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明有关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科技创新政策,指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农业技术市场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风险投资政策、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借鉴场域理论,政策场域是包括了行动者互动、偏好、资源、制度、政策情境、行动者策略等变量的概念。将地方保障房政策执行置于政策场域概念框架中分析,可以发现与保障房政策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偏好、资源、制度间"腾挪转移",相互间形成不同互动关系,根据不同的政策责任压力情境,以寻求在政策偏好与政策责任压力间的平衡,进而采取不同的策略行动,对政策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政策场域概念框架打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观与行动观的对立,凸显了政策场域形塑和转化功能。该框架不仅仅注重行动者间横向关系的变量,还引进了纵向关系的变量,揭示了政策行动者策略取向因应的不同政策情境,解决了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注重非正式关系的确立导致对等级权威的忽略以及饱受诟病的解释及预测功能之不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选取耕地保护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等六个政策,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作用于粮食生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倡导联盟理论作为当前西方政策变迁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概念有政策子系统、倡导联盟、核心政策观念与次级政策观念、外部事件、政策学习、重大政策变迁与小幅政策变迁等。该理论建立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重大政策变迁与小幅政策变迁均作出了具有逻辑性的解释,具有适度的综合性和内在逻辑性,有着多元主义视角,揭示了政策变迁的时机,因而具有了较强的解释力。不过,这一理论也存在着应用限度——其适用受制于特定的政策领域和政治体制。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更应努力构建和发展扎根本土的政策变迁理论。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功能领域,政策制定的结束就是政策实施的开端,政策实施则是决定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制度地位不可替代。当下中国刑事政策的实施存在着严重政治化、扭曲化和混乱化现象,不仅降低了政策实施绩效,偏离了刑事政策目标,而且带来了刑事政策实施的认同危机。而要重构中国刑事政策的实施模式,正确处理政策实施中的利益关系、重视政策实施的社会资本培育和以绩效评估引领刑事政策实施则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政策范式是决策主体的政策思维与政策风格的反映,是近年来公共政策研究中兴起的重要分析方法。以政策文本分析方法为基础,围绕政策问题、政策价值取向、政策工具与政策话语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范式变迁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市民化政策不仅在话语措辞层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在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目标定位、政策工具选择层面也经历了渐进的变迁过程。总体而言,农民市民化政策范式渐趋包容性、公平性与人本性,不断彰显农民与市民共生进化的理念将成为市民化政策的重要特点与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消除了我国封闭型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扭曲,但同时也因为开放以特殊政策推动而形成了新的政策引致性扭曲,影响了开放效益的提高。特区政策、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中的激励在经济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激励性外资政策下土地、自然资源与劳动力价格的扭曲和生产的外部性等导致了开放中利益的流失。建设开放型经济的核心是消除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中的政策竞争,消除政策引致性扭曲,以产业政策、地区政策和稀缺要素培育政策取代现行的要素所有者差别政策和市场偏向政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制定了系统的民族政策,包括根本政策,即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基本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体政策,如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等。各项民族政策都是为了搞好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该文认为,我国的民族政策也是民族团结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政策内容不断丰富,对促进民族平等、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各自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基础教育政策一般包括学制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管理政策以及经费政策,其目的在于追求基础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政策上,既凸显了共性,又凸显了差异。因此,在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确立整体观念、科学观念、复杂观念和目标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信息政策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中美两国信息政策环境、信息政策目标、信息政策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信息政策内容、中美两国政府在信息政策上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建立有利于我国现代信息资源开发的信息政策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正在试行的高职院校学制“三改二”的政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其关注的程度异乎寻常,观点不尽相同,各执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制定这一政策的目标,文章阐述了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执行要素,并从政策问题的特点、政策本身及其以外的条件等方面对影响该政策执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的精确性、政策执行者的培训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等方面对该政策的执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政策实践的理论总结.邓小平在政策的重要性、出发点、科学体系、思想路线、制定方法、执行原则、评价标准、具体内容等方面继承了毛泽东政策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政策思想体系、政策运行过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具体政策上发展了毛泽东政策思想.  相似文献   

