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双边市场条件下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潜在受许方数量及潜在市场需求规模对创新者技术许可策略的影响,分析了创新者实施有数量限制与无数量限制的固定许可策略的条件以及实施技术补贴的条件,并比较了固定许可策略与变动许可策略。研究表明,在双边市场条件下,创新者在技术市场实施固定许可策略一般情况下优于变动许可策略。但是当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与潜在受许方数量较大,而授权产品市场相对于创新者自身产品市场的潜在需求规模较小时,创新者实施负变动许可费的技术补贴策略有可能优于固定许可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在交叉网络外部性环境下创新者或技术平台的技术许可策略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位创新企业讨价还价能力与两部制许可机制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产品市场上,引入产品异质性、研发溢出、企业吸收能力等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参数,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考察研发结局确定下成本降低性工艺创新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对许可机制的选择以及许可得益大小的影响;在此模型设定条件下,以在位创新企业为视角,将两部制许可与固定费许可、产量提成许可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在位创新企业的得益在固定费许可下随着其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而增大,而在产量提成许可和两部制许可机制下,其得益不受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但其讨价还价能力却有助于许可机制的选择;无论实际创新程度和产品异质性如何,最优的许可机制始终是两部制许可,且与不许可相比,进行两部制许可总是最优的;在位创新企业对创新程度的高估、监督成本的过大和不完全的讨价还价能力可能是现实中其他许可机制并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产品异质性、成本差异与不完全议价能力企业技术许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包含产品异质性、研发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创新规模、创新后企业间成本差异以及创新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等现有文献中多数可量化参数的多阶段博弈模型,力图统一关于创新企业技术许可而出现的多样性结论.研究结论表明:1)当创新后企业间成本差异足够大时,创新企业存在垄断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可能被产品间足够大的异质程度所打破;2)创新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作用不仅在于"数量"(许可得益大小)上的获得,更在于"质量"(许可方式)上的选择.3)R&D溢出、吸收能力以及创新规模通过对创新后企业间的成本差异起作用,间接地对企业的技术许可行为产生影响;4)创新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并非在所有由成本差异和产品替代程度所构成的区域内都对技术许可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在创新后企业间成本差异较小时,不管创新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企业间产品替代程度如何,产量提成许可总是最优;而在成本差异和产品替代程度都较大时,固定费许可最优.但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内,最优的技术许可方式随着创新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从产量提成许可转向固定费许可.  相似文献   

4.
网络外部性与企业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当拥有专有技术的主导厂商不能阻挡跟随厂商的市场进入时,主导厂商对其技术的兼容性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拥有技术标准的主导厂商将向跟随厂商开放技术标准,采取兼容性策略;相反地,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主导厂商将独享技术,采取不兼容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管理激励和最优技术转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本节约型创新技术可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获取巨大收益.一个外部独立的研发机构的收益通过许可其创新成果给生产企业来实现.本文通过对管理激励条件下的许可转让形式的比较得出了与前期的研究相异的结论,发现现代企业的治理机制影响着专利技术转让方式的最优选择问题,在具有不同成本的双寡头垄断形式下,对于专利所有者来说.许可给双方企业创新技术不再是最优的,且技术创新效果适度时,专利所有者可以设计合适的单位许可费比例来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考虑一个由一家在位许可企业与多家寡头企业组成的网络产品市场,分析当产品具有网络效应时在位许可企业在固定费许可下最优的许可证数问题,证明在位企业是否进行许可、进行独家还是多家许可受到网络效应强度、市场容量、市场集中度、研发效率的影响。当市场容量较小时,在位企业将垄断;当市场容量足够大时,许可总是最优的--若网络强度较小,无论市场集中度如何,多家许可均优于独家许可;若网络强度适中,对市场上具有研发潜力的企业都进行许可较优;若网络强度很大,在市场集中度较大时,多家许可优于独家许可;若市场集中度较小,则进行独家许可还是多家许可取决于发放许可证数。另外在许可企业不能实行价格歧视时,最优的固定费随着受许企业整体研发效率和许可证数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分析非生产性的专利持有者如何在纵向兼并和技术许可之间进行选择,以转化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并分析此决策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当技术的创新程度较高时,专利持有者的最优策略是先纵向兼并跟随企业后向先行企业许可技术;此时,较之单位收益收费合同,兼并后的新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单位产出收费合同进行技术许可.第二,当技术的创新程度较低时,专利持有者同时向两个企业许可技术.第三,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纵向兼并有益,而技术许可有害,这与我国政府偏好技术许可的态度相反.  相似文献   

8.
网络外部性、产品差异化与企业技术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拥有专有技术的在位厂商对其技术的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强,专有技术厂商将开放技术,引入竞争性厂商,从而获得比独享技术更高的利润;反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弱,专有技术厂商将独享技术,从而成为行业垄断者。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与产品差异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构造一个纵向产品差异化的两阶段模型(先决定产品质量再决定产量) ,研究了当产 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其规模收益特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度、利润、产品价格和需求 等因素的影响. 然后对产品的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两种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研究表明,当不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产品的质量(不论是高质量还是低质 量) 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情形;而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高质量要远大于 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的质量;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市场需求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 的市场需求,这与产品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