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梦想拼搏的"90后"消防兵 2007年12月,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军人家庭出身的焦云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首都消防兵.2008年焦云龙还是上等兵的时候,家人顾忌消防职业的危险性,申请为其办理了调离手续.他得知后匆忙给父亲通了个电话,把他想留在消防部队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他跟父亲说他喜欢消防部队,在每次抢险救援的现场,每当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员时听到被救者那一句真心的谢谢、每当成功灭掉一起大火看到老百姓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个伟大的职业.最终,他成功地说服了父亲,留在了消防部队.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3)
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就在人们普遍看好他的前途时,中科院却在2003年将他劝退回家。他到底怎么了?打造出来的“神童”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  相似文献   

3.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4.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生于芝加哥市西郊。父亲是内科大夫,喜欢打猎和钓鱼.通过他父亲,海明威接触到野外生活,后来野外生活成了他终生的爱好。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念大学,而是去为《堪萨斯城星报》工作。不久他想去欧州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以前眼睛受过伤而未被军队招募,结果当了红十字会的一名救护车驾驶员。在19岁生日前夕,他在意大利福斯尔塔·迪·皮亚韦地区受了重伤。后来意大利政府因为他的英勇行为而给他授了勋章。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1925年出版的《在我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古国凡  何洋 《社区》2013,(8):38-39
"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以我心济贫困,我愿终生学雷锋"是他的座右铭;他先后救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16个残疾儿童、7位贫困母亲,捐钱捐物数不清;遇见落难者,他腾出房间,一住就是3年;看到孩子失学,他东奔西跑,联系学校;他先后开通了爱心热线电话,创办了"雷锋网站";他的家几乎成了"残疾人救助站""困难人收容站""扶困济贫服务站"。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台湾少年,他出生在很偏远的山区。小时候,他每天随父亲、兄长在椰风蕉雨中挥汗如雨,忍饥挨饿,在田间地头不辞劳苦地辛勤劳作。初中时,他有两个超越凡人的梦想:一是当个作家,二是去埃及。这两个梦想便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有一次,他看埃及地图出了神,忘了给父亲烧水,愤怒的父亲给了他一记耳光,并喝斥他说:"我保证你这辈子也  相似文献   

7.
凡是经历过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人没有谁不知道柴春泽的。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刊出了他给父亲的一封信,并配发了编者按。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党报争相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中央电视台录像,柴春泽成了当时知青学习的楷模,红遍全国。1978年4月他却锒铛入狱,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牢狱生涯后被平反,并招工回城。从普通的建筑工人到电大学员,直到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柴春泽向世人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8.
张羽军 《新少年》2013,(4):16-17
在外人眼里,房祖名是典型的"星二代"和"富二代"。他的父亲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功夫巨星成龙,母亲是影后林凤娇。然而,他也因此饱受痛苦。童年时由于父亲拍戏十分繁忙,一年只能和他在一起十几天,父子俩因此产生了内心的隔阂;长大后他也踏进演艺圈,却一度被父亲光环的"阴影"所笼罩。随着心态的成熟,房祖名体会到父亲其实就是他的榜样。他终于在事业上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新一代的偶像。  相似文献   

9.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0.
我父亲是一名针灸医生,常用针灸给人治病。我7岁那年,有一次贪吃了虾,引起浑身瘙痒,身上长出许多红疙瘩。父亲看后说:"你食物过敏,患了荨麻疹,我帮你扎针。"他在我的手肘折痕处扎了一针,告诉我说:"这个穴位名叫曲池,可以治荨麻疹。"他时而捻转,时而  相似文献   

11.
余力 《百姓生活》2012,(9):47-48
30多年前,白清功是抚顺矿务局的一名下岗工人。2002年,他成了抚顺市政府表彰的"十佳再就业标兵"。如今,白清功是抚顺小有名气的煤精、琥珀雕刻师。这份成功对白清功而言来之不易,因为他是一名双腿肌肉严重萎缩、只能借助拐杖行走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温有成,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出生在山西和顺县土岭乡王汴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武委会副主任和农会副主席等职务。1947年,党派他到太行二分区党校学习,之后到祁县担任祁县工作队副队长。1948年又参加了解放祁县的战斗。解放祁县的硝烟未尽,父亲便随着入城大军接管了敌警察局和监狱。从此,他成为公安战线上的一名人民卫士。在父亲一生中,最使他引以为荣的是:他将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阎军连长许德胜捉拿归案,并代表人民政府,将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医生,他专注口腔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帮助无数的口腔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让患者拥有健康的口腔;作为一名院长,他带领成宏口腔医院全体职工为港城人民口腔健康保驾护航,让职工们拥有获得感、归属感;作为一名侨胞,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说:"能为连云港发展做一些实事,我很荣幸也很骄傲。"他就是连云港成宏口腔医院院长成宏,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口腔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4.
父爱昼无眠     
《北方人》2007,(8)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  相似文献   

15.
1952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名电影导演,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两岁时,感情走到尽头的父母离了婚,他被留在母亲身边。在他7岁那年,母亲患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度回到父亲身边。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父亲送到了香港东方京剧学校。那是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学校,免费给学生吃住。  相似文献   

16.
旷世遗书     
《可乐》2006,(11)
一位自杀者在他的遗书里讲述了他自杀的原因,听起来实在让人头痛。遗书这样写道——我和一个寡妇结了婚,她有一个已成年的女儿,我父亲跟我妻子带过来的女儿结了婚。所以,我父亲就成了我的女婿,女儿就成了我的后母,我管父亲叫爸爸。而我父亲也管我叫爸爸;我女儿管我叫爸爸,但我却管她叫妈妈;我还得管我妻子叫姥姥,因为她  相似文献   

17.
看图说话     
《阅读与作文》2009,(4):31-31
华盛顿州的约翰·B·多德夫人于1909年首次提出了“父亲节”这一想法。多德夫人想用一个特别的日子对她的父亲威廉·斯马特表示敬意,他是一名美国内战老兵,因妻子(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第六个孩子时去世而成了鳏夫。妻子死后,斯马特先生独自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农场上养育那个新生儿以及其他5个孩子。成年后,多德夫人才意识到父亲一人把几个孩子养大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 年代初,父亲家从宣武区搬到复兴门新居,与萧乾、文洁若老师一家为邻,而且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门对门.从那以后,我们与萧老一家就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至今已有30 多年的"邻龄"了. 您可能会疑惑,平民百姓与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邻居兼好友的呢?我想,这应该缘起于我父亲和萧老这两位"老北京"的一见如故吧.父亲搬到复兴门后,我的小弟世杰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给老人订了一份《北京晚报》,作为他的"精神食粮".每天下午报纸快送来的时候,腿有残疾的老父亲便扶着楼梯从五楼"慢步"到一楼去取报纸——这成了他每天一次的锻炼,乐此不疲.我家对门的萧老,当时也订了报纸,包括《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达七八种.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07,(7)
2007年清明,我们又赶回老家,为母亲扫墓。父亲提出,他要跟我们一起参加祭祀活动,他想跟母亲说说话。父亲一边流泪一边"啊啊"地"说"。母亲已经不在了,父亲的话,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全部听懂,但这一次,父亲"说"的,我们全都听懂了,而且听得泪光闪闪——  相似文献   

20.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们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似白云眷恋着蓝天,清泉向往着海洋。他不仅是位好父亲,还是位好导师,他用自己的言行教诲我们怎样做一名高尚无私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