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选举实证研究的四个问题及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观察,对乡村选举的有关问题作了实证分析。文章分四 个部分:一、浙江农民对乡村选举的评价;二、竞选的方略:怎样才能当上村委会主任?三、经济 发展与乡村选举的关系;四、村民选举的成本及其经费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乡村选举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我国乡村选举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选民的选择取向与村民委员会的人选;第二,政治民主与民间民主:中国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的民间性;第三,乡镇领导干部认知上的误区及其尴尬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民主如何进入乡村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 ,非组织活动是不可避免的 ,其对选举不乏有着正面的影响 ;戏剧化选举因其高度动员的特征 ,可以训练农民的民主能力 ,有助于民主与法律制度深入乡村。村民上访及其仲裁 ,其结果将是形成遇事找裁判和尊重法律与惯例的习惯。可以认为 ,推行乡村选举产生的一些混乱场景不仅不能作为其“无民主成就”的依据 ,反而应视其为民主前景的孕育地  相似文献   

4.
乡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重大的政治问题,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一直是政府的追求。在当前的乡村社会治理中,出现了国家权力干预过多与对乡村社会权利的救济能力不足、自治不足与过度自治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乡村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需要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力量的良好互动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磊 《天府新论》2015,(4):156-160
孔飞力的新作《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提供了理解我国现代乡村社会起源的新视角。面对着传统乡村社会的全面危机,魏源提出强化国家的政治控制、减轻乡村负担的方案,冯桂芬主张应在乡村地区实现以选举为中心的乡村自治,不过最终都未能遏止乡村社会危机的愈演愈烈。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土豪劣绅阶级,彻底解决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危机,建立起对乡村地区的全面政治控制机制的现代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其目标市场定位为城市居民,目的是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我国农耕文化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盲目开发、缺乏规划与管理等问题,必须统筹规划、注重特色、强化品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
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复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在当时的条件下,属于最能反映农民公意的民主实践.选举既通过国民党也无法反对的形式,摧垮了国民党原有的基层政权,建立了一种合乎中共统一战线意旨的政权结构,同时又从古代的乡村自治传统中汲取资源,实现了部分的文化复归,在乡村创造了一种最大限度合乎民意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8.
李钢 《兰州学刊》2010,(4):71-74
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社会转型,使传统的“乡土中国”变成了现代的“流动中国”,这无疑给广大乡村社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与此同时也给传统的乡村养老体制带来了冲击。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改革与创新乡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将以我国西部地区贵州省的W村为个案来调查分析乡村社会转型中村庄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初级化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过分依赖农业资源本身、缺乏文化内涵是其主要原因。乡村旅游文化是决定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成败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文化学的确立,是对该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系、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文化研究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稳定性问题是影响我国乡村政治生态的重要问题。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条件下,乡村发展中的稳定问题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突出表现为从控制型稳定向自主型稳定的历史转变。在当前减贫战略与工作体系步入转型的时代节点,乡村发展日益增长的"活力"需求,使人们愈加认识到当前乡村治理体系尚存在内部治理的孤立化、统筹发展内容的离散化、目标制定的漂浮化以及协调机制微弱化等"僵化"问题。针对整体性治理缺失,有必要从解决我国乡村政治生态存在的内部孤立、内外阻塞、目标悬浮、表达不畅的问题出发,构建基于互动互联的稳定政治生态。为此,就要树立互联、互通,包含消解与自愈的整体性思维,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真正构建起多方联动、系统整合的稳定性乡村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人才短缺、资本匮乏、产业力量薄弱三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可概括为:通过提高农村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吸引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流入、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破解乡村人才短缺困境;通过促进资产资本化、数字对资本的替代节约效应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资本积累,解决乡村资本匮乏难题;通过减少产业同质化、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乡村产业力量薄弱困境。据此三重内在逻辑推进赋能实践,就能使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注入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2.
因争水引发纠纷是我国农村社会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关于中国乡村争水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视角,区域社会史对争水的研究的观点集中在以水为中心建构的社会关系,还有学者将农村争水问题作为理解我国乡村治理的一个切入点,同时,在解决争水纠纷时体现的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互动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将多学科的视角结合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3.
英美乡村演变特征、政策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16-224
自全球工业化革命以来,当代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演化历程,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特征。英美两国基于国情制定增强计划来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体系,注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提升现代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度挖掘乡村产业发展链条,并针对重点贫困与偏远乡村区域制定特殊发展计划。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新发展理念,强调把乡村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系统来对待。英美乡村发展经验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路径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在乡村振兴规划的系统性管理、乡村发展要素禀赋的可持续性、鼓励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新型业态、激活乡村企业多样化经营、乡村基础性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度贫困和偏远乡村的振兴途径等方面更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秀丽 《河北学刊》2005,25(6):150-156
1933年民国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的调查表明,乡村中区的设置比较普遍,并成为重要的政治机构,区以下的自治系统,则遗留下浓重的传统痕迹,对国家规制变异情形严重;乡村公务人员的产生途径,除区长一般由上级任命外,选举、推选、指定、轮充等方法不一而足,但不管通过何种途径产生,选择时的经济趋向至为明显;乡村公务人员的法定收入有限,而中饱现象严重,社会评价低劣;乡村自治在国民政府核心统治区域流于形式,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则恶性变质,成为乡村社会的破坏性力量.  相似文献   

15.
经历40年的改革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决定、反作用和不断适应"的矛盾统一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我国现代乡村发展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进一步加快乡村发展速度,努力缩小乡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谱写我国"三农"发展的新篇章。乡村发展嬗变的同时,也推动乡村治理迎来"后乡村"时代。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成长与农民组织化再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兰州学刊》2011,(9):206-208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要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视角看,"国家—社会"分析范式提供了探究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互动的分析理路与方法论导向,是研究我国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指导。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要逐步形成"强政府一强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应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现有的发展水平,探索治理视野中政府主导的农民组织化参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发展绘制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04—2017年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的人文、历史、经济等因素复杂多样,相关政策难以周全,影响到中央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在2017—2018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地方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调研中,发现调研区域的乡村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路和自来水)、人居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民生事业(扶贫和低保)和农业生产(农业补贴和承包地调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地要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如何高效完成乡村振兴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借鉴他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能够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指明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乡村债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债务是我国社会转型效应与制度失范的产物。乡村债务的形成,有其直接原因与制度性原因。治理乡村债务,对于推动乡村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精英在中国乡村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精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循环与再生,从而实现乡村精英转换。乡村精英转换是乡村社会变迁的反应,乡村精英转换反作用于乡村社会变迁。乡村精英转换会带来乡村社会各方面利益格局的改变,产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同时,新乡村精英群体的出现能够实现乡村社会更高层次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