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信托合同是设立信托的一种法律文件,受我国<信托法>与<合同法>的调整.英美法系的信托制度被引入我国后,必然和现有的财产权制度发生冲突,并引发适用中的法律问题.信托合同是合同制度与信托制度的连接点,以信托合同的性质、生效和法律适用等问题为切入点,可以为我国<信托法>与<合同法>的冲突与协调找到理论基础,对于信托制度在我国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信托财产独立性的强制性法律规定为交易安全提供了前提条件且符合效率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信托财产权在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之间围绕信托财产所产生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应如何界定,由信托财产可转让性产生的权利分离以及我国信托法关于信托财产权的保护规则是否符合效率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证.从信托公示制度的建立,受托人报酬的获取,如何对三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作出有效平衡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创新途径,以寻找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权能分割:论我国《信托法》之信托财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法上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财产权制度的冲突引发了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争议。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是信托财产所有权权能的分割,是在借鉴英美信托财产所有权理论基础上,对信托制度进行的诠释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托法》在移植时便染上了强行法的色彩,与家族信托应当具有的自由品格相冲突,倚重委托人的立法设计从长远来看偏移了其"协调者"的角色。信托财产权的转移困惑、委托人与受益人的撤销权之争、受托人以消极被动的姿态承受强加的责任以及受益人之间的利益碾轧风险等实务中的乱象,可以说是定位冲突在家族信托中的具体映射,浸淫于权义背后的博弈。家族信托保护人制度和自由协商机制将有望实现家族信托各方当事人正位,为遏制家族信托中的权义博弈提供良好的契机,促进我国事务管理类信托的本土化立法探索。  相似文献   

5.
法人财产权与信托财产权是不同制度下的权利范畴,各具特色。通过对两者的渊源、性质、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能对完善我国的法人制度与信托制度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我国适用传统民法制度与英美法系适用回复信托解决无效信托法律后果的不同效果,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关于信托无效之救济措施能部分替代回复信托的功能,但在平衡各方当事人间的关系上仍存在较大缺陷。对此,在信托非因目的违法而无效时,引入回复信托制度;在因目的违法而无效时,信托财产收归国家,当事人之间再根据过错分配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产证券化作为从借款人信用向资产信用转换的金融创新,以特定商事主体形式为载体。我国目前选择了“信托”作为唯一的特殊目的载体形式。但信托作为普通法的遗产,其财产转移方式的特点与证券化的破产隔离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对信托制度短暂的移植历史使得该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力图从理论上建立信托应用于金融交易的基本分析模型。通过对融资实践中信托方式的考察,本文提出自益信托是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托的基本形态,存在融资人信托和投资人信托两种基本模型。其中,融资人信托最符合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实际运作方式,但是在现有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投资人信托可能是一种更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赖而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而持有、管理、处分该财产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由于中国财产权制度沿袭大陆法系单一所有权的理念,加之相关制度设计不健全,信托财产权归属处于不明状态,淡化了信托财产作为物权制度的属性,损害了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功能,扰乱了信托法律体系内部设置。为促进中国信托业健康发展,促使信托目的的有效实现,有必要在信托概念上体现信托当事人的财产关系,同时引入源于英美法系的信托财产所有权之精神,即双重所有权,以有效保护信托关系人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房地产按揭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具有特殊的功效,由于按揭制度具有比较浓厚的英美法色彩,以及在按揭关系中须将担保物的财产权转移给债权人,所以似与我国有关法律有所抵触,然而按揭制度在我国仍有存在的条件,故本文以为按揭的担保作用可以通过信托制度反映出来。在这种为担保所作的信托设计中,因为受托人所拥有的是信托财产的担保物权而不是所有权,所以这种信托并不是规避法律的行为。为发挥信托制度的担保功能,首先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信托法,做好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有关具体制度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公益信托监察人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信托监察人被誉为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监督者”和受益人的“保护者”,其在建构和维系公益信托法律关系及其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公益信托设立监察人制度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公益信托监察入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借鉴国外及国内相关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公益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无效信托     
