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新时代“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之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拼搏之姿;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之锋。全党践行“三个务必”,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践行“三个务必”,护航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理路为: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赓续初心使命的红色基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战胜赶考之路的艰难险阻;增强历史主动意识,积极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坚定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持续自我革命保持清醒坚定。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多重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是其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是其文化根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严峻性、解决“三个如何”之问的迫切性是其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光荣传统。这一光荣传统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理论课题的回答,呈现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新时代表达,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巨大推动力。这一光荣传统是激励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需要加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优于其他一切主义、中国共产党优于其他一切党派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守人民立场这个问题上必须召唤与时俱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坚守、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践理念的精心设计、关于实践标准与价值标准相统一的重要论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勇于担当,从宗旨与方略、理论与理念、实践与价值等各个方面勾画了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宏伟蓝图,其中,说到做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回信、贺信、署名文章中多次提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一是从历史周期率中思考跳出之路。历代封建王朝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未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关键是他们难以做到励精图治、敬终如始、防腐戒奢和顺应民心。二是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因此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是从新中国史中总结成功之道。新中国70余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四是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智慧与经验。党的初心与使命是推动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与使命为改革开放明确前进方向;只有恪守党的初心与使命,改革开放才能获得人民真心拥戴与支持。五是从中共党史中汲取力量与营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政治理念、价值追求、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  相似文献   

6.
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而言,根本出发点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根本价值诉求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根本归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分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制度治党理论的方向指引、党成立以来制度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提出的关键命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实践理路:坚持政治立党的原则,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健全思想教育制度;坚持组织兴党的原则,健全激励担当制度;坚持纪律强党的原则,健全廉洁自律制度;坚持作风管党的原则,健全为民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之一。以“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主要内容的“两在两同”,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逻辑必然、百年奋斗的历史呈现以及赓续伟业的实践要略。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践行“两在两同”,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从历史观的维度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价值观的体现,人民是利益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世界范围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破了“以物为本”的西方发展逻辑,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负起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和担当。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由党的政治基因、肩负的时代责任、面临的现实考验和高度的历史自觉所决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强烈的政党担当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履行使命任务有着宝贵的实践经验,这就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全党的政治执行力,勇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系,塑造“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使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实现对 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建党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先后经历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贯彻群众路线,调动 人民促生产谋发展的积极性;践行根本宗旨,促进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牢记初心使命, 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胸怀“两个大局”,推动人类命 运共同体构建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这一提法具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逻辑方面,“三个务必”折射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深刻理解;文化逻辑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历史逻辑方面,“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创新;现实逻辑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对斗争精神的坚持与发扬。“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保持执政党生机活力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对“三个务必”的学理阐释,有利于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永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制胜本领,指引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在新时代开展的一次主题教育实践,其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依据这三重逻辑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总结和揭示党的主题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即主题教育实践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坚持整体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教育成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深刻阐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推进路径,即创新思想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淬炼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党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政治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不变的初心。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阐释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时间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汲取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经验,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画出最大同心圆;就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现了高度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这一重大制度安排,是确保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战略之举和根本之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即蕴含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发展积淀的历史逻辑、鲜明的新时代特征的时代逻辑和强大的工作实践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刻的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其内涵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四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铸成伟大建党精神。其时代价值体现为,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力支撑,二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强大武器,三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奋进的不竭动力。指出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一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理想信念,二要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奋进,三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在建党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具体实践不断进行守正创新,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把牢记初心使命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属性,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意识具有关心百姓的积极因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民本意识,体现在重视人民利益,强调德治的民心作用和注重法治思想的人民性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实践逻辑,接续发展了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为积极回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改善全球治理及抗击新冠疫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赋予全新时代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破解百年老党世界性难题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需要,是实现发展观上正本清源的需要,是坚定党员的理想信仰信念的需要,是落实三个“一以贯之”的需要。党中央在现阶段强调“伟大斗争”,既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关,又与中华民族复兴关键时刻的特点有关,还与斗争本身的复杂性、长期性有关。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伟大斗争”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其每一个方面又都包含着来自国际和来自国内的两个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伟大斗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引下不断推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立场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始终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永远代表并最终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永不忘本、永不变质,永远奋斗、永远革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改革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确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逻辑主线。党的思想建设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信仰支撑,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民心支持,党的纪律建设提供法纪保障,以上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导逻辑,激励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确立下来,重申了初心使命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党的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初心使命是一百多年来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牢记初心使命,必须推动初心使命制度化发展。首先,要明确初心使命制度化核心意涵,初心使命制度化是指制度主体即中国共产党将蕴含初心使命的思想观念、价值共识以一定的方式展开,实现初心使命制度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其次,要全面把握初心使命制度化的显著特征,其主要包括稳定性与持续性,广延性与扩散性,约束性与规范性。再次,要深入探析初心使命制度化的实现路径,其主要从理论武装、思想认同、政治品格培养、传播环境优化、制度机制构建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