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趋势及中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传统金融衍生监管体系的制度缺陷,即金融衍生市场发展与证券监管体系的"三重不匹配".在后次贷危机时期,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面临重构:从伦敦峰会到多伦多峰会,G-20已经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作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改革的重点.为适应次贷危机后的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趋势,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和监管模式构建,包括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有序发展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市场透明度、结算制度建设、监管协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期权定价理论由于较好地解决了金融创新工具的定价问题,使人们能够减少投机风险,增加套购机会,因而一九九七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罗伯特·默顿(RobortMe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Scholes)。这是对他们和已故的费希尔·布莱克(FishcherBlack)在期权定价理论方面突出业绩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标志着经济学由传统定性经济学开始迈入定量经验科学的新阶段。一、衍生证券市场的产生70年代以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面对石油危机、越战、高福利社会等一连串打击,使美国最终陷入高通货膨胀率和…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一般性及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和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衍生工具最初是为了适应投资者规避基础金融市场风险的需要而设计产生的,但其自身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风险。总体而言,由于特殊的功能结构和特定的交易机制,较之基础金融市场风险,金融衍生市场风险具有复杂性和放大性、隐蔽性和突发性、传染性和系统性特点。我国转轨经济中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则更多地表现为投机性、政策性和制度性特征。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依赖于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逐步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金融衍生工具成为规避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价格风险的主要工具,其促进了金融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与发展.现阶段,为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认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意义,了解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对策,这对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市场定价理论及其模型——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评述□汪炜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迈伦·斯科尔斯(M·Scholes)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默顿(...  相似文献   

6.
金融中介理论深入研究了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介理论中的很多阐述很好地解释了OTC衍生市场的发展。本文在介绍和总结中介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OTC衍生市场发展的一些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管理银行信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缺乏技术上的支持,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一直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其对市场风险的管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导致了信用风险管理上的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冲击,总结了当前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规避信用风险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初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尝试进行回顾 ,探讨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和当前启动这一市场的可行性 ,以及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角色,并由此导致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崛起.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归纳为利率衍生产品市场、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和股票衍生产品市场.我国中央银行应密切注意金融创新的影响;商业银行应积极运用金融衍生产品,企业也要注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资产证券化、全球银行业兼并与重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相并重、金融衍生工具增多与金融风险增高和国际资本相对短缺等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趋势的特点和影响,并对我国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新趋势提出了若干条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剑 《理论界》2007,(6):248-249
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经济主体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本文旨在讨论现今世界普遍应用的综合风险计量技术VaR的优点和缺陷的基础之上。介绍为弥补VaR技术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CVaR技术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夏业良 《学术界》2001,(3):253-259
本文通过对现代资产定价基础和期权定价理论的概括性回顾,描述了最近二十五年来当代西方金融理论演变与发展的轨迹.指出研究和发展跨时期模型,把静态的单一时期资产定价模型推广到动态环境下进行研究,是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大进步.期权定价模型对金融服务领域的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同时,金融实践反过来也为金融研究提供了实验场地,从而促进了金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抵押贷款由于不能变现而缺乏流动性,贷款人无法消除因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而阻碍了房地产业的深度发展,是故相关金融房地产工具的开发已成为目前新的探索课题.本文论述有关金融房地产抵押担保证券的运作机理、资产定价和风险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在股份公司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江  徐向艺 《东岳论丛》2004,25(4):122-125
公司立法中对于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是否适用于股份公司这一问题存在着争论 ,这一争论在金融经济学中的反映是人们对市场有效假说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持的不同观点。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的出现 ,对市场有效假说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从而为股份公司适用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新兴技术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中国证券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文章基于六家中国证券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MC-Box-Cox模型和MC-GARCH模型预测交易日VaR并进行回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因此需要采用高置信水平的VaR值进行管理;蒙特卡罗模拟法存在低估市场风险的弊端;MC-Box-Cox和MC-GARCH模型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可以很好地度量我国证券行业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品在次贷危机中的影响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珉 《理论界》2010,(11):49-51
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会对危机产生放大机制,研究并防范他的危害,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本次金融危机的产生、传导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在危机中的放大机制进行一系列的阐述,最后得出此次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经营规范、金融产品的创新、风险传导的控制以及二级市场的完善等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国际投资基金热炒的重要题材,从商品市场看,中国是世界上许多大宗原材料的"大买家",却没有大宗原材料的国际定价话语权;从资本市场看,发达国家纷纷抢推关于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期望掌握我国的资产价格主导权.为此,分析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资产定价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现实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争取资产定价权的建议和意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皮大喜 《天府新论》2007,(Z1):81-82
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文章在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品种和避险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并针对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产品的引入在中国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至今为止,我们尚未对其真实的特殊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而且在理论和实务界对衍生产品风险还存在认识误区。衍生产品可能导致额外风险,但这些风险对市场个体的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融衍生市场本身存在的市场失灵,从而可能导致风险的放大。然而,这些风险是可以管理和控制的。基于此,相应的公共政策与监管原则应针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并且注重于预防系统性风险和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沿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金融学就是以新的人性模式来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下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科学。它是对传统金融学如有效市场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等的创新,也反映了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最新发展。而且行为金融理论地位的上升和理论的渐趋成熟也预示着金融理论研究范式与方法上的变革,预示现代经济学大变革的开始。本文试图对行为金融学作一点介绍,以便开拓学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