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思禅师是南岳佛教历史记忆中的神话。文章以佛道之争为切入点,从“神仙方术”的视角揭示福严寺、“一生岩”、“二生塔”等的创建,并在《佛祖统纪》、《神僧传》等文献基础上考证慧思立誓发愿,弘扬佛法,禅定苦修,念佛三昧,修行神通以求自度、度他的修行历程,多角度地反映了慧思在天台宗传承谱系及南岳史上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慧思末法思想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三时说中最系统的一种。此一思想的形成,有多种机缘。中土文化对佛经说法有选择的继承,形成了慧思三时跨度说;北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末法观念,是慧思末法说形成的思想背景;北魏灭佛,则为慧思末法时代起始时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慧思作为一代高僧,对于禅宗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慧思与早期禅宗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达摩的一些传闻,极有可能出自慧思的事迹,然后出现了嫁接和演义;慧思的有关思想对后来禅宗的影响更为直接,具有不少内在的关联;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对于慧思观心与禅修法门皆能承续,慧思在南岳所建立的道场,对这一地区佛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了非同一般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慧思大师是南北朝梁陈时期的一位高僧,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初唐道宣《续高僧传》的记载.而此后尤其是在宋代,出现了各种新的慧思故事和传说,并且往往充满神话色彩.这些故事有些来源于《续高僧传》,而具体内容变化很大,如三生故事以及该故事与唐代三生石故事的混融;有的出自宋代的增衍,如卓锡泉和虎跑泉故事;有的祖袭其他佛教故事而形成,如方广寺故事乃是受到竹林寺故事的影响.在这些故事中,以锁子黄金骨作为对慧思神异性的想象,以惠海、海印之避地突出慧思之重要,均表现出后来僧俗对慧思故事及形象的接受和改造.在宋代天台宗僧人的史籍中,慧思的种种神异故事均被记述和渲染,而在禅宗灯录中,慧思又变成了一位禅宗祖师的形象.慧思故事在宋代社会的广泛流传和接受,其故事和南岳衡山的地理、名胜的紧密结合,表明其故事和形象已成为世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楚山绍琦禅师在继承五代时期永明延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禅净融合理念与具体的修持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念佛禅”。这种思想与实践不但使楚山禅师成为塑造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一代领袖,对中国佛教内禅净融合趋势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天佛教宗派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汉传佛教的复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岳高僧暮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是佛教革命组织的中坚力量。将抗日作为自己的责任,发起“南岳佛教救国协会”;以笔为武器,编辑《狮子吼月刊》;组织“流动工作团”,指导僧人抗战,彰显了南岳佛教徒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善恶思想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内容,天台宗三祖慧思大师立足于大乘教理,将大乘善恶思想开展为三个层面:对善恶实体执的破除,对善恶缘起现象的安立,对善恶二元对立的破除而归于不二中道。这种思想是"性具善恶"理论的滥觞,其特出之表现即是以恶的形式实践大乘的智慧和慈悲。  相似文献   

8.
铃木大拙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禅佛教发展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禅师.他所弘传的禅佛教思想被称为"铃木禅",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社会佛教及禅宗的传播和发展.铃木在向西方主动弘扬禅佛教的同时,强调了东方思想的优越性;他所阐释的禅佛教采用了不同于传统佛教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的禅佛教研究;"铃木禅"在积极与西方思想会通的同时,也对西方社会的生活及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初名僧智操的《寒松操禅师语录》卷首收录钱谦益《寒松操禅师语录序》,该文不见于钱仲联先生整理的《钱牧斋全集》,是一篇集外佚文。该文的发现有助于澄清钱谦益的禅宗观,全面把握其对语录的认识,他并未完全否定诸方语录,对富新意、有心得的语录表示肯定和赞赏,显示其批盲禅、救正教的愿望。他明确表达了佛教的经世思想和以"忠孝"为核心的儒佛相通理论。该文从侧面可见出清初曹洞宗内部法嗣之争,对研究钱谦益的佛教思想、僧侣交游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火葬、尸陀林葬等佛教的葬俗也随之传入中国。但是根据僧传和石刻塔铭资料,从东晋南北朝开始,在禅师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葬法--全身葬法。隋唐时期这种葬法开始从禅师扩展到整个僧团,对中国的佛教葬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火葬、尸陀林葬等佛教葬俗强调对身体的厌弃,而全身葬法则重在表现身体的不朽。这明显地表现出两种葬俗所代表的不同的身体观以及背后佛教义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