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物流业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在湖北 ,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目前仍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从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出发 ,结合湖北国民经济对物流需求的特点 ,提出了湖北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的目标 ;并针对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 (政府 )和微观 (交通运输企业 )两个方面提出了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2月 8日 ,“湖北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了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以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张寿荣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该项课题是湖北省交通厅“十五”重点科研项目 ,由湖北省交通厅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课题组共同承担。该课题以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现代物流学及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 ,通过对湖北省物流的需求预测 ,提出了湖北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框架 ,对湖北省物流基础设施的系统构成、湖北省交通运输业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的具体措施、湖北省交通物流信…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交通运输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提出发展现代物流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行业是主要用能部门,其节能工作的实施对保证全国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论述重庆交通运输业现状,分析重庆交通运输业节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陕西省相关统计数据,计算了2005~2013年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通过构建LMDI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运输能源强度、运输结构、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对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运输能源强度的提高抑制了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增长,运输结构对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力度不大,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行业是主要用能部门,其节能工作的实施对保证全国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论述重庆交通运输业现状,分析重庆交通运输业节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交通运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文章分析了交通运输人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广东省交通运输业人才需求特点,对交通运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事业远远落后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还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公共需求。通过对我国农村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进行理论与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农村交通运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服务市场化不足,从供方因素、消费受益情况和市场化与管制几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市场化的路径,并从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引导、扶持市场发展、创新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和完善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交通运输业运营成本中刚性成本过高导致了其发展受阻入手,根据对交通运输业刚性成本现状及其影响的透视,分析了交通运输业出现“刚性成本瓶颈”的内因与外因。最后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以企业自身改造、创新、降低成本为主,以国家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大力支持与有效调控为辅,从而帮助交通运输产业突破因刚性成本而造成的发展中“瓶颈”。  相似文献   

10.
枸杞是宁夏的传统特色产业和主要支柱产业。目前宁夏枸杞产品物流存在许多问题,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加工和销售企业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基础条件薄弱,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笔者从管理组织及体制因素、基础设施因素、物流技术因素三方面建立了影响其物流发展效率的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甄选出关键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宁夏枸杞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如加强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枸杞产品物流提供有效保障;提高参与主体农产品现代物流意识;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拓宽枸杞产品物流渠道;构建品牌,区域划点,走进连锁超市,提高附加值;强化枸杞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综合交通运输视角,提出交通运输业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增加值及人均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3个指标考察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对中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10年中国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但人均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持续走高,反映出中国机动化需求不断提升,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另外,无论是单位换算周转量、单位交通运输增加值,还是人均交通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在区域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八方物流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办的新型一级学院。福州大学物流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已走在福建省高校前列,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建省属最大的国有交通运输物流企业集团,八方物流学院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政-产-学-研”强强战略联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在对安徽省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安徽省煤炭企业物流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如对物流认识不足、信息化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1)积极发展安徽省煤炭物流供应链;(2)建立大规模的煤炭物流配送中心;(3)加强煤炭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4)加快煤炭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煤炭物流。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海南省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可以发展多种海洋产业:(l)海洋油气业将是主导产业;(2)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是先行性产业;(3)海洋渔业和盐业等是支柱产业;(4)以海兴琼,把海南建成海洋大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综合物流的发展给交通运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的同时 ,对综合物流理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以及综合物流经营管理策略进行了论述。结合第三方物流 ( TPL)这种物流服务方式的不断发展 ,最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如何适应和调整经营战略 ,为货主提供多功能的优质物流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行业。本文从对公路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公路交通运输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些问题。着重探讨了由交通运输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其技术创新工作的特殊性及可能遇到的特殊困难;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以为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一领域中技术创新的内容,找到这一行业中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具有覆盖范围广,渗透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特点,两业的深度合作使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集约高效。针对以上现实背景,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稳定点与共生状态下的推动力,并选取重庆市1997—2016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辨别了重庆市两大产业间的共生模式并创新性地计算了两业间的推动力。结论表明: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存在强相关性,交通运输业增长步入低速增长期,邮政业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二者存在非对称性互利共生关系,能够紧密发展推进产业融合,但并不处于最优的共生模式下。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的可行建议,促使两大产业向更稳定、具效率的共生模式转化,从而助推重庆市构建现代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欧盟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如人口老龄化、移民、环境恶化、矿物燃料缺乏、城市化、全球化的挑战等问题,并研究了欧盟解决这些影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成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经验与面临的形势,并从6个方面提出做好交通运输行政机关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是现代化的高科技与交通运输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优点是无需增加太多的投入就可以提高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如果能在黄石市内建立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必将对黄石的交通运输业乃至全市的社会经济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