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吴镇诗歌声律学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禛和赵执信最为著名。吴镇深入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著有《声调谱》和《八病说》两部声律学研究著作,解决了诗歌声律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为诗歌声律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歌之流变形式词、曲、戏曲歌词等,甚至一部分有韵散文)声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被真正地承认。但是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却很早就出现了,而且这方面的著作非常之多,简直可以说汗牛充栋。在声律学还没有被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时候,耙梳一下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学的有关材料,理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史的线索,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古代声律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声律》篇集中体现了刘勰的声律观,同时也是齐梁时代诗歌声律理论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文心雕龙》的声律论不仅是齐梁之前诗歌声韵规律的正确总结,而且也对其后发展出来的近体格律诗、词、曲,都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可以说,以"和谐"为思想核心的刘勰声律论,对于中国诗歌来说,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律学为清代诗学的专门之学 ,尤以探讨古诗声调学说为核心 ,涌现专书数十种。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二十种 ,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 ,并略评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福教授是蒙古族当代著名学者,蒙古诗歌研究是他的主攻方向之一,其相关著作有《〈诗镜〉诠释》、《文韵论》、《蒙古诗歌学》、《蒙古诗歌理论研究》等,此外还发表了五十多篇蒙古诗歌评论和研究论文。他通过上述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蒙古文诗歌的形式、格律、韵律、节律、语言特色和艺术发展规律,构建了以民族特色见长的、开放的、流动的蒙古诗歌理论活态体系。  相似文献   

6.
开拓创新自成一家——评《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学》苗菁当前,各种阐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现象、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专著和小册子是不少的,但是却从没有象近期出版的刘涣阳的《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学》能给我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这部著作以它富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理论建构和...  相似文献   

7.
沈约提出的"声律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诗学"声律论"的正式创建,其内涵是将汉语的四声运用于诗歌,强调诗歌音律之和谐及丰富多变的声韵美。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多篇文章论及诗歌的声律问题,从更高的理论层次论述了音律之生成本源、创作中声律运用不合之原因与解决办法及声律与作品审美韵味之关系等,从而深化了声律论。钟嵘对声律论展开了猛烈批判,指出了声律论对诗歌创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以自然声韵为本的诗歌声律观。  相似文献   

8.
巴·布林贝赫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和学者,纵观他的《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诗学》和《直觉的诗学》等4部研究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诗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个性概括和发展;二是运用美学和诗学理论,对蒙古族诗歌和英雄史诗所进行的应用研究。他的诗学理论体系是从个人审美体验和诗学理论主张出发的、富有创见的、现代性的活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诗歌史上,南朝时代是由自然音韵过渡到人工声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产生了格律诗的雏形“永明体”和对我国诗歌音乐美的理论起了奠基作用的“永明声律”。一、诗文对声律的要求诗歌本是一种音乐文学。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关于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礼,乐工们依次为他演奏了诗三百篇的记载,和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诗三百五篇,孔子  相似文献   

10.
杜晓勤<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一书,依据最新研制成功的"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统计数据立论,有些观点受了错误数据的误导.最为突出的是论述上官仪时却抛开统计数据,多用推论臆断建立新说,论证上官仪对唐代新体诗声律学的贡献,认为后来的重要声律理论都祖述<笔札华梁>.通过对<文镜秘府论>等文献认真仔细的研究,发现上官仪对唐代阐述新体诗声律理论的重要人物元兢并无明显的影响,两人的理论主张并不统一,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新说成立.  相似文献   

