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杜学敏 《人文杂志》2007,(6):113-118
中文"美学"一词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外来词,相对妥帖的译词应是"审美学"。在运用该词的各种非学术与学术场合,(审)美学概念被赋予多层面的复杂含义。文章无意于给这个概念再增添一个定义,只是从(审)美学概念的术语产生、实际运用、学科存在方式、理论发展史、学科分类、价值意义等六方面分梳了该词的内涵与用法。  相似文献   

2.
"范畴"新论     
"范畴"是人们认识掌握世界的思维形式和逻辑工具,也是人们的基本陈述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它至少具有指示、证明、分类、表述等四个基本功能.它首先是知识论层次的,又指向本体论层次,而最终落实于逻辑语言论层次.在思维的范围与适用的领域方面,"术语"、"概念"和"范畴"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窄到广、由低到高的区别;同时,三者又都是人类思维抽象的结晶.因此,三者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范畴包含着内在矛盾与能动因素,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具体到美学来说,美学是哲学的分支,某些哲学范畴是美学的理论基石或基础性范畴;同时,美学又有低于哲学层次,又属自身专有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一件艺术品--西美尔的"社会学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美学"是西美尔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既具有社会学内涵,又有美学内涵.西美尔将社会形式作为社会学美学的审美起点.西美尔认为,社会形式具有艺术的视觉性、自主性、抽象性、距离性和愉悦性.冒险、进餐、交际都体现了社会形式的美学特征.西美尔通过揭示日常生活的审美结构,力图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解.西美尔的社会学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运用十分普遍,包含着中国古代独特的美学精神和文化观念。“趣”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六朝书画理论中,作为文学美学的概念成立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大行于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话语里。它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艺术家的审美旨趣,二是指艺术作品的某种特殊的审美趣味,两者关系密切;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趣基本含义有三:艺术作品具有言外之意、富有意味,审美意象的鲜活生动性,审美意象的独特奇异性。趣从内容上可分为事趣、情趣和理趣三种类型,从形式上可分为巧趣和天趣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美学家们总是执着于从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和文化土壤中去寻找古希腊社会产生理论形态美学思想的原因,这固然有必要,却很不够。要探讨其形成的真正原因,我们必须跳出文学、艺术、文化的小圈子,把学术视野放宽到古希腊的社会实践中去,因为古希腊理论形态美学思想之所以形成,首先在于古希腊社会实践的需要;而这些系统的美学理论在当时是针对宗教祭祀、政治宣教等社会重要的功利活动而发的,决不是后人所谓的单纯针对艺术问题而言的。本文对仅从文学艺术探寻原因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辨析,认为古希腊之所以会产生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与古希腊社会的民主制奴隶制、以商贸活动为核心的经济样式以及古希腊人的主体能动性有关,正是这些“合力”,共同促成了古希腊系统的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的降生。  相似文献   

