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一批有志之士为启蒙国民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投身书刊报的出版活动。新式印刷技术不断传入,出版企业日趋成熟,出版法令逐渐制定与颁布,使得书刊报的出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此期间,海外阅报书社纷纷创建,国内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这对提高书刊报的利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北解放区的邮电事业,有电报、电话、邮电、电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东北解放区的邮电事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我们现代的邮电事业提供了可贵的历史经验。一、解放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过程。东北邮路四通八达,不仅联络东三省、关内各地,而且与国际联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解放区农村题材短篇中所反映的农民现代意识觉醒的意义。指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农民,接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教育,从而开始摆脱封建迷信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影响,确立了初步的现代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显示了中国农民思想的巨大进步,五四启蒙运动所提出的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的理想,在解放区逐渐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屯垦思想吸收、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屯垦实践精髓,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根据地巩固、解放区建设以及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突出问题。它紧密结合了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屯垦实践的科学总结,对新时期我国屯垦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解放区金融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解放区我党政治、军事取得全面胜利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建立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稳定了解放区的商业市场,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  相似文献   

6.
略谈毛译东的根据地商业思想刘录开1927年10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先后建立了15个苏区、19个抗日根据地和6个大解放区。毛泽东在指导这些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商业思想,即新民主主义的商业...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编辑历程始于《红黑》,终于《中国》,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其间呈现鲜明的历史分期:“左联”时期、解放区时期、建国初期、新时期。丁玲编辑活动的四个阶段显示了中国新文学发展不同阶段的文学出版特征,也显示了丁玲在不同阶段作出的努力和成就。纵观其一生的编辑活动,可以说她是党报文艺副刊的奠基者,解放区文化事业的拓荒者,共和国编辑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也是新时期出版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着重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融合与疏离、文学形式内容与革命思想精神的重合与断裂、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纠葛与矛盾三个层面上来分析赵树理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重新审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认为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在表层上是融合的,在本质上处于分裂的状态,给两者关系作一个真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9.
张巧林 《金陵瞭望》2008,(16):75-7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江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五有”工程目标要求。着力破除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完善劳动保障体制机制,解决干部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拓奋进,为推动全区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0.
郁政宏 《金陵瞭望》2006,(24):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后,在网络日益普及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是如此。一方面.网络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拓宽了新的求知空间.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又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不少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的世界.痴迷忘返,无法自拔.负面影响深远,这些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中日战场形势的变化,大批文化机构和文化人士纷纷西迁。他们运用自身较为先进的新闻出版理念和经验,出刊办报、著书立说,使西部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兴盛局面。抗战时期,文化人的西迁对促进西部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抗战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湘西由于僻处后方,广播、电影、图书、报刊等现代传媒发展较为迅速,现代传媒的发展对湘西地区的民众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报刊应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民要求,涵盖着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品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主流报纸,舆论宣传立足于服务抗日的大局,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凸显出强烈的政治性;采编工作精益求精,内容贴近劳苦大众生活,人民性突出;传播理念与时俱进,全面反映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与大后方的经济实况,时代色彩浓郁。抗战时期中共主流党报的舆论宣传达到了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旧中国饱受列强欺凌、蒙受奇耻大辱、挨打受气的时期,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抗日战争这场中华民族洗雪民族耻辱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国耻国难宣传教育对于争取民族平等自由的伟大意义。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筹建各类宣传教育团体,开展各类国耻国难宣传教育纪念活动,在党主办的各类报刊中发表国耻国难宣传教育言论和主张,出版系列丛书,唤醒全国民众,指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5.
文学期刊作为文学作品发表的舞台和阵地对一个时代的文学取向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四十年代一些文学期刊的考究能发现它们在"解放区"、"沦陷区"、"国统区"三区并存的时局下各自办刊宗旨的时代演变,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变,进而来探讨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各类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大多数剧团都演出话剧和各民族的歌舞剧。这些演出团体与演出组织对抗战大后方新疆群众性救亡戏剧活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新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1940年到1949年,周文在延安、晋绥边区、重庆等地从事党的新闻事业工作,负责编辑报纸和期刊,先后担任《边区群众报》、《抗战日报》、《晋绥大众报》的社长和《新华日报》的副社长。周文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建立通讯网络,培养通讯员队伍;第二,对新闻大众化的理论总结;第三,新闻小说化的成功实践;第四,新闻作品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最大的伪组织——新民会通过出版报刊、书籍兜售其卖国理论;展开“社会教育”,欺骗大众;开设学校、青训所,毒害青年。它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实行思想奴化活动的帮凶。  相似文献   

19.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境内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和晋冀鲁豫等三大抗日根据地,并在抗日根据地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土地法规。这些土地立法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主导思想,具体表现为重视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土地法规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