13.
政策落实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政策落实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从政策落实的执行者、落实政策的内容、监督考核政策落实的科学性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科学地把握政策落实的核心,分析给出了科学性推进政策落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特别是针对这些地区更是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民族经济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但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管理者、政策受体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预期目的、同一政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同一政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施行的效果不一样等明显的政策"波尾效应"现象。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阐述了国家民族经济政策波尾效应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表现,剖析了产生"波尾效应"的原因,进而提出减轻和消除民族经济政策波尾效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序言欧洲一体化进入到欧盟阶段以后,对欧盟社会政策(European Social Policy)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欧洲一体化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从治理视角、制度视角等对欧盟的社会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结构与制度等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劳工政策、就业政策、社会容纳政策、老年人与残疾人政策、性别政策、教育与培训政策、人员自由流动政策等社会政策的方方面面。笔者一直比较关注欧盟社会政策的动向和新变化,这里编译的三篇文章分别是关于欧盟的老龄化问题、男女性…  相似文献   

16.
以财税政策为例分析了我国能源政策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1993-2006年能源财税政策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财税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能源财税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源财税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最后,从开放能源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能源财税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和形成完整能源财税政策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增强能源财税政策调节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因政策差异而呈现出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分析典型政策的执行过程,总结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刻认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复杂性,改进政策执行过程、增强政策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是当前中国各地正在推行的典型政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借鉴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资源、机构特性、系统环境以及政策执行者的价值偏好等因素,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执行成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自主性政策执行、曲解性政策执行以及象征性政策执行现象,导致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突出。据此,提出了矫正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增强政策执行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司法政策与国家政策、民事政策、刑事政策等概念之间,既有紧密的意义关联,又有明显的意义差别。传统的政治学进路、法教义学进路对司法政策的概念阐释,虽能部分呈现司法政策概念的意义面相,却无法完整揭示司法政策概念的意义本质。司法政策概念的政治学与法教义学阐释进路的内在缺陷,以及社科法学知识传统的逐渐形成,为引入司法政策概念的社会科学阐释进路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行性。司法政策的社会科学阐释进路,否定司法政策概念的意义稳定性、客观性与长久性,将司法政策置于社会科学语境之中,以整体论视角来审视司法政策的概念本质,强调司法政策概念的意义变动性、主观性与历史性,从而深刻回答了“司法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司法政策会这样定义”的问题。司法政策概念问题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司法知识体系与司法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政策的多源流分析:议程、方案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源流理论是分析议程设立和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理论,可以用于分析我国的社会管理政策。分析表明,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焦点事件构成了社会管理政策的问题溪流;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公众的主张构成了社会管理政策的政策溪流;公众情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府变化构成了社会管理政策的政治溪流。完善的活动机制、畅通的信息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促成了三股溪流的交汇,开启了我国社会管理的政策之窗。  相似文献   

20.
环境政策道德含量是指环境政策中所包含的道德量。由于环境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道德具有相对静止性,因而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能够被评估。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的核心要素是政策和道德,二者共同决定了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指标生成的逻辑,即政策过程、道德形态分别决定了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各自的生成逻辑。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的一级指标由政策自身的道德基础、政策关系的道德原则、政策执行的道德后果共同构成,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的二级指标由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生态道德共同构成。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的二级指标决定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的实测指标,即由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生态道德生成相应的实测指标。环境政策评估的框架主要包括环境政策评估的模型、主体和操作。评估模型即为对应实测指标的特定环境政策的道德因子得分测算方法。评估主体即由环境政策制定者、环境政策受用者、专业机构组成。评估操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提取道德因子、汇总道德因子实际得分、测算环境政策的道德含量、评估环境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