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老舍是满族作家,并不只是因为出身于满族,而是他确实写过反映满族生活的作品。但老舍又跟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的全部作品,反映汉族生活的占绝大多数。因此,使研究者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把老舍只作为满族作家的代表,实际上降低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因为老舍跟汉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而否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满族特色,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为许多少数民族同志所不同意。老舍的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无不涉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卓越成就的多产作家。我们选择了《茶馆》和《正红旗下》两部满族特色最鲜明的作品,探讨一下老舍作品中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老舍1962年创作的《正红旗下》,前11章实现了旗人民族身份话语与主流革命话语的统一,这种统一使老舍获得了写作的信心与写作的生命力,也使这部作品成为老舍建国后作品中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不幸的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老舍创作中的民族身份话语与革命话语无法保持步伐一致,使之陷入了两重话语相悖而形成的写作因境中.《正红旗下》不得不搁笔,成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相似文献   

3.
当老舍先生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不知是否还牵挂着他最心爱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命运;当话剧《正红旗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不知李龙云先生是否感到已可告慰老舍先生以及英若诚先生的在天之灵……于是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的时候,我们有幸倾听了一次作家之间的心灵交谈。  相似文献   

4.
《正红旗下》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满族生活的作品,其满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语言习俗方面的满语遗存,北京话的运用,与骑射习俗有关的八旗制度,辫子、旗袍等服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礼仪、育儿等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但记录了他早年的生活,更倾注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全部热情。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审视老舍晚年的作品,如《茶馆》《正红旗下》和三个歌剧(《拉郎配》《青蛙骑手》《第二个青春》),旨在探索老舍简练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现当代作家中,以满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正红旗下》应该说是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也是老舍后期小说创作的高峰。小说虽然没有写完,我们读到的还只是这部长篇中开头的前十一章,但小说中展示的旗人生活,所描绘的风俗人情及政治经济状况,足以使我们窥见到当时整个民族的生活图景。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以少数民族生活,尤其是以满族——曾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称雄二百余年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红旗下》悲剧心理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舍从开始文学创作起就产生了描写北京下层旗人生活命运的悲剧意识与创作冲动。这是老舍心中被压抑的“满族情结”。《正红旗下》这部酝酿了近三十年的家传性质的小说 ,以清末民族衰落、列强入侵和人民抗争为大背景 ,展开了国难、家殇和民族衰落的三重悲剧。在对于满族由兴到衰的生动描写中 ,凝聚了一个满族作家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 ,以现代性眼光审视历史 ,对于历史真实的痛苦眷恋和深刻自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老舍的长篇小说为基础,探索老舍幽默风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对刘诚言同志的《老舍幽默创作发展的线索》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本文认为:老舍幽默风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趋于成熟——臻于完美。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是:《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离婚》;《正红旗下》。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老舍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探寻文学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词汇和句式的选用两个方面对老舍的未完成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的口语特色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作品真实记录了北京口语 ,保留了大量口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0.
《正红旗下》写于1961年至1962年,是老舍生前最后一本自传体长篇小说,虽为未完成作品,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值得研究的优秀之作。在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对清朝末年北京下层旗人生活的描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面临历史大变动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复句中分句主语省略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在以往的语法论著中,一般都谈到复句中分句主语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的问题。最近,我们就这个问题对老舍的《正红旗下》等几部作品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一、复句里分句主语省略的情况比目前一般所谈的要复杂得多。二、一般所谓蒙后省略究其实质仍是承前省略。现将我们考察所得细述如下。由于篇幅的限制,下文只列举一般语法论著里尚未谈到的一些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蜚声文坛的大手笔,是人们公认的语言大师。从他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一九二六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到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他遗下未完稿的最后一部(自传休)小说《正红旗下》,衔恨离开人世,整整四十年的时间里,他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各种样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他的巨大而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更其重要的是,他“是现代文学中第一个凭借讽刺小说成名的作家。他第一个提供了讽刺长篇的体制,第一个立意要使讽刺显出幽默风格,第一个把现代口语大量引入讽刺小说”的作家。“他开辟了一个与鲁迅派迥然不同的路子,雍容谈笑,温婉睿智。在京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文学创作虽然始于20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小铃儿》,但是作为创作道路的真正起点却是从他在国外写作的最初三部长篇即《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开始的。如果我们把老舍的创作道路比作一条奔腾的江水,那么早期的这三部作品就是这江水的源头,30年代的《骆驼祥子》、40年代的《四世同堂》、50年代的《龙须沟》和《茶  相似文献   

14.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任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1966年8月被迫害致死。主要著作有短篇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龙须沟》、《茶馆》等。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相似文献   

15.
松毓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联合创建了吉林自治会,创办《公民日报》,组织爱国绅商和青年学生开展反帝、民主运动,响应武昌起义,首倡吉林独立,出资支援北伐。松毓努力兴办工商实业与教育,创办《民国新闻》报、《新吉林报》,与友人共创吉林毓文中学。孙中山先生称松毓为“率一族人参加民族革命于旗下的满族豪杰”。  相似文献   

16.
老舍与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相托的不解情缘。清初满族悉数入关,北京成了旗族长达二百多年的聚居地。老舍这位满族出身的文学家,有着深深的恋京情结,因为他的人文根须和艺术基石,都深埋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作家老舍在创作中关注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张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时代主题,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一致的现代性特征。但老舍的满族身份又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潜隐地运用多种方式为自己及其所属民族进行一定的辩护。老舍表达“国族意识”和满族意识的独特方式与满族特定历史时期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舍小说的“京味儿”萧映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满族人民最引以为骄傲的著名作家。本文仅就老舍小说中鲜明浓郁的风俗描写,谈谈老舍小说的“京味儿”。一、“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风俗画综观老舍的小说作品,可以有这样一个鲜明的感觉:近一个世纪以...  相似文献   

19.
老舍散文研究的寂寞的,谢昭新《老舍散文艺术欣赏》是仅见的一篇专论.虽然已有了16卷本《老舍文集》中的散文专卷——第14卷,较完备收入了老舍解放前后作品223篇40余万字,早已有了由冰心作序的《老舍散文选》和由吴组作序的《老舍幽默文集》等,但是,读完老舍这些散文,让人感到他与鲁讯、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梁遇着等前辈或同辈以文为利器、以文为自娱、以文为清志、以文为诗、以文为情趣、以文为学识、以文为人生等等,都难得是一路,与中国现代化散文的悲哀、忧患、苦涩、愤懑和屈辱的诗性情感和悲剧情…  相似文献   

20.
《阳光》是老舍小说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部作品。《阳光》的诞生标志着老舍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已由写作《月牙儿》时注重的社会批判而转向批判女性自身。对“新女性”的形象塑造体现了老舍对女性问题思考已经深入和成熟。《阳光》和《月牙儿》一起,互补地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精神戕害。通过对“我们”的群像展示、对“新”外衣的质疑以及对黑暗男性世界的描摹,老舍试图说明经济因素对女性解放产生的负面影响。“新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警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