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德育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建立德育的科学体系,扩大德育的社会职能,拓宽德育的工作领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向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牢固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进一步适应开放环境,更加强化德育的运行机制与综合作用,是深化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突出德育的社会地位,规范德育的各个系统,加强德育与其他教育的结合和渗透,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是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总结德育改革经验,预测德育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掌握高校德育规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指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近年来,高校德育由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新情况,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具体体现在: 第一、新时期的人才标准为德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受着传统的教育思想束缚,把“高分加听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世纪高校德育的新走向.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主要包括政治尊重教育、法律尊重教育和道德尊重教育,三者共同构筑了高校大德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德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探析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建立德育新理念,关注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充分实现高校德育的育人作用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德育是顺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德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当前我国高校对生态德育的认识不到位,高校生态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开展德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古今中外教育文化中的优秀德育资源,在德育中渗透生态思想,构建新的德育教学体系,积极开展生态德育。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加入 WTO以后教育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 ,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德育和法育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效地实现德育与法育相结合 ,充实和拓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适应了加入 WTO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要求 ,对于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对高校德育工作做了深刻阐述和整体部署。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德育思想,用全面的要求审视、研究、统领工作,实现全面的德育和德育的全面。文章从德育全面性要求出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体系、对象等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以实现德育理念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全面德育的方式、途径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教育思想历来把德育放在德、智、体的首位。高校德育要落实到位,必须将它纳入整个高教系统工程之中,紧紧围绕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德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方向、动力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正确把握德育定位,就要实事求是,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教育对象;既要主动适应、积极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又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把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意识教育作为根本性内容,把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作为重点,不断改造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一个难题,也是高校和学界长期以来不断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往往是越强调,越显性,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隐性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强调隐性教育在提高德育时效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隐性教育适应了新时期社会转型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适应了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特征,适应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国外德育成功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但是 ,中国高校德育内容构建存在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因而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 ,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二是要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 什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同高校德育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本文将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受社会经济、政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思想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对高校德育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方面,为高校德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高校德育改革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时代特点,拓展了高校德育改革的新领域;同时,也指出了高校德育改革的紧迫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德育的主体与客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给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随着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特点和要求的变化,原来那种主体道德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高校德育教育主体与客体间存在着互动性,德育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靠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靠主体教育形式和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需要德育主体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德育原则是高校德育工作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1、方向性原则。高等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理论教育,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知行统一。要求务实,提高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3、继承和创新的原则。高等学校德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和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重视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校德育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本质要求,也是着眼于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发展和主体性德育目标的确立,对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的主体性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低效原因探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低效,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高校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要切实增强德育效果,就必须转变观念,直面社会现实,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更新德育内容;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方式;寻求合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为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党委负责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政工干部队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体制与高校育人任务的完成有些不相适应,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布署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已成为高校德育改革要义。要实现体制转换,需要提高对德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特殊地位的认识,确定党委和校长的德育职责及各部门的德育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