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永恒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国际粮食发展呈现粮价上涨和国际粮食政策连续出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限制粮食出口国家增多和高价粮食持续时期长等问题。综合分析目前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可以看出引起国际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国家粮食库存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下降、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者普遍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波动大、粮食消耗量刚性增加与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全球经济增长刺激粮价上涨、全球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频繁等方面。从全球层面看,应对当前粮食危机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构建全球层面上的粮食安全生产的耕地保障机制;二是在全球视野中构筑灾害应对型农作制度;三是构建全球粮食贮备及需求信息共享平台,稳定粮食供应市场;四是构建全球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计划,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对中国古代粮食问题研究较多关注粮食的生产、储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自然因素,对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制度因素缺乏重视。本文通过对宋代这一典型时期农民负担以及粮政上的弊端研究,从制度层面上解析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原因。认为正是不同社会阶层在粮食分配上的不公,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现象的蔓延,尤其在灾荒年份,贫困阶层的食物获取权被进一步剥夺,大大降低了古代粮食安全的水平。对宋代农民负担与粮食安全关系研究,可以对传统农业时代粮食安全作以很好的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特定非线性粮食供给和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解析非线性均衡蛛网模型,表明一般性的粮食价格波动能够收敛,只有粮价超过一定幅度才发散震荡并形成粮食灾难.政策视角的粮食安全概念必须建立在国家层次,将粮价控制在安全区域内是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短期内通过粮食储备和价格政策控制粮价,长期内扩大粮食波动的安全区域.应用分析表明发展“生物燃料”、保持“耕地红线”有利于保证一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从初期主要关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供充足粮食供给的能力,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展:第一,关于粮食的流通、可获得性以及可接受性的研究逐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第二,关注的粮食问题范围从单纯的粮食安全逐步扩展为包括营养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的更为宽泛范畴;第三,越来越多的关注粮食除了其营养提供功能之外所包含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结合粮食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历史演进,本文将近40年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供给阶段;关注家庭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获取阶段以及关注家庭食物安全、营养安全演变为关注家庭生活安全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研究背景,讨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重点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框架。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收入差距的高位变动对粮食消费需求有很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粮食产量.实证研究显示:1996~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变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年变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6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其政策含义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不仅要从供给层面给予粮食生产更多支持,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影响粮食产量的需求层面因素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脆弱性特点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脆弱性历史和现实的证据分别以饥荒和高粮价大致的粮食危机的形式表现.通过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在过去和现在普遍存在,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自然灾害、战乱冲突、国际局势动荡等原因造成粮食供给量的下降,而经济危机、粮价波动等原因又导致人们的粮食获取能力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不安全及其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供给充分,生产的粮食除满足自身需求外,主要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粮食的省际调拨等任务。近年来,主销区对黑龙江省粮食的需求比较大,但粮食供应上存在品种缺口,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粮食消费与需求的变化,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由华中农业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德国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2全球粮食安全青年科学家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于2022年12月2日至3日举办。论坛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在粮食供给和粮食消费结构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新冠疫情、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威胁和挑战。同时,论坛明确了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在于保障粮食供应,确保食物获取,提高食物利用水平以及增强粮食稳定性,并提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提高粮食生产率,优化农食系统结构以促进粮食安全从量到质的提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来增强全球粮食系统韧性以及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来改善全球粮农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关于粮食安全的定义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粮食安全的指标体系主要由粮食产量波动指数、粮食储备率、粮食自给率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等构成。从当前和趋势看,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个别年份还有可能出现供需缺口。从影响因素看,资源稀缺、种粮比较收益低、科技贡献率不高、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国际贸易等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完善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研究了供给、需求、货币政策、能源随机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与能源价格的特征影响,考察了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表明,产出、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因素来自供给、需求层面的结构冲击,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相对有限.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均值层面上的能源价格与产出、通货膨胀的溢出关系较为松散,但在波动层面上则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说明能源价格更容易引起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当前物价波动的现实,从总需求角度,通过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分析了实际GDP增长率和物价波动的关系,指出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连续几年超过潜在GDP增长率高速增长,引起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实际GDP增长率对CPI指数上涨有同向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各类经济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效果亦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通过利用我国需求、供给和货币方面因素的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与物价之间关联性较弱,需求和货币方面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供给层面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较大,因而我国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市场与粮食政策6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七大变迁特点:一是粮食市场演进基本是以政府强制性变迁为主导;二是粮食市场经历了由短缺到供求大致均衡、由政府定价为主到市场形成价格的演变;三是粮食产量波动与价格波动既受经济周期影响,又与改革进程高度相关;四是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呈明显相关性和周期性变化,且价格波动幅度高于产量波动幅度;五是粮食人均产量经历了由不足——基本满足生存——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演进历程;六是粮食兼具农产品、工业品与金融产品的属性特征日益明显;七是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由"粮食政策调整或供给变动"向更复杂和更多元化的因素转变。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一直是世界经济和农业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基本共识为:供求关系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根本原因,各种因素通过影响供求双方,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传统影响因素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仍具有显著影响,而能源价格,投机因素和政策干预等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因素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强;虚拟经济已逐渐成为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研究分别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展开,而未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有机结合,如何将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纳入研究框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如何在涵盖实体经济因素和虚拟经济因素的研究框架下,得出有益于政府平抑农产品价格,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柑橘鲜果滞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度国内柑橘鲜果市场价低量缩,柑橘滞销影响了柑橘果农的收入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柑橘供求格局的变化、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内外贸易政策的变动、品质品牌维护不够、信息不全、渠道不畅以及突发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缓解柑橘滞销可以从生产供给、经营方式、加工增值、营销流通和信息服务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壳蛋生产和消费大国,壳蛋产品是居民膳食中重要的食物品种,研究壳蛋产品供应链对加强食品安全、改善壳蛋产品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剖析国内壳蛋产品标准不统一、价格波动区间较大的特点以及壳蛋产品供应链收益配置不尽合理的现实,构建壳蛋产品供应链多方模糊合作博弈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模糊Shapley值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实际调研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价格指数等数据进行了数值演算。最后,根据模型和计算实例,从促进壳蛋产业发展的角度,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壳蛋产品供应链质量和价格监控体系、壳蛋行业组织要鼓励和扶持养殖户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期,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可以看出,在物价上涨时,食品价格一直都引领着物价的上涨。原因一是食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三是农产品的总产出增长率大幅落后于其他产业的总产出增长率,四是农产品价格向其实际价值回归。为了让食品价格保持平缓上升,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鼓励和资金大力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支持市场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