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的许多作品是经过置换变形的祭祀仪式原型。置换变形的关键在于对主人公地位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显现出鲁迅对于启蒙的一个完整的思考,祭祀仪式原型投射了鲁迅自身体味到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神话原型理论研究原始先民及文化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每个作者和作品都蕴含着先民流传下来的集体无意识的经验。试图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的结构原型、情节原型和人物原型,认为该作品是时代环境和原始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在作者身上共谋的结果,同时亦流露出作者隐藏在殖民主义批判表象背后的惋惜和依恋等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二人转是远古创世神话原型的变形,这种神话原型的变形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世神话直接演化为祭祀舞;第二个阶段是原始生殖仪式舞变形为东北大秧歌。但二人转不单是原型的变形,还有对原型的回归:二人转从大秧歌中分离出来的单独演出,是对二人转原始意象回归的第一个阶段;把大秧歌的“三场舞”变为二人转的“走三场”,是二人转原型意象回归的第二个阶段;把萨满跳神跳进跳出的演剧方式转换为二人转的跳进跳出,是二人转原型意象回归的第三个阶段;二人转“女爱男”的故事和丑旦戏谑化的说口等也是对“二人转”原始意象的另类方式回归。对原型的逆返回归,使二人转成了一种“永恒回归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凤凰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神圣图腾,凤凰涅的巫术仪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蜕变为悲壮凄美的神话传说。凤凰是原始人表达自己生命意识的抽象符号,蕴含了原始初民对生命不朽的渴望,而凤凰涅则是远古时期祈雨仪式的神化和变形,已然成为死而复生原型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中的民间原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生殖崇拜与成人仪式、圆形循环与天命难违、洪水神话与征兆等几组民间原型在《尘埃落定》中的置换变形和巧妙结合,从而为阐释这部作品找到一种"元语言"。  相似文献   

6.
满族民间故事凡涉及到爱情主题的,大都表现出"女爱男"的原型.满族民间爱情故事极为丰富,但无论什么类型,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型却是共同的,其实,它们是以不同的类型讲述着同一个原型故事,它们的基本叙述结构都来源于神话原型和原始性爱巫术仪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9.
雁意象探析     
雁是中国古诗文作品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其内蕴丰富,源远流长。本文试以原型理论为依据,就雁意象的原始内蕴、雁意象的重要使命、由雁意象引发的理性思考等几个方面对雁这一典型意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两类仪式原型,即狂欢仪式原型和生命仪式原型.挖掘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背景,对于深入地理解安徒生、解读安徒生童话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卫拉特蒙古的《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本文运用西方批评理论中的神话原型理论解读《江格尔》,作品所反映的原始意象印证了神话原型理论,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原型批评方法分析了不同剧作家根据同一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四部悲剧,跨度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再到现代美国.文章从情节原型、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这些原型有其共性,即贯穿四部悲剧始终,也有其个性,即只在某个剧本中出现.通过原型分析,本文试图说明文学创作不仅是在模仿生活,也在模仿文学本身.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艾米莉·勃朗特对来自神话文学原型的创造性利用,使得读者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审美距离。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在经历着当年亚当和夏娃那般守乐园的欢乐和失乐园的阵痛,正在步人类始祖复乐园的艰辛道路的后尘。《呼啸山庄》以其深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远古历史的现实画卷。在科学和宗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的深层窥探《聊斋志异》之人狐恋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文学情节的表象下都蕴藏着一定的原型,<聊斋志异>的人狐恋故事正反映了荣格所提出的"人格面具"、"阿尼玛"、"阴影"等原型,通过对故事中几种原型的窥探可以解析出故事深层的心理构架.封建社会后期的一否意识体制严重禁锢了士子们,他们的人格面具的膨胀导致其心灵的困顿与人格的失衡.在处于人格面具中心的自身的调节下,狐女作为阿尼玛的幻化意象及时来到,起到补偿与修复的作用,而包含着激情与背疾的阴影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使士子们的人格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5.
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认为所有的文学中都存在着神话原型,文学是对原型的模仿。原型往往是用来作为经典性实现的手段。《巴黎圣母院》中一系列原型的重现,使作品显示了凝聚精致的经典性力量。作者凭藉对原型进行智慧的置换变形,极浪漫而又极本质地展现了人类于缺憾却权威的命运下生存而不得不承受的无奈与痛苦。  相似文献   

16.
学界很多人认为荣格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催生了"神话—原型"批评,弗莱作为该批评派发展的集大成者而备受关注,荣格则在文学界受到冷遇。笔者认同神话批评与原型批评分属两个不同流派的观点,荣格不仅仅是影响了弗莱,他的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荣格的"原型"及"集体潜意识"概念应用于文学批评,成立了原型批评流派;弗莱受到荣格的启发,创立了神话批评流派。两大流派彼此独立,影响甚小,不可以以此代彼。  相似文献   

17.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讲述了三个男主人公命运曲线的变化,全文充满神话色彩,表现出唯美特质。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发现三个主人公各对应着不同角色的神话原型,这正是其神话色彩的主要来源。作品中还融入了王尔德自我原型的思想和观念,是他自我追求的一个表达。因此,该部小说实现了神话与自我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海峡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女性情人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痴情女子,深陷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二是欲望女人,或为释放性欲而放纵自己,或因金钱、权势而出卖青春和肉体。此外,还有一类事业有成的女性,仅仅为了弥补感情的寂寞空虚而不得不去做情人。尽管这些女性性格各异、境遇有别,但是大多数都是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意识。在她们身上,既反映了女性精神成长历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也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成长上限及富者愈富三个基模。以此为框架分析得出,增进民意与公共政策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弱势群体以公众参与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等系统动力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从原型及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还乡》中主人公的原型进行解读,通过对《还乡》中人物原型的分析,旨在解析作者隐藏在原型背后、赋予人物在该部作品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从而使读者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荒原所赋予的悲剧性的环境氛围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