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郭沫若及其《女神》与荆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热爱家园、独抒性灵、崇尚自我、追求创造、想象奇幻、气魄宏大、生动瑰丽、浪漫多姿的艺术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文化内质与审美取向上都深深烙上了荆楚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流变史中 ,繁富的地域文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一定区域内作家个性的养成 ,同时也推动着我们民族的文学不断发展。荆楚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 ,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 ,其精神内质不断得以拓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审美生成 ,尤其是 2 0世纪以来 ,荆楚文化对中国文学、中国作家的影响更是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的。立足于 2 0世纪中国作家文学创作的根本 ,探寻作家的文化个性、价值取向、审美志趣与荆楚文化的内在联系 ,当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罗昌智先生的新著《…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小说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理性启蒙文化传统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他不满于现代中国从底层到上流社会感性主体普遍缺失的状况,试图用审美精神激发生命,使生命的自然性得到升华,使本能转化为创造性力量,获得一种诗意的人生形式。沈从文的审美启蒙是对现代理性启蒙的推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来探讨他作品中显示的那种浪漫的人性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以及雄健的民族生命元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沈从文小说的文化视野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5.
《边城》和《受戒》作为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代表作,其蕴含的文化理想有明显的共同点,也有难能可贵的异质性.从时代背景、人生矛盾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对《边城》和《受戒》的文化理想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藏的审美价值和沈从文与汪曾祺之间的诗学联系及差异.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非典籍文化层面和典籍文化层面,都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传奇传统在精神上有着"血缘"关系,以传奇为依托关注生命的神性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表现得相当明显.作家以现代理性反思湘西生命的存在形式,用自己真善美的价值尺度建立起具有神性的人性样本,瞩目"民族精神重建",完成了传奇传统与湘西世界的历史遇合与现代升华.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善良美丽的湘西少女形象,其原型竟是在中国民间普受崇拜的观音.通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沈从文家乡湘西地区长期以来盛行着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观音信仰.这一信仰对沈从文的美学趣味、思想情怀和人文理想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影响到其小说艺术处理.与此同时,作家对观音信仰的理性认知态度,对湘西少女命运那悖离了"大团圆"审美心理文化的真实描写和处置,体现了他对民间观音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朱西宁是台湾著名作家,其乡土题材小说创作一方面批判了传统国民的劣根性,一方面又引入了基督教文化作为彻底救赎人性的精神资源;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对基督教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接受与阐发;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引入,他的小说在文本风格、形式构建以及想象力等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创作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维度,对当下处于危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生命与荆楚文化保持着血缘般的亲密关系。荆楚文化以其丰富的哲理内涵,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文化思想及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国现代作家在用身心解读荆楚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内蕴;荆楚文化的艺术精神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创造,他们的文学生命中有着浓重的荆楚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0.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 ,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 ,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话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 ,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 ,导致了他小说创作中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人与实践、文化的三位一体本然关系日渐突出。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存在的论述不难发现 :马克思确立了理解人的本质的新视域 ,即马克思从科学实践观出发 ,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本质形成的最终根源 ,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展现了人的本质存在及其过程 ,人通过实践的力量获得了文化的存在方式。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 ,可充分展现出人的需要与满足、创造与超越的具体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持续性质 ,并且从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作用 ,提出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与文化两个方面 ,不应只注意经济方面而忽略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西方传统社会对人性问题认识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制度(文明)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进而揭示制度文明主体的人性化、社会化基础以及法治取代人治均须关注人性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战争文学,在对战争的英雄化、诗化、审美化中,常常使战争变成了人的欲望的狂欢,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形式,战斗英雄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偶像。而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中国作家张炜的《古船》,却正视了战争在神圣、崇高、正义背后的人性的残酷的一面。而在后战争时代,武侠小说、各种竞技游戏便成了战争的最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具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概念。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关系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概念对于理解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巴赫金到克里斯特娃、到德里达,再到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一步一步从潜隐走向敞亮,从笼统概述转向细节研究,从静态的文本分析驶向动态地意义追寻……现在的“互文性”研究在更大的文化空间生发开来,蔓延到影视艺术等文化传媒领域,拓展了娱乐嬉戏的快感传达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揭示,也赋予银幕更广意义上的阐释张力。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校的各项工作与"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处.努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做好"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藏族传统文化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藏族自古以来就十分珍惜和爱护高原自然生态环境 ,并由此产生了保护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宗教礼仪活动。文章在总结藏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种活动的基础上 ,对其保护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而利用之的功能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9.
痴迷的自然情结--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及人工自然两重性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协调与持续发展问题,并对“停止发展”和“人类中心主义”等观点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