11.
声律和体式在六朝至唐代的诗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六朝到唐代是诗歌声律的形成发展期,尤其在中唐以前,诗人们对于声律的认识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对于体式的分辨和规范一直在探索之中。即使到明清时代,相关的诗学理论也没有达至完备。杜晓勤《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采用声律的分析统计和归纳法,结合日藏善本的比勘还原及历史文献的考辨,在对社会政治背景的阐发和历代诗学观念的梳理中,对唐代的齐梁体、新乐府体这些争议最多最难以辨清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论题从多个角度作出透辟的分析,得出了不少可以作为定论的新见,使声律和体格的内在关系得到了切实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声律》在我国诗歌理论尤其是诗歌声律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本于人声”、“内听”、“外听”、“和韵”等核心范畴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个完整、深入的声律理论体系。在声律本体论方面 ,刘勰立足于“乐本人声”,揆以法度 ,从而解决“声”与“心”的矛盾 ;在声律方法论方面 ,刘勰提出了“和韵”原则和一系列具体方法。这两个方面体现了刘勰的声律理想——“双层和谐”。第一个层次“心”与“声”的和谐 ,是“内和谐”;第二个层次是文句之间和谐 ,是“外和谐”。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声律篇》释文王志尧,高喜波声律指诗赋的声韵格律。声律在文学史上曾有过一个形成发展的变化过程。西晋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中提出了声音变化象五色相宣的主张。南北朝时宋朝范晔,能分别宫商,识别清浊,懂得把音律运用到写作当中去。南北...  相似文献   

14.
钱谦益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谦益曾左右明清诗坛近四十年,所著《列朝诗集小传》记录和评议明代诗人两千余家,《初学集》与《有学集》中大量的序跋书信,更广泛地论及诗歌写作和理论问题。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的著作在乾隆年代普遭受查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未能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钱氏研治诗学的历程入手,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他总结明诗提出的“三变”说、“宣导情性,陶写物变”的理论核心以及“学溯九流,书破万卷”的学诗途径等重要问题,认为钱氏诗学理论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值得肯定,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应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声律》是刘勰对诗文创作音乐美实现的规律性探求,也是从形式美的角度确立批评标准的一个方面。文章试图通过对刘勰声律理论的提出背景,本原依据,声律和谐实现的困境,声律原则以及声律美的实现理想几个方面对《声律》文本进行相对系统的梳理和探析,力求展现刘勰声律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强调运用声律为文作诗,实际上,此前的范晔已经自觉地运用声律进行创作,其《后汉书》的序、论表现出显著的骈俪化倾向,也反映了当时文学创作对史学著作的影响。与前史相比,《后汉书》的序、论更加注重文采,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7.
蒋成■先生的《读解学引论》在哲学和文学的临界区域进行读解学本体论研究;纵贯古今,横亘东西,介绍了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指出当代对语言本身的读解是读解学。发展的必然。该著作材料宏富信达,辨析精到,实质上做了学术史研究的工作,为读解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先导。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和《诗品》有相近的情感符号:声律、夸饰、事类;又有相异的运动结构:刘勰以总论一枢纽一割情析采构建著作理论体系,钟嵘以三篇序文和60篇评品文章构筑著作结构。同时,情感符号扣理论结构蕴含文艺家的审美人格:刘勰追求“重旨复意”之无我,钟嵘崇尚“无极动心”之无味。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学的分期在唐诗研究中分歧最大 ,导致众说纷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本文认为“声律”和“风骨”是唐诗分期的客观因素。文章以唐诗选本和唐人评述为基点 ,通过分析“声律”、“风骨”在唐诗艺术和理论中的演变 ,认为初唐诗人所期待的“文质斌斌”的艺术内涵就是“声律风骨兼备” ,这一未能在初唐实现的诗歌理想在盛唐得到了实现 ,因而也构成了唐诗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中晚唐诗歌在声律、风骨分化的前提下走向狭隘现实主义和追求声律格调的新形式主义 ,因而出现了元白扬杜抑李的偏激的诗教理论 ,导致了重格律轻风骨的单调的唐诗选。而对唐诗风格有过全面研究的司空图 ,则最早依据“文质斌斌”的理想提出了初、盛、中、晚四唐说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有度越戏曲、小说研究之势,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献整理方面,《全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明词》及其补编相继问世,《全明诗》《全明文》的整理也取得初步成果;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逐渐升温,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将其纳入研究视野,承认其文学价值,诗歌研究相对深入,文章研究相对薄弱,词学研究与诗论研究有较大进展。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提高文献整理水平,拓宽研究范围,深挖大作家,拓宽对中小作家研究的边界,突出“文学本位”意识,加强艺术研究,注重文史哲结合,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文献类、研究类集成性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