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文化类型来看,瑶族文化可分为铜鼓文化和长鼓文化两大系统。即布努瑶族系的铜鼓文化和盘瑶族系的长鼓文化。此文不是论述瑶族文化问题,而是根据我在桂、湘、黔、滇等省(区)瑶族地区调查收集的资料,略述布努瑶地区铜鼓分布、历史、打法、社会作用和收藏等问题。瑶族地区铜鼓的分布和使用的历史瑶族,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个省(区)  相似文献   

2.
以大多数穆斯林眼中的精灵(Jinn)的形象,难以解释为何库尔德人中流传着一则以精灵为民族始祖的族源神话.事实上,精灵的神格特征和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很大变化,早期精灵常以守护神的神格出现,有关近代库尔德人的民俗资料中也记载了对这种精灵神格的信仰.精灵形象变化的原因与宗教发展规律和地区发展的政治逻辑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库尔德人讲述的"精灵始祖"族源神话,一方面与民俗信仰共同保存了精灵的原始神格特征和形象,帮助库尔德人建立起文化身份属性,另一方面也成为其他族群认识、识别、构建库尔德人形象的工具.至今仍被库尔德人讲述的"精灵始祖"族源神话凸显了神话不仅具有作为文本的解释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在与现实生活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呈现自身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的始祖神话十分丰富,从岛外的大陆、海洋起源,到岛内的山地、洞穴、平原起源,并伴随着石头、树木、竹林、葫芦、蛇、虫等图腾,是族群历史模糊化的集体记忆与万物有灵的原住宗教心理糅合的产物.各族群的始祖神话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原住民文化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岛外起源始祖神话的普遍性.体现了原住民的外来文化特征.始祖神话的多样性和分层性,反映了原住民起源的多元性和族群迁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与满族始祖传说、神话之比较崔羲秀著王化文译提要:本文对朝鲜族朱蒙———始祖神话与满族始祖神话做一比较,以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一人类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是文献资料和考古学资料,而在史料未曾记载的历史或文化方面的研究上,传说和神话是可资利用的十分重...  相似文献   

5.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一直认为“原始人没有主体意识”,其实不然。原始人不仅有了朦胧的主体意识,而且还有了主体意识的发展。原始人从物我混同到始祖英雄创造,再到神话始祖的主体意识发展正是代表了主体意识在神话中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瑶族和畲族是我国古代越人发展而来的两个民族,在神话传说、风俗习惯、族名来源、居住地域、历史文献等各个方面。都斑斑有迹可考。 苗族和瑶族在语言谱系上虽然同属一个语族,古代和现代也多半错居一地,但在汉族的文献上,“三苗”之名却与“百越”之称相对出现,说明有史以来他们就不属于一个族系。其次,苗族传说以伏羲和女娲为始祖,瑶族和畲族则以“槃瓠”为始祖(评后),二者在始祖传说上互不相涉。再次,苗族自己的历史传说中,只提到他们与九黎蚩尤的关系,后来还和楚国的先祖有过密切的关系,而古越人既与蚩尤异源。又不与楚人同流,故苗族同古越人及其后裔瑶族、畲族在各个方面都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日本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女姓始祖神话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以女性为主的偶生始祖神话的相似之点以及对日本、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女神信仰文化节日祭祀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由巴人融合诸族群而成,其族迄今尚口传数种女始祖神话,与族群之演进颇有关系.卵玉神话等有族群整合、认同,佘氏婆婆神话等则具族群区分、识别之功能.二者恒交互作用于族群之演进.  相似文献   

10.
东胡族系作为游牧民族的重要分支,由诸多的部落和民族构成。这些民族、部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信仰过萨满信仰,且东胡族系的萨满信仰极具自身特色,对东胡民族的心理特征、民族习俗都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东胡族系萨满信仰研究成果的梳理,来论述东胡族系萨满信仰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土家族《摆手歌》中记载的《制天制地》和《雍尼补所》两则创世神话,在叙事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人类一开始就与宇宙同在、与神同在;最终形成为"社会人",经历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由此凡是对氏族的繁衍、生存有利的事情就被认为是善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恶的。这些叙事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黄帝"其称,拥有非常悠久、丰厚的历史底蕴。黄帝既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文明始祖",亦堪称"中华民族祖先"。他开创的"黄帝精神",具有"容、实、创、持"等基本特征。汇入当代"文化自觉"大潮的甲申(2004年)"中华大祭祖",是古今"公祭黄帝"史册中由"政治功利"复归"精神功能"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英语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从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创造了美丽的神话.它们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直到今天,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人民的语言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天命论思想作为古代蒙古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蒙古族族源传说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可以看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天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疏导,进而平稳地实现心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变与更新,以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少研究试图用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带动湖南米粮生产及垸田围垦的视角,来理解从"苏湖熟"到"湖广熟"的过程。但垸田开发本质上是土地经营的问题,很难被简单归结为长途贸易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成为可能,需要的不仅是雇佣关系与贸易,而是带有资本性的制度。传统中国,能体现这种制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在祖先或神明名义下的控产机制。关于宗族控产机制、礼制推行与公私观念等领域的探讨对湖南的区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记纪神话”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日本神话中太阳神的诞生与死后复出、太阳神由自然神和动物神演化为天皇氏族祖先神的过程、太阳神与稻作民族和祭司的关系。认为日本各地的氏族原先有自己信仰的太阳神,后来随着天皇氏族掌握政权,其信仰的天照大神替代了其他氏族信仰的太阳神,成为天皇氏族的祖先神;她是稻作民族的守护神,是太阳神的祭司死后被升格为原先自己所祭祀的神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地域认同观念.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分为官方户籍登记形成的户籍观念、家族长期定居形成的祖居地观念以及郡望观念三个层次.户籍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以祖居地意识为主,郡望观念仍有残留,是宋代士人籍贯观念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