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着《塞莱斯蒂娜》的文体,国内外的学者们争论了多年,究竟是戏剧,还是小说,至今仍未能统一看法。笔者在文章中就《塞莱斯蒂娜》的文体之争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塞莱斯蒂娜》是一部戏剧,而且是一部悲喜剧,一部应该归入案头剧范畴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一部描述人的内心生活的世界地图和经典文本。这部带有精神自白色彩的小说再现了一个孤女在寄人篱下、饱受精神苦难与折磨的成长过程中的累累伤痕。《简·爱》既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的创伤记忆的书写,同时也渗透着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体验的再现与表白。  相似文献   

3.
刘登阁 《人文杂志》2003,(3):95-100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地域、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分析了中国小说中虚拟空间的特点 ,阐述了中国小说中存在的文化上的东西之争和南北之争 ,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小说中折射出的自然观及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4.
春秋后期吴楚两国争雄是春秋时期霸权迭兴历史上的重要一章。以往学者对于吴楚争雄多关注吴国破郢入楚这样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对于有重要影响的州来之争却很少注目。上博简《吴命》篇所揭示的相关内容使人们对于州来之争这个尘封已久的历史事件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吴命》简的内容可补相关史载之不足,其重要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林霆 《齐鲁学刊》2014,(2):143-146
在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土地革命以后的乡村变革主要体现为旧式乡村势力与新兴政治代表之间的权力斗争。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将农村新旧权力之争转换为两条道路之争,这一叙事方式是为增强政治话语的真实性、有效性而对特定的生活素材做出的意识形态化阐释。这种叙事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乡村权力书写范式,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确立了一个特定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以小说观与叙事操作的双向互动为视角切入,评述晚明神魔小说创作。文章以神魔小说理论批评领域中的“真”、“幻”之争为逻辑起点,考论其陌生化叙事策略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以其荒诞破碎的形式做出一个拒绝阐释的姿态.但本文认为小说中无名的“我”登爬玻璃山寻找“美丽的着了魔的象征”的形象和过程,正是该作品阐释空间的核心所在.作品极简的叙事形式和语言虽然对应了一个人文精神日渐式微,真理崇高被不断消解的迷混时代,但在其碎片化的背后仍坚守着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凸显了西方知识分子传统的独立精神和对真理永不放弃的追问.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发表过十四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八部诗集,一部史诗剧。在中国,外国文学评论界主要研究他的小说。哈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小说和诗歌两个时期。本文重点讨论他的小说创作。就其“性格和环境”系列小说,试图梳理出促成哈代小说中人物悲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梁海艳 《理论界》2009,(12):133-134
《简·爱》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爱情上的悲欢离合,阐释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本文对简·爱独立自尊、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进行分析,无论对当时社会还是现今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节特征孙秀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跻身于文学殿堂,始于魏晋南北朝。此前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野史杂传等虽然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小说的一些特征,但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们都还只是小说的源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某些作品,内容固然也嫌简...  相似文献   

11.
黄立华 《学术界》2004,(4):242-245
汪曾祺小说的结尾艺术是其小说艺术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其小说描述性与评述性两种结尾的分别论述,阐明了前者高简瑰奇和后者玄远冷峻的特征,正是这种特征为其小说意味隽永的艺术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汉文小说《谭海》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是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依田百川的一部小说集。从内容上看 ,小说表现对象的重心下移 ,体现了明治时期新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念 ;从艺术上看 ,作为一部汉语文言小说 ,它体现了汉魏小说观念的回归与清代《四库全书》编纂者所倡导的小说观念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相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多丽丝·莱辛在她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男性观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指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作品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对以往作品的模仿.本文对简-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进行体裁上的互文性解读,重点讨论了小说与哥特式小说、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以及说教型小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艺现象。花雅之争涉及花、雅两部。雅部之“雅”,具体体现为文雅、雅致与典雅,其总体的审美精神是与素朴美相对的华丽美。花雅之争花部最终取胜,原因既在于其对戏曲通俗性本质的张扬和表演性、娱乐性特征的强调与实践,更在于其审美精神的返朴归真和美学风格的素朴本色。花部戏曲的审美精神和美学风格在创作以及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显著,文人作家唐英对花部戏曲的改造,花部作品通俗浅近的语言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爱与恨,尽在不言中──试论《简·爱》中的心理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一部自救体小说,是一部反映人的灵魂、心灵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童年时痛苦的情感体验使她形成了忧郁、感伤、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这种痛苦的情感郁结产生一种创作冲动,使她采用了虚构的人名和日期,编织出故事的情节,写下了她的情感。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吉夫就将夏洛蒂创作的主旨归纳为一个公式:“我爱、我恨、我痛苦。”法国的娜塔丽·萨洛特坚信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描写人的“游世界”,她关注的是“隐藏在内心独白后边的那些东西。”西方传统的文学艺术创作,强调通过某种技艺、技巧将主体心理深处那团意蕴清…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其小说中始终贯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作为一个人——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正在寻找婚姻的女人——应该如何生活。这里面自然包括女性在寻找婚姻过程中的成长,也包括青年男性对于生活的不断认识,侧面也反映出了错误的道德观及人生态度对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夏琼 《兰州学刊》2005,(6):283-285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不仅是一部反殖民主义主题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内涵深奥的心理小说.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奥的心理世界,可以发现无意识是其心理世界自我迷失及最终崩溃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揭示出小说女主人公心理建构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9.
田若飞 《理论界》2005,(8):182-182
本文运用罗杰斯的“反射”理论来理解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183;萨默斯的日记》,并分析她是怎样以心理分析家和小说人物的双重身份来影响读者的。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演义》是晚清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作、整个晚清小说的一流之作。本文指出该小说系黄世仲创作最早的一部小说;其最早的单行本是出现于1908年的香港中国日报本;作者并未写完,而只写了54回。《洪秀全演义》是一部正面歌颂太平天国革命的长篇小说;虽然所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却具有艺术描写上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