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对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一种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美学给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模板,尤其是他关于象征、古典、浪漫三种艺术形态的发展演变的论述,启发了中国现代美学和艺术史研究。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黑格尔理论相吻合的地方,比如在同一种艺术门类内部,基本上遵循黑格尔所揭示的由空间向时间发展的规律。但是,黑格尔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艺术史上由一种艺术门类向另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它遵循的是由时间向空间发展的规律,从而颠倒了黑格尔的理论。当我们将黑格尔与颠倒的黑格尔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国艺术史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进化和进步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重要观念,西方艺术史经历了进步的生物学模式和进化与进步同一的进化模式。现代艺术科学时代,李格尔的"艺术意志"作为艺术史发展的中心范畴,体现了进化思想和艺术冲动的矛盾性。当代对"艺术意志"的普遍批评,在本质上是针对"艺术意志"背后的进步-进化观念。然而,应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将进化与进步剥离,理性乐观的线性进步逻辑不合时宜,但是进化思想仍有价值,它可以与"情境逻辑"相结合,使当代艺术史呈现开放和多元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赵威 《天府新论》2021,(4):136-143
艺术乡建旨在将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关联起来,是近年中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与重要实践。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美学事件,它不仅是乡村建设问题,也是艺术介入社会和生活的美学问题。由于这是一种尚未完型的存在,艺术乡建包含着它的理论限度与现实困境。在当代审美转向的语境中,对艺术介入的意义与限度进行厘清,探讨艺术介入的审美重构之维,重新审视艺术如何介入乡村建设以及村民如何参与其中的问题,并呈现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在当代语境中发掘和阐释艺术自律与他律辩证法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现实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的中国美学研究中,艺术批评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观点把艺术批评明确地归入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美学史的研究则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美学理论家的身上,而对艺术批评家,如丹纳、勃兰克斯、莱辛、许莱格尔兄弟等,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种偏见,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的确,批评家极少有系统的、完整的逻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也不是从哲学体系中去推导美学理论,他们侧重研究的往往是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史和艺术思潮等艺术现象,而且多数是零碎的、即兴式的思想。这样,批评家无法在美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位,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相似文献   

9.
海外专稿转型视角下的欧洲联盟治理(德)贝阿特·科勒-科赫第1期57-65热点学术问题笔谈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美学思考行为艺术与道德失衡陈池瑜第1期29-31论行为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极端经验张三夕第1期32-34行为艺术的“混乱”美学论彭修银第1期35-37行为艺术语言论王杰泓第1期38-40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学者在以自觉理论建构意识和学派的集体突进方式,力图创建具有思想独立性的美学理论,另一方面,这场论争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化的美学理论主题探讨中,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从思维方式到理论视野都较典型地体现出当代美学研究特点的一道理论风景线。对于这一段中国美学的当代问题史,梳理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发展中的成就或不足,是置身同一理论语境的当代学人理应承担的义务。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当代文艺学美学前沿问题”的讨论课上,设置了专题…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危机,似乎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只要我们把研究立场转向现实的大众生活,当代中国美学就可以“柳暗花明”了。于是乎,我们现在“有了”摄影美学、城市美学、劳动美学、环境美学、广告美学、服装美学、旅游美学、体育美学、烹饪美学,等等。这样,三百六十行,几乎行行出美学了。我并无意贬低持这种态度的同志的理论热情,然而,它是否真的符合美学研究自身的理论自觉?或者,它是否更本质地表现为我们寻求当代中国美学新出路、新发展的“感性的理想”?是否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出现在理论上的一种“非自然倾向”?和大众生活加强理论上的联系,走向现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审美人类学是在对中国美学的反思中诞生的,有着鲜明的“民间意识”、“语境意识”和“田野意识”。它主张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关注中国民族民间丰富独特的审美创造活动和艺术,以改造传统美学的西方中心主义、精英主义倾向,恢复和激活美学对民族审美传统和当代文化发展的思考,增强美学解决本土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使美学的抽象思考建立在扎实的人类学的实证调查和丰富材料上,使美学研究既具有超越品格,又具有现实情怀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4.
“非功利”概念是现代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其内涵因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语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它有指向主体与指向客体的不同、西方与中国的不同 ,亦有知觉方式与事物功用性的差异。非功利概念在当代美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访谈从21世纪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入手,塔龙-于贡教授指出"美的艺术"研究的三大领域:艺术史、艺术哲学和艺术批评,由此出现了三种研究方法论:历史研究、知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如果将中西比较也纳入其内,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业已成为一个极具生产性的知识领域。自60年代"法国理论"一直主导着西方哲学和美学,随着一代思想家的离去,取代"法国理论"的"意大利思潮"应运而生。而传统的欧陆理性主义和英美经验主义的对峙日渐模糊,相互吸纳和相互影响重塑了西方美学的版图。所以跨学科研究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一个主导趋势,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美学,日益与带有社会科学特性的human sciences相关,其他学科深入艺术研究俨然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后新时期批评话语中,受鲍德里亚超美学关键词"仿真"术语影响而产生的"仿真叙事"概念影响甚广.与"仿真"在西方语境中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功能不同,汉语批评语境中"仿真叙事"术语的基本目标与功能在于"去现实主义化",即解构"现实"、"本质"和"真实"等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论基本观念.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话语个案,"仿真叙事"这个术语呈现了中国当代语境与西方后现代文论在文化交往和诗学对话过程中流传、模仿、挪用与重构等复杂的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18.
潘诺夫斯基于1920年发表的<艺术意志的概念>为其后来的美学思想以及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它既是潘氏对于里格尔"艺术意志"概念的重新诠释.也是对沃尔夫林理论的批判的深化.潘氏认为,美学的任务--超越了历史理解、形式分析和内容解释--是要利用艺术意志,建立先验有效的范畴去发现根本存在于艺术现象之中的内在含义.同时.这也显示了他希望探询视觉艺术的历史语法的深刻意识.  相似文献   

19.
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及审美真理如何可能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思想;然后在当代美学语境中比较性地论述了其基于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美艺术史家对中国美术史的跨语境研究已经构成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我们借鉴这些成果时,又必须洞悉艺术史跨语境研究时所具有的不适应性。本文从语言和文化背景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欧美艺术史家研究中国美术史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而在阅读原著、关注画作本身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