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昭和天皇裕仁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其在位期间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裕仁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主流社会一直讳莫如深。事实上 ,裕仁并非和平君主而是战争罪魁。《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裕仁皇权的绝对性。在裕仁的指导和纵容下 ,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进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裕仁与一系列的战争暴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裕仁还人为地延迟了战争的结束。天皇制的存在 ,成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免罪符 ,成为其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何越  张保同 《南都学坛》2001,21(5):26-29
《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天皇绝对的权力 ,“二战”时期裕仁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 ,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后既没有消灭天皇制 ,也没有追究裕仁的战争责任 ,致使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增强 ,影响了日本对战争性质及罪责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东京审判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造成战后日本社会对历史认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裕仁天皇绝非别有用心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位“无权且无辜的立宪君主”,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和积极参与者,是日本军队的统帅和精神领袖。二战后,正是美国的蓄意开脱和裕仁及日本当局的百般抵赖,使得裕仁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一后果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一再翻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导致东亚局势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许多国家以各种方式纪念,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制作了揭露德国法西斯罪行的《奥斯维辛》纪录片,在欧洲、德国反映良好。BBC正在拍摄一部有关前日本天皇裕仁生平的纪录片。该片将裕仁描绘成一个“身体残疾、性格扭曲、智力障碍”的人,并称裕仁是“活跃的,但逃脱审判的战争头目”。纪录片还称日军在二战中曾用毒气杀害270万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为裕仁天皇剖腹“殉葬”的表象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裕仁天皇剖腹“殉葬”的表象背后孙立祥1989年2月,一位参加过当年侵略战争的日本老兵(已是72岁高龄的垂暮中的老人)在刚刚去世的裕仁天皇的墓前剖腹自杀了。人们还发现了他追随裕仁天皇陛下而去留下的一封遗书。那么,在那场几乎使日本民族濒临毁灭,并使亚洲...  相似文献   

6.
《波茨坦公告》是盟国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和对战后日本实行民主改造的基本依据。东京审判是落实《波茨坦公告》的重大举措,是对国际法,特别是对有关战争法规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东京审判也存在和遗留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美国的庇护下没有追究日本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这给日本战后正确认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增加了很大阻力,实际等于放松了对日本战败责任问题的进一步追究。  相似文献   

7.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陈裕仁副教授创作的歌曲选《海南赞歌》已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这是我省音乐家谱写的第一本歌曲选,值得庆贺,更值得评介。陈裕仁,海南琼山人,195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近40年来,陈裕仁一方面执着地从事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又在音乐园地里耕耘不辍,创作了许多通俗而优美的歌曲作品,《海南赞歌》是他耕耘的收获,也是他心血与感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日本天皇裕仁与细菌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细菌战研究的731部队,在整个日本陆军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这与日本天皇裕仁有着密切的关系。裕仁不仅亲自批准了731部队的建立和扩充,而且明了它从事细菌研究和实施细菌战的经过,并清楚地知道这种行为违反国际公约。作为细菌战的主要战犯,他理应受到历史的严正审判。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松井石根当作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理由是他于1937年被任命为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南京城是在他指挥下攻陷的。其实,在南京指挥和放纵日军大屠杀的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叔叔——朝香宫。 1937年11月底,日军包围了南京,此时松井却因结核病卧床不起,裕仁便任命自己的叔  相似文献   

10.
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的创作观和历史背景,使延安战争小说和苏联战争小说有明显的内在精神联系,两国作家均按战争的逻辑层次来表现战争,有意将战争浪漫化,尽量避免对战争残酷性展示,缺乏对战争悲剧性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1.
山西历史时期战争频繁,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战争文化。山西与战争相关的地名作为战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数量大,类型丰富,不仅包括关、城、堡、寨等军事设施和营、屯、所、队等古军制之类外延型地名,还包括用战争英雄、军事传说、战争意愿命名有特定战争涵义的内涵型地名。受历史战争和其他文化影响,军事文化地名在山西各区域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条、块状等规律性。它的形成背景既受历史战争的遗迹的影响,也是人类战争防御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战争观念和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不同,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战争现实所形成的对战争问题所持的态度,以及对战争作用的不同理解。有什么洋的战争观实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观念。因而可以说研究战争观念,其实也就是研究战争本身。本文以为随着战国战争的不断深化,当时人们的战争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战争问题成为社会突出强调的中心问题;造成了经渭分明的两种战争观的根本对立;使人们深化了对战争问题的认识。揭示出这些变化,对于更好地认识战国战争无疑是极有意义的。一、战争问题成为社会突出强调的中心问…  相似文献   

13.
试论日本否认战争罪行的历史根源孙月华二战结束已过去半个世纪,日本作为战争的发动国之一,应负的战争责任也早有公论。然而,从战争结束至今,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否认战争罪行的逆流。下起民间社团“遗族会”,上至某些政府要员都在处心积虑地美化战争,为日...  相似文献   

14.
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既未宣战也未经国会批准的大规模战争。杜鲁门总统违背美国宪法,避过有关法规,未经国会批准而将美国投入战争,开创了总统独自决定战争的先例,对国会和总统的战争决策权力及之后美国的战争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也论战国战争的特点宋立恒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相比,战争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以争夺霸主地位为满足,而是要通过武力手段兼并天下。正是由于这一点,使战国战争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与春秋战争的不同,从而构成了一些新的特点。揭示出这些新特点,对于我们加深...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本体美学意识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美学意识是战争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战争小说本体美学意识之成立,来源于战争的相对独立的文化意义和战争与人类潜在意识的契合。战争小说本体美学意识的实现,则必须在战争本体的价值观念和美学价值观念上加以更新。新时期抗战小说本体美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战争艺术、战争奇迹与战争暴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探讨了20世纪战争文学的成就和价值。作者认为,战争文学是20世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时代的记录和历史的见证。与历史著作相比,战争文学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具体性及情感倾向性等特点。20世纪战争文学注重描写战争境遇中的人,揭示人的内心活动,反映出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光明与黑暗。其鲜明思想倾向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相似文献   

18.
1939年4月,日寇调兵遣将,在冀东进行疯狂的进攻,妄想消灭活跃在冀东的冀东军分区三支队,声言要活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支队司令和政委包森同志。 敌人为了实现其美梦,日本天皇裕仁的表弟、宪兵司令赤本大佐也亲临前线,坐镇河北遵化县城。  相似文献   

19.
战争胜负绝非偶然,政治上的民心向背;经济上基础如何;军事上实力强否以及某些外力的支撑,都会影响战争的进程,两次直奉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且不论战争性质如何,从其胜负转换的原因上,确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20.
加强战争法宣传教育,是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官兵明晰战争性质、激发作战士气,规范作战行为、维护战场秩序,识别和规避战争中的法律陷阱,注重人道主义保护,从而争取战场主动地位。然而,当前我军战争法宣传教育与目标需求仍存在有较大差距。因此应澄清官兵对战争法的错误认识,激发其主动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将战争法知识普及与法理宣讲有机结合;将战争法教育融入部队教育训练的实践环节;区分专业性与普及性,对广大官兵实施分级分类教育;注重院校与部队的结合,开辟战争法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