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年9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现今与历史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教授致开幕辞.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黄树民教授代表台湾学者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慈济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青海民族学院等单位3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七个单元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9--21日,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先后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长江师范学院与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议共收录论文113余篇,约93.3万字,参会代表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韩国弘益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长江师范学  相似文献   

3.
周竞红  汪鲸 《民族研究》2007,(6):103-10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岸学术交流论坛--汉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9日至1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金门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海峡两岸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6):88-8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河池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来宾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西忻城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广西忻城县隆重举行。本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是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成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如何促进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考验两岸智慧的重要课题.2015年11月19日至21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桂林联合举办“一带一路与两岸”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义守大学、台北大学、嘉义大学、金门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台湾研究学会、台湾经济研究院、台湾“国策”研究基金会、南台湾两岸关系协会等两岸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40余人与会,就“一带一路建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和机制”“两岸合作面向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14,5(2):83-84
2013年10月19—21日,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分为长江师范学院和石柱县两个主会场发言,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巾帼英雄秦良玉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凯 《民族论坛》2012,(16):18-20,23
2011年8月在湖南湘西召开的首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土司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司的历史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与土司历史文化"进行了重点关注,为老司城申遗注入了文化因子。此次会议提出了引入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形成土司研究的大视野。  相似文献   

8.
张原 《民族学刊》2010,1(2):157-158
2010年7月27日,“西南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式与《民族学刊》首发式在贵州大学举行。参与此次学术活动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台湾“中研院”、台湾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大学、西南大学、三峡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或学术研究机构。在开幕式上,民族学和人类学著名学者、贵州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作了“生存与生  相似文献   

9.
7月22日-25日,来自中国侗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等海峡两岸的100余名侗文化专家、学者欢聚在通道侗乡,举行两岸少数民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共享侗族文化研究成果,共商民族文化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0.
由台湾边政协会主办召开的“1998年两岸少数民族研究体制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于5月12日至19日在台湾政治大学公企教育中心举行。这是继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1995年在北京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祖国大陆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13位学者。台湾参加会议的有十几个单位的20多位学者。列席会议的学者60余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与土司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日渐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土司研究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架构,成果不断增多,在专学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中国土司研究不应回避政治属性和服务意识,专家学者在强化中国国家认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认同及推进制度创新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的当下,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利用历史积淀的制度文明,推进制度创新,建构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深化土司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解决我国国家统一、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学理支持和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8至19日,“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建新教授、刘昭瑞教授精心组织,来自日本爱知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日本冲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思想战线》编辑部、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所、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周…  相似文献   

13.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有别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其中,壮族土司制度源远流长,对壮族聚居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研究壮族史和广西地方史的重要内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女博士詹妮弗·托克(Jennifer Took)所著的《中国西南地区的部族首领:中华帝国晚期壮族首领在土司制度下的特权》[1]①就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壮族土司的一部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学者对中国土司制度的基本观点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一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二十多位学者、专家,还有四位日本学者,三位美国学者。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三篇,书刊资料十四种。其中有关郑成功与高山族关系的有《台湾高山族支持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其对高山族的政策》等文。关于郑成功与高山族关系的研究,过去我国学者曾有专题探讨。在这次讨论会上,有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24日以"藏传佛教在藏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心主任沈卫荣教授主持,来自中、美、俄以及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藏传佛教在西藏以外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新发现的西夏和蒙元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献及其传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土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土著/少数民族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加拿大、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0多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庆生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加拿大外交部助理副部长罗斯·霍恩比(RossHornby)、…  相似文献   

17.
邱科 《民族论坛》2012,(16):21-23
<正>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蓝武先生的近作《从设土到改流——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以下简称《从设土到改流》)一书终于出版了。该书是在他2005年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通读全书,笔者以为具有如下特色:一、对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的形成与确立过程进行了首次研究以前广西土司制度研究,没有形成专门探讨元明时期土司制度的著作。蓝武先生《从设土到改流》一书,可谓首开这一断代研究的先河。通观全书,作  相似文献   

18.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1,2(5):85-88,2,97
为全面总结学界历年来对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研究成果,并推动该研究向纵深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吉首大学联合主办,吉首大学与永顺县共同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20-23日先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吉首市的吉首大学和永顺县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以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从政治控制的角度讨论土司制度的起源.本文以广西左右江地区为例,探讨两宋时期该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元以后的土司制度.本文认为,该制度过程与当地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市场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羁縻制度到土司制度,是地方洞酋与王朝政治在两宋期间围绕着市场展开互动的结果.这一结果,又对元明以后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区域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司学研究对象分土司及其本质、土司的分布、土司关系、土司制度与土司现象、土司文化及其整体、土司区的城乡网络格局等方面,就土司及其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领域中遇到的理论难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名实吻合是我国土司研究的基本准则,土司的本质是"世袭",土司分布主要是时空群事分布,土司关系是土司制度的细化,科学处理土司文化、土司文献、土司文物与田野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捕捉传统土司文化的影子,最初的土司衙门是从土官居所中分建出来的等等观点。这中国土司学的"经世致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