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0 宾语承前省略,是指结构上必不可少的宾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没有出现,省略了的宾语可以从上文找回,可以肯定地添补出来的语言现象。宾语承前省略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现象。在以往的语法论著中,有时也提到某些宾语可以承前省略的句型,不过,都说得非常简略。在现实的语言中,我们发现,复句里分句的宾语承前省略的情况比目前一般所说的要复杂得多,广泛得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将我们考察所得细述如下,作为对以往研究的一些补充。 1.0 承前分句的主语省复句中,后分句的宾语承前面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 1.1 承前相连分句的主语省后分句的宾语,承借和它相连的前一个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这是宾语承前省略最常见的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2.
无主句是指在直接成分中无主语的句子。教学语法句型系统的非主谓句、省略主语的单句、分句不共主语的复句都是无主句。因为省略会改变句型 ,所以句型可分为表层句型和深层句型。分析句型的标准应该是句子成分标准和直接成分标准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象本文中例句(1)、(2)这样的句子,宜看作单句.理由是:一、在书面上,用逗号表示的停顿,既可以是分句间的停顿,也可以是联合词组内各直接成分间的停顿,因此,它不能作为判定单句、复句的依据.二、凡不按省略说可以解释的句子,就尽量不要说它省略了什么成分.省略了的成分应该是可以添补的.如果经添补以后的话实际上不可能有,就不能算作成分有省略.三、直接成分用逗号隔开的谓词性联合词组,不但可以陈述一个主语,而且可以作为一个语法单位同其他词语发生各种结构关系.四、联合词组各直接成分中有相同的词语时,为使语言简洁,可以把这相同的词语提取出来,只说一次,使联合词组变成偏正词组或其他词组.联合复句各分句中有相同的谓语时,也可把这相同的谓语提取出来,使原各分句的主语组成联合词组,与提取出来的谓语发生主谓关系,复句成了单句.这些,通常都是按简缩后的形式分析的.唯独联合复句中各分句相同的主语被提取出来以后,总要把句子还原到简缩前的形式作分析,这是不一致的,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暗中更换主语,是指后边分句的主语是承前边分句主语之外的成分而省略的。暗中更换主语有各种情况。本文要谈的是:后边分句的主语能否承前边分句主语的定语(以下简称“主定”)而省略。对这个问题,李裕德、傅力两位同志都有过论述。他们认为,“主语承前边分句的定语省略”,只要“整个句子不会产生歧义”,那么,“用  相似文献   

5.
三、宾语的省略有些动词谓语,本来应该带一个宾语,没有宾语,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这个应带的宾语可以省略,在现代汉语里有不少省略宾语的句子,而在古代汉语里,为了语言的简练,省略宾语的现象更为普遍。宾语的省略同主语、谓语的省略一样,也可以分为对话省、承前省、蒙后省。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语法著作,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承接复句的切分采用多分法;对一些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的切分,则往往采用多分法。对上述的承接复句采用多分法切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分句之间上下相连,呈鱼贯式排列,只有一个层次;对上述的并列复句采用多分法切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分句之间左右平列,呈雁式排列,也只有一个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类复句中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可以采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先秦汉语主语省略的规律。研究表明,先秦汉语的主语大都是在词汇手段的辅助下实现的。词汇手段主要包括两种:词汇复现和词汇同现。词汇复现是指原词、同义词、近义词等的反复出现;词汇同现是指与某一话题有关的词语的共同出现。从主语连续省略、间隔省略和错杂省略三种形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词语的复现、同现把前后存在有主语省略的分句联系起来,表明前后各分句具有相同的主语;词汇手段使文章前后联贯,而不致产生误会,它是主语省略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先秦汉语主语省略如此之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产生的整体性偏误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主要围绕日语复句主语的不当省略、复句连接形式的混用这两个部分展开的;而偏误是学习者对日语语法项目的使用规则进行了过度概括、对日语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充分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条件复句是是偏正复句的一种,任何一个条件复句的分句间都存在着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一般现代汉语语法书常把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分为三种:假设条件句、特定条件句和无条件句。  相似文献   

