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淼 《今日南国》2006,(20):4-7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在南宁落下帷幕。"三会"的胜利召开,印证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盟成员国政治格局演绎不仅体现了东盟组织在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影响力的变化,还体现了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在所处政治格局中的利益诉求。为此应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整个东盟组织在《东盟宪章》生效之前四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及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情况;同时从内外关系调整角度,考察国家利益、统治集团、民族矛盾、南海主权问题、大国制衡与博弈等干扰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整个政治格局演绎过程折射出东盟成员国的立场和角色定位,即希望在依托东盟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东盟方式",积极构建合作新框架,巧妙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成为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坚定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与相互信任关系是相辅相成和相互建构的。中国的东盟外交方针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有助于中国—东盟实现繁荣、互利与共赢。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依存关系的加深也有助于彼此信任关系的不断深入,有助于形成新的地区认同感,中国与东盟关系已逐渐形成安全互信与经贸发展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严重制约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全球区域主义的兴起、东盟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印度的主动出击而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发展战略、东盟与大国的互动关系带来了变化,还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关系能力的增强,区域组织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东盟与欧盟关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研究东盟与欧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东盟与欧盟关系从区域到跨区域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区域问双边和跨区域多边共存模式对发展东盟与欧盟关系的重要性及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盟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近10年来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增强,文化、旅游及民间合作日益深化发展。回顾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经济以及民间合作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加强利益交叉、维持和平及稳定的建议,把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发展台阶,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际论坛》2021,23(2)
2015年东盟共同体成立对东亚区域合作有着示范作用。学界以欧盟为参照评判东盟的做法值得商榷。近年来,国际政治研究出现关系主义回归的趋势,学界以"关系性"为内核,对国家行为体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提出了新的理解与论述。从关系主义研究视角来看,东盟与欧盟代表着不同的区域共同体。欧盟是一体化共同体,建立在一体化理论之上,其核心功能是实现欧洲一体化,其制度形态是服务于一体化功能的超国家机制。东盟是关系共同体,其发展历程与制度架构有着显著的"关系性"特性,东盟成立、扩员、共同体建立都是以关系治理为核心考量,东盟制度架构由国家间磋商机制与规范构成,是成员国关系治理的制度平台。关系共同体理论与东盟的实践经验为未来东亚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当前地缘竞争重回亚太舞台的态势下,推动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它将是实现地区关系治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进入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间已分别建立了外交当局双边定期磋商制度和高级官员磋商制度。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全面友好合作的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 6 0年代到 70年代前半期 ,中国与东盟组织没有建立直接联系 ,与东盟国家基本处于冷战状态。 (2 )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 (3)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友好合作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9.
东盟10+1     
《今日南国》2007,(24):14-14
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1991年5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以东盟主席国嘉宾身份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幕式,拉开了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序幕。自此,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国和东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三股主要力量,三者围绕相互交织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互动频繁,已经构成了深入互动的三角关系。本文运用三角关系理论,对中、美、东盟三者在安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互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这组三角关系在不同领域的互动模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对称的权力分布、信任缺失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三角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广西首府南宁,国际化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事关18亿人福祉的三个重大国际盛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南宁隆重举行。东盟各国甚至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座有"中国绿城"之誉的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12.
邵建平 《国际论坛》2013,(6):15-20,77
作为南海争端的"局外人",柬埔寨在2012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从中国—东盟关系大局出发,坚决抵制了菲律宾、越南用南海问题绑架东盟的战略企图。从2012年的表现来看,柬埔寨在南海争端上奉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不希望南海问题东盟化和国际化、希望争端各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柬埔寨对南海争端的态度与其自身的外交传统、中柬双边友好关系、越南曾对柬埔寨造成"受害者"的历史记忆等因素有关。探讨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对于解决南海争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成立标志着东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东盟共同体将会有效地整合东盟各国的力量,增强东盟国家的实力和内部凝聚力,使东盟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和自主性。这必然会改变东盟传统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也会深刻影响整个区域国家的互动。同时东盟一直奉行的"东盟方式"在东盟共同体成立后将继续发挥作用,其非强制性原则在促进合作、缓解矛盾的同时也将限制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东盟共同体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并积极应对东盟未来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不断深入的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背后往往隐含着深层的经济动因,而各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影响.主要从东亚产业转移这一国际经济现象入手来探析"后雁行模式"下中、日、东盟三边关系所出现的微妙调整.论述"后雁行模式"时期东亚地区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些新变化给中、日、东盟三边关系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10,(3):16-17
从近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践和对今后的发展预期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合作,双方关系将更加富有活力,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程晓勇 《国际论坛》2013,(2):42-47,80
印度与印尼分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两国在各自所处地区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印度与印尼自独立后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印度推行"东向"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印尼是印度东盟战略的重点国家;与此同时,印尼支持东盟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将印度视为在本地区平衡外部大国势力的重要依托。在这样的相互需要下,印度与印尼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历史到现实梳理了印度与印尼关系的演变,分析双方关系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指出印度与印尼的合作关系建立在相互借重的战略互利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出口产品比较优势以及贸易竞争力等方面人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在CAFTA建立过程中的贸易关系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就中国总体产业结构高于新东盟国家,但低于老东盟5国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出口产品比较优势以及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入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在CAFTA建立过程中的贸易关系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就中国总体产业结构高于新东盟国家,但低于老东盟5国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睦邻外交政策,注重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但与周边国家建立真正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冷战后,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尤其注重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与东盟结成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睦邻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其邻国不会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总结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在新中国外交实践的探索中被提出、应用并不断发展,随着它的确立、发展与充实,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在曲折中前进,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睦邻友好关系,90年代末期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在新的世纪逐步构建起面向和平与繁荣战略伙伴关系,为地区内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