因素是艺术表现的唯一内容,这种内在因素就是艺术家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生命感.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服从于这种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否则,艺术就会失去它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现有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观与知识传授”、“参与与平面消解”、“灌输与道德说教”是我国现有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几种带有典型问题的型态 ,将艺术与知识技能、艺术创造与非艺术创造、艺术情感与伦理情感相混淆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知识技能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的全部 ,知识技能必须要转化为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内在联系的智慧 ;艺术创造不能超越艺术的基本规定性 ,它是包蕴着丰富内涵与生命情感的诗意创造 ;艺术情感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的自然感性呈现与直接被给予 ,它不同于伦理情感的鲜明理性目的性。艺术教育从遮蔽走向澄明 ,即是回归人性自身。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中叶以后,更确切地说,在宋代,音乐和文学达到了空前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不同于原始艺术那种朦胧状态下的浑然一体,而是在艺术分化、发展之后,各类艺术意识高度自觉基础上的再结合。对这种结合状态的分析,有助于揭示那些只有在结合状态中才能得到充分表现的艺术因素。作为文学创作看待的词,要深刻地把握它的艺术个性,只有考察它与音乐结合的状况,当我们认识了音乐賦予它的艺术表现优势,我们也就可以说在根本的方面把握到了词的艺术个性。要有机地把握音乐对于词的深刻作用,我们的研究就不能停留在声音的层面做笼统的比较,我们应该从内容着手,进而在内容的外化过程中考察音乐作用下的形式诸因素如何在主题、情感、形象的诸关系中发挥作用以配合内容的表现。只有  相似文献   

19.
舒婷与翟永明在上世纪80年代的女性诗坛上树立了两个高度.但两人的诗歌艺术迥异:在诗歌形式上,舒婷表现为理性雕琢,翟永明表现为感性喷发;在诗歌气质上,舒婷表现为情感的吟唱,翟永明表现为生命的独白;在诗学追求上:舒婷是为人写诗,翟永明是针对自身.两人不同的诗美品格不仅丰富了当代诗坛,被后来的诗人们纷纷仿效,而且对诗歌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女性诗歌的未来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雕塑是凝固的语言表现,那么,音乐则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古往今来,作曲家往往借助于丰富的感性思维向我们展示理性的艺术追求.聆听佳木斯大学艺术系朱季贤教授编著的一卷《松花江的歌》的徐徐咏唱,于我们眼前严然而立的正是那样一位锐意进取、有着不懈的人格追求的艺术家形象,他以其醇厚的艺术勉力为我们的生活画满跌宕起伏摇曳生姿的音符;他以百倍的生活热情向我们铺展麦浪千顷、禾谷飘香的彩色画卷.和当代欲坛风行一时、大红大紫的作品相比较,末季贤教授的歌曲创作似乎是淡了一些,没有丝毫的火爆效应.但揽卷而阅,我们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