10.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复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大多由两个分句(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多(么)A的N"式感叹结构焦点前置,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句法功能多样,在句中主要做谓语,用来对主语的某种特质或属性进行评价性咏叹。当其出现在复句中时,一般处于起始分句或结束分句的位置上,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述的than/as比较分句限定在就同一属性比较的范围内,这种分句中的省略可分为任选(Optional)和必须(Okligatory)两类。实际语言中,此类分句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表层形式是两种省略交错运用的结果。任选省可以复原,必须省无还原性。两种省略均可导致表层主语的空缺,前者可以填补,后者无法补充。由必须省所形成的主语空缺只是这种省略造成的多种句法空位中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断定it为省去的主语或强拉than/as作关系代词充任主语都是不必要、也是不科学的。只有综观必须省的全貌,概括出比较分句中表被比属性(含数量)的词语不可复现的规律,才揭示了这一句法现象的实质,确保了对同一句型中的than/as词性分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紧缩句,从结构来说,它是单句的形式,如:前后分句只出现一个主语,后一分句没有主语;至少有两个谓语合并为一个整体,中间没有语言停顿,书面上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一般有关联词语联结两个谓语等。但是,从意义来说,它却育着复句的内容,如:表示假设、条件、转折、因果等关系。对于紧缩句,可以概括地说,这是复句的特殊现象,用单句的形式表示复句的内容,是复句的紧缩。不过,概括的认识毕竟只是概括的认识,有若干问题还需进一步分忻研究,其中之一便是紧缩句与单句的复杂谓语的区别和辨认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句看看:  相似文献   

14.
张静先生说:“讲语法的人最感头痛的是复合句的分类,也就是各分句之间的关系问题(因复合句分类一般都是按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分的).到底各分句之间有多少种关系,某种句子算做某种关系,各语法家说法也不一致.”张先生的苦闷是有代表性的,岂只讲语法的人有“最感头痛”的感觉,恐怕学语法的人更特为尤甚了;研究语法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可见复句分类无论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上,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也直接影  相似文献   

15.
在统计大量语料基础上。考察连词“并且”在复句中的用法以及并且分句的联结机制。考察发现,“并且”作复句关系词时倾向于单用.标点符号可以区分“并且”的不同用法;并且分句在复句层次结构上有前接式和后接式两种联结方式.它们受到“并且”辖域分句数目和住次的制约。此外,还描写了并且分句不同联结方式的句法形式特征,揭示其句法形式与联结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对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的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或语义关系。英语限定动词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它们的转换方法为:a、先将主动语态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17.
单句复句的划分叫人挠头的问题之一,就是联合词组作谓语的单句和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的并列关系复句之间的界限。语法学界过去虽曾有过讨论,但由于各家所持的标准不一,且所提出的标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加上对语言实际的调查研究也不够深入,多是围绕少数例证转,因而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我们检讨了过去的局限,从大量  相似文献   

18.
象“微禹,吾其鱼乎!”中的“微”,一般虚词论着都解释为虚词,该文结合过去工具书的释义,把“微”字放在句法结构中去考察它的词性及词义,得出“微”是实词中的动词,作谓语,而非虚词的结论;并且分析了一般论著解释致误的原因在于受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一般都要使用成套的关联词语的影响,忽视了古汉语复句多意合的特点,把分句间意合出来的“假如……”的结构意义强加到“微”的词汇意义“没有”或“不是”之中所致。  相似文献   

19.
复句的句式构成对让转类复句的使用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当复句前分句为“主谓完整小句”时,关联标记可多视点分布,使用频率要远高于“非完整主谓小句”;当小句主语与关联标记语序为“主语居前型”时,使用频率要高于“标记居前型”,体现了汉语话题优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分句是建立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短语基础上的语法单位;从逻辑意义上看,分句又是一种“主语+谓语”的语法结构。传统语法认为分句是离心结构,注重分句成分的线性关系,而生成语法则认为分句是向心结构,注重分句成分的层次关系。根据生成语法的X-杠理论,分句是以标句词或屈折词为中心语的短语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