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科学论坛》2012,(2):257-F0003
磁州窑是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北方民窑体系,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以河北磁县境内的磁州窑为主,故名磁州窑。它创烧于北齐,发展于隋唐,繁荣于宋元。磁州窑以其简约质朴的造型艺术和粗犷奔放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对磁州窑生产经营的记载非常罕见。将残留下来的个别明清时代的相关文献记载与民国初年对磁州窑所作的全面调查进行互相比对,可以窥探出明清时期磁州窑生产经营情况的若干侧面。明清至民国,磁州窑一直是以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为主,技术及生产方式未变。与小生产方式相适应,磁州窑形成了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密切关系。至清代以后,以晋商为代表的商业资本比较大规模地进入彭城镇的磁窑生产。  相似文献   

3.
晚清杂志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刊载了大量诗词作品,改变了诗词传统的传播生态,首先是在地域上突破了清代诗词创作与传播的地域特质,其次是拓宽了诗词的创作题材。以杂志为代表的报刊刊载诗词,作为出现在现代传媒上的传统文学体式,承载了重要的文学史、文化史信息。  相似文献   

4.
古代女性生活空间狭隘,多囿于四方庭院内。到了清代女性有了相较前代更多地与山水自然接触的机会。相应地,在闺阁诗词中出现了不少以"山水"为题材的创作。这在女性文学史上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论文探讨了清代闺阁山水诗词兴盛的原因、写作面貌和特色,并从生态文化角度分析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哲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准确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其核心内容包括:万物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解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和谐文明.生态世界观强调有机创造性、内在联系性、整体性.生态认识模式包括生态模型、生态理性、生态法则等.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社会的价值取向,包括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贻玉 《学术论坛》2006,(6):172-175
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危机和文化的危机,要想从根本上破解生态的危局,就必须从生态意识、生态消费、生态心理和生态行为上进行文化对话,并通过生态文化的积淀,形成深刻的生态觉悟,使全人类共同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生态理念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社会色彩,生态文学艺术具有突出的批判性与反思性,生态批评也因此而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性色彩。虽然生态话语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和批判性,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又不能沦为生态话语简单的"政治传声筒",而应该注重生态理念、生态思维的形象化和情感化,尽可能采用审美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生态话语审美化,是生态批评重要的诗意之维。  相似文献   

8.
生态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思想包括从农村到城市,从陆地到海洋的生态视阈观、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哲学观、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生态发展观、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观与共建地球美好家园的生态全球观。  相似文献   

9.
生态与政治的联姻推动着生态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也是一种新的政治观和新的人权观,对于政治价值观、政治结构、政府职能、政治稳定以及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影响。执政党的生态执政观、生态型政府建设、生态型公民社会的培育,是推动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理念建设、生态安全制度建设以及生态安全行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推动着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李金坤 《中州学刊》2014,(3):155-161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旧体诗词具有很深的传统古典韵文情结,其诗体主要有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三种,对于中国古典韵文既有外在形式的接受,又有内在意境的汲取,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以及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现代诗歌花园中一株雅婉凄美的奇葩。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资金的稳定来源,是生态补偿机制能否建立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通过研究当前我国财税政策和生态足迹的成果,提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税费机制,通过核算不同行业和区域的生物性消费和能源消费产生的生态足迹确定生态税费,通过税收方式,建立生态赤字地区和行业补偿向生态盈余地区和行业补偿的机制,通过收费方式,直接享受生态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向提供生态服务的区域和个人缴纳生态服务费。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解放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奠基时期、稳步展开时期、全面推进时期和党的十八大后的深化发展时期等阶段,取得了较丰富的发展经验,提升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新时代,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化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努力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并根据具体国情持续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苗聪 《学术探索》2014,(6):11-15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思维方式发生生态变革,形成生态思维方式。这就要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产生思考的主体维、主导它的运行方向的观念维和思考认识事物的对象维三维互动结构。只有当这种三维调控结构都被生态关系的生态原理渗透时,生态思维方式才能完整地形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由主体维的生态意念与观念维的生态理性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思维理念,它可以主导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构建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就是促进这三维结构的生态化。这些方法都会促使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坚持生态思维方式,推动中国的可持续性生态化发展或生态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发生严重的对立和冲突,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生态危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面对生态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威胁,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发展低碳经济,营造和谐生态文化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出发,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德军 《殷都学刊》2008,29(4):111-113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和日益低靡的文学环境,生态文学已成为必然。而中西方文学共同的启蒙载体——神话无疑成为这一思潮的原动力。本文从中西神话,生态危机、及生态文学的源起和现状等方面对这一思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生态福利是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内在文化秩序,其文化价值逻辑及公共性追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精神活力的源泉。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生境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生存情景。在澄明生态福利的公共性本质的基础上,对生态福利的内在认知结构和文化伦理价值逻辑的追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维度。以生态福利的文化价值为公共性追寻的"美丽中国"的实践,必能造就一个人与社会共享生态福利的优雅、健全、可持续生存的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产业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是推动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生态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就黑龙江省而言,发展生态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付出巨大环境代价基础之上的,由此产生的生态危机正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日益成为我国国际和国内政治正常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生态与政治的关联性变得更加紧密。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问题,推动政治发展的生态化转向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崔朝晖 《学术探索》2012,(10):160-163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它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而生态文学在此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生态文学叙述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严峻生态现实的文学反映。所以它对人有认识、教育和感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绿化人类精神家园,使人民大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