6.
从"认同"到"承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卫东 《人文杂志》2008,69(1):42-48
"认同"概念主要可以追溯到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传统的"认同"研究,符号互动论,以及欧陆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理论.虽然它影响广泛,却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其的修正.在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是霍耐特,他区分了三种承认的政治,把理论来源上溯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与"认同"概念不同,承认理论把目标直接指向共同体的团结,并把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克服了"认同"概念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康德综合与近代美学的范式转换翻开西方美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美学与近代美学的分界处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就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当代许多著名美学家认为,正是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综合前人学说提出的“鉴赏判断的第一契机”——“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以下简称“非功利而生愉悦”),完成了传统美学到近代美学的范式转换。“非功利而生愉悦”揭示了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一命题诞生的地方也就是近代美学诞生的地方。只要把这一命题置于美学理论的核心地位,就能鲜明地将近代美学与传统美学区别开来。那么,为什么近代美学的范式转换只能从康德的这一命题开始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美学作为以王国维为起点的近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它仍然具有着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复杂交织的历史痕迹。这表现在,它继续触及中国现代美学已经触及了的那些基本问题,以及它的全部理论形态的最一般的范畴网络。然而,也就在这里,中国当代美学步入了困顿:那些需要中国当代美学继续论证、深化,甚至需要澄清、纠正的问题,却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这是中国当代美学自身形成的一个怪圈。以美学本体论的研究来说,它在步步深化的同时,也在步步泛化和游移,观念上的似功利非功利,思维上的既非抽象思辨又非实证手段,使中国当代美学始终处于一个既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教育立美论──中国教育整体美育化的构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立美即教育美育化足是教育在哲学意义上的本质回归,是素质教育的美学命题和美学提升.其基本逻辑是:教育是塑造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其逻辑结论必然指向教育立美即教育审美化.具体说,教育立美包括教育的非功利价值取向、美学文化追求、情感特质、人格内涵、艺术教育、自由思维、形象思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艺术视角的解释愉悦与审美愉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中的审美愉悦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主要原因,但审美愉悦仅仅是艺术提供的精神愉悦的一部分,不能用审美愉悦覆盖艺术所提供的精神愉悦整体。审美愉悦之所以会覆盖艺术整体愉悦,原因有二:一是在艺术与美学学科的关系上,艺术的审美理论成为艺术理论的替代;二是在艺术实践上,用审美经验覆盖艺术经验。艺术鉴赏本身具有理解的性质,在艺术理解过程中更具有精神的满足感,这也是艺术提供的精神愉悦的来源之一。在艺术理解中,解释的愉悦和审美的愉悦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2.
同情与理解:中西美学主体间性的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美学走向了主体间性,它从解释学角度,以审美理解来沟通人与世界,构建主体间性;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价值论角度,以审美同情来沟通人与世界,构建主体间性。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是同一的,共同构成审美主体间性。因此,中西主体间性美学可以相容互补。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前期美学的生命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卫 《文史哲》2002,(3):82-88
朱光潜前期在论述文化、人生和审美问题时提出的“以情为本”、“审美解放说”、“人生的艺术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民族生命力的复兴”等命题,以及他的悲剧理论,显示出感性优先、生命优先的理论色彩。与此同时,他所试图建立的一种以充沛生命力做根基的新人生、新道德、新文化、新民族的构想,又因其现实的“审美功利主义”倾向而有别于尼采等人的西方现代反理性思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尤金.奥尼尔戏剧的象征意象进行了透视与剖析,探讨了奥尼尔戏剧意象营构的四种主要方式:主导意象、重复意象、伴随与并置意象和各种意象的典型例证,阐述了奥尼尔戏剧意象所具有的多元性、整体性及内驱性等审美特征,旨在探索奥尼尔戏剧意象的独特性和功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社会学核心,要正确认识其美学思想,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理想国是柏拉图主观润色了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王国;其“审美阶梯说”则是理想国的美学核心和灵魂。它使美学超越了狭隘的艺术哲学,进入了人生和社会领域,体现了美学视野的开放性和纵深性。  相似文献   

16.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审美活动是独特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能让人的情感自由释放。电视美学批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为出发点,即揭示电视艺术文本中所承载的信息及审美意蕴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和丰富的审美需求,这是电视美学批评发挥审美导向作用的核心。西部电视剧创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全面、系统的美学批评的理论引导作用,也就是要强化关于西部电视剧的美学理论研究,全面提升西部电视剧的批评理论水准,揭示西部电视剧别具一格的美学意蕴,关注西部电视剧对西部人生存理想的艺术表达,并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引导西部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使其更好地担当起电视剧艺术陶冶品格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理想境界的美学责任和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8.
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孔阳有一个较高的逻辑起点,一开始就将美学与艺术学做了区别,确认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无自己定性的派生性概念,一是作为有自己定性的本原性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并存,表明蒋孔阳美学存在着深刻矛盾。蒋孔阳美学的精华处是从后一概念出发,将审美关系当作一种方法论,对美与美感作出的分析,及所提出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这样富有创意的命题。蒋孔阳美学通过审美关系的讨论,将美还原为审美现象,从而摆脱了实践美学所面临的二元论的困境,走向了一元论。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以“味”评论文章,形成了研究文学审美风格的奇味论。柳宗元的“奇味”是一种风格论,它是指文学的审美风格,是对文学审美风格的总体概括。柳宗元的奇味论倡导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主张新颖别致的创新性风格,反对险怪艰涩的风格。同时柳宗元的奇味论在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中最为崇尚壮丽的理想风格,背后寄寓着国家强盛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包含历史想象,没有历史想象就没有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马克思的历史想象是立足人道主义,包含审美因素,诉诸实践的。历史想象、人道主义、审美和实践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融为一体。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诗性预构与理性阐释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