一般情况下 ,设立一项有效的信托是信托各方当事人的初衷 ,但实践中往往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信托当事人所设立的信托存在着各种瑕疵 ,而各种不同的瑕疵对信托效力的影响很大 ,在许多情况下将会导致信托无效。英美信托法制与大陆信托法制呈现了较大的相似性、趋同性和一定的差异性 ,这些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托法制的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信托有效存续期限内设立多顺次的连续受益人,不但有利于委托人实现多数受益人受益的愿望、保障财产的安全和增值保值,而且还可以在课税环节上合法地节约一次以上的继承税,这是一般民法下的遗产继承无法实现的。信托连续受益人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并无矛盾。该制度的引进,不但可完善我国信托法律制度,而且还将催生和发展我国的民事信托。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信托法非常完善 ,而学界对美国信托法的发展历程却不甚了解。我国已于 2 0 0 1年 4月颁布了信托法 ,因此有必要对美国信托法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明晰经济发展与信托法律制度发展的关联 ,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托法律体系。美国信托法的立法历程历经早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产生于信托法上的信托受托人与信托委托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一直困扰者包括英美公司法的理论和实践。董事的受信义务是否等同于信托受托人的信托义务?本人认为,董事的受信义务虽然类推自信托义务,但是已经与信托义务产生了巨大的差别。无论从公司和信托这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上,还是董事和信托受托人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的内涵和标准上,都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根本的区别,这也表明了董事受信义务是独立于信托义务的一种新的受信义务。在论及董事的法律地位时,文章分析了代理说、信托说和委任说的致命缺陷,得出董事的法律地位仍然是受信地位的这一符合逻辑的结论,澄清了理论界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管理困境不仅仅源于社会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深层次的还在于社会信任结构的缺陷,现代社会管理所需要的制度信任尚未建立健全,导致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频频遭遇"公信力陷阱",社会管理效率低下。有效的社会管理要求实现社会信任结构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的现代转换,重建社会信任体系可以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地方治理变革和社会组织建设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王永杰 《南都学坛》2007,27(3):90-94
两税合并使我国内外资企业能在一个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但这种法律的不连续性必然损害基于信赖我国法律而来我国投资的外企纳税人的信赖利益。尽管我国目前两税合并新法规定了相关的过渡措施,但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中,仅仅是一些条款间接地表达了保障纳税人的权利的意思,对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于税收法律体系中的适用及其地位的规定仍然很少,这对于所有纳税人的权利救济都是不完善的。因此,两税合并中对外企信赖利益的保护应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在保护的方式上,首先要做到程序性的保护,即在法律立、改、度时,应当给予具有正当信赖利益的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通知或者听证等程序保障来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其次是存续性保护,即行政机关维持其现有法律状态,维持其信赖基础不变更。二是在保护途径上,首先要做到对外企信赖利益的立法保护,其次作为外企应对其信赖利益注重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7.
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借贷活动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更加容易造成“过分挑剔”问题 ,进而决定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任具有更加特殊的经济价值——通过减少交易费用的方式实现借贷双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建立借贷双方之间的信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有关借贷活动的完善的立法和执法。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立法和执法上的缺陷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制定《信托业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托引进国,信托业法是关于金融信托业务的基本法,与《信托法》并列为信托法制的基石。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已日益显现出专门制订《信托业法》的必要性:第一,理财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需要通过制订《信托业法》来统一市场准入和经营规则,并增强监管的一致性和权威性;第二,明确信托业应有的市场地位、确认实践中信托业由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为信托业发展提供交易模式指导等,都需要《信托业法》提供正式制度安排;第三,我国立法体制中法律位阶的实际作用也要求必须专门制订《信托业法》才能实现信托市场规则的统一、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信托法深受英国信托理念的影响,但其在信托法制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范体系与法典化内容。美国在商事信托实践、信托当事人权益的司法平衡和信托管理变革等方面的新发展,使得其价值基础在法律制度的变迁中呈现出一种在财产法与契约法之间,围绕信托当事人权益平衡进行动态协调的状态,为中国解决当前信托制度难题提供了思路。中国的信托实践及创新应当在信托的立法框架内进行,重视信托立法条文、信托法律属性与信托架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出新时期我国信托制度的创新思路及制度安排的实现路径:(1)改革产权制度;(2)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托企业制度;(3)大力发展信托主业;(4)加强对信托业的监管;(5)重塑信托形象;(6)建立健全信托法律体系及其配套制度;(7)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