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讯逼供是严重侵犯人权,破坏司法公正的一大痼疾,制度设计的缺陷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早确认沉默权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能为遏制刑讯逼供现象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制度起源于西方,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其作了明文规定。我国立法尚未确立沉默权制度,与公约的规定存在很大差距。从人权保护、制止刑讯逼供、平衡刑事诉讼双方控辩力量等方面来看,当前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均有必要性。从现实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有限制的、与鼓励坦白制度相结合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刑事证据法中设立沉默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芳 《社会科学家》2006,(4):111-112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与讨论。而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杜绝刑讯逼供,有助于证据的认定,并且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实施控辩式庭审模式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沉默权还应加以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权     
刘潇潇 《学术界》2005,(4):219-225
沉默权是受刑事追诉者用以自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诉讼权利,本文探析了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揭示了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彻底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充分展示人权的言论自由的属性与追求哲学上的平等,同时也论及了我国关于沉默权的法则与沉默权对刑讯逼供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侵害公民的基本人权,妨害司法的公正和真实,严重败坏司法机体的健康.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困扰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和诉讼法学理论界的一大难题.要剪除丑恶的刑讯逼供,在制度上必须铸造利剑,彻底斩断滋生刑讯逼供的罪恶渊薮.剪除刑讯逼供的制度包括沉默权制度、完整的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规范侦查机关讯问行为的制度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6.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才能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在立法实践当中应确认沉默权,从制度上杜绝刑讯逼供。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7.
遏制刑讯逼供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域外相关国家在应对刑讯逼供这一难题的法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防治刑讯逼供的策略方法、法律规范和制度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刑讯逼供行为,健全防治刑讯逼供的制度机制,已成为推进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的关键。推动我国刑讯逼供防治机制的完善,应在借鉴域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着力严密规制刑讯逼供的刑事法网,严格控制讯问的时间和场所,切实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认真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积极探索建立羁押巡视制度。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刍议     
沉默权是近年来司法界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在西方的存在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逐步成为西方重要的一个司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刑讯逼供的天敌,但也有自己天然的弊端.因此,它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我国的适用应进行缜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与诉讼公正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普遍关注的一个由被告方享有的"不说话"权利.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此仍无相关规定内容.本文作者从沉默权的内涵,其不被承认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沉默权对实现无罪推定原则,对抑制和消除刑讯逼供,对实现抗辩式诉讼改革模式的积极作用,并从中阐明了沉默权与诉讼公正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价值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有关沉默权的论述莫衷一是。对沉默权价值的分析可验证其存在的合理与否。对沉默权的历史考察可知其已完成了所期待的推进法制文明的应有使命 ;对沉默权的法理深究可知 ,其障碍刑罚目的实现 ;对沉默权的人性评判可知 ,其虽是人性尊重的司法表现 ,但其保障相对恶主体的权利却是以牺牲相对善主体权利为代价 ;对沉默权的价值判断可知 ,其以自由为口实 ,损害社会必要秩序。由此 ,沉默权不是人类司法活动中必需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