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唐传奇<柳毅传>故事原发生地有洞庭湖之说、太湖之说及虚构说等.从唐人的小说观及文本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地理知识、文化背景、物产及小说风格等进行考辨,证实:<柳毅传>故事中"洞庭"是指太湖,"湘滨"不一定就是"湘水之滨",因而传奇的原发地只可能是太湖地区,而不可能是湖湘洞庭.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传奇之中,《柳毅传》是一篇佳作,胡应麟说:“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撰述浓至,有范晔、李延寿之所不及.”对于《柳毅传》的艺术价值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柳毅传》在当时流传甚广,查《太平广记》,我们可以知道,在唐代传奇中就曾两次提及柳毅传书之事.《太平广记》卷三—一“神类”《萧旷》叙及“太和处士萧旷”,夜遇神女织绡娘子,“旷因语织绡曰:近日人世或传柳毅灵姻之事,有之乎?女曰:十得其四五尔,余皆饰词,不可惑也.”另外,《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中则借神女九娘子之口,叙述《柳毅传》的主要情节:“泾阳君与洞庭外祖世为姻戚,后以琴瑟不调,弃掷少妇,遭钱塘之一怒,伤生害稼,环  相似文献   

3.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改编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不同时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男女两性人格和社会地位认知模式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魏晋到清代 ,“水神托人传书”母题在不同时代的小说、戏曲中皆有表现 ,构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此母题在唐传奇《柳毅传》中达到真正成熟 ,以后的流变皆从《柳毅传》加以扩展 ,不同时代的作品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越南汉文小说大多是在中国文学/文化影响之下的本土化创作。笔记类小说《状元甲海传》的主体故事即是在吸收中国传说《白水素女》及《柳毅传》的基础上,糅合了越南本土的传说所进行的本土化创造。《状元甲海传》在越南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到了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甲状元》。《甲状元》的故事主体与《状元甲海传》已有很大不同,其传奇故事已由神仙之"奇"置换为凡人之"奇",中国传奇故事的原型已不见踪影。由《白水素女》及《状元甲海传》的流传变异,反射出18-20世纪初中国文学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及其兴衰。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柳毅传》就题材来源说,应该是受到印度佛经中龙女报恩故事的影响并且在其中国化、文人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柳毅传》在歌颂柳毅的"义"的同时,还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崭新的但又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契合的"知恩图报"的龙女形象。而龙女和书生柳毅的婚姻其实就是龙女报恩思想的体现,这和龙女故事的报恩原型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论仙乡传说对唐传奇《柳毅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民间文学角度看,《柳毅传》享乐长生的主题、把凡人遇仙和人神相恋两种原型相结合的结构模式、采用情节单元组装故事的手法,都深受仙乡传说的影响。可以说,《柳毅传》是作者在吸取并改写民间仙乡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唐传奇名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言小说虽然萌芽甚早,渊源远古,然而都一直只是汩汩细流,蜿蜒出没于松间石上,未能汇为大河,呼啸东去。只是到了唐代—确切地说,是到了安史乱后的八世纪中叶以降,才迅速成熟,形成了被誉为“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宋洪迈语),令后人千载瞠目的文言小说新文体—传奇体。这个阶段出现了诸如《任氏传》、《柳氏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霍小玉传》、《东城老父传》以及《柳毅传》等一大批光彩照人,雄视千古的优秀篇章。  相似文献   

9.
在朝鲜末期传播的野谈中,《青邱野谈》《东野汇辑》《东厢记纂》等所收录的《李义勇》传奇色彩比较浓郁,与中国唐传奇中李朝威的《柳毅传》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考察《柳毅传》与《李义男》之间的关系,分析《李义男》的演变过程及其内涵,探索《李义男》产生的时代背景,最后指出:《李义男》是在中国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的基础上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莺莺传》崔张离异的原因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元稹的《莺莺传》“文章尚非上乘,且“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却“影响甚大”.以至于“唐人传奇遗留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其他研究者如汪辟疆先生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东方蝃蝀的小说《双城故事》,写于1952年,《亦报》分75次连载,发表时署名"唐优"。此为1949年政权易帜后,作者在新的文学环境下应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为重绘195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版图,研究20世纪中期中国文学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个案。重识《双城故事》将丰富既有的文学史叙述。  相似文献   

12.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言"的最重要的"象"的研究,通过研究产品存在的环境、社会、条件这一"语境"和不同生活形态、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的个体对未知物品的认知差异,来完善设计历程和产品设计所能表达"共同体"的意识或特性的探讨.而这正是目前设计界在设计能力上最值得提升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集中于以岳阳为中心的东洞庭湖风景区,而以益阳为中心的南洞庭湖和以常德为中心的东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有限。故从“大洞庭湖”的角度出发,应以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为对象,综合考虑湖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洞庭"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时有出现,但是意义不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同指一处。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体还处于"渊"、"泽"的阶段,"尚相当窄小",应该还不会有"洞庭湖"之称。随着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名逐渐形成并开始固定。洞庭湖之名在湖南的出现,则可能是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地名的移位。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处长江之中游,上承大武汉城市圈,下接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借鉴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经验教训,从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依据、现实条件、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四个层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重点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两型农业建设虽渐见成效,但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方面,最突出的是湖区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升”。闲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励农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进入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根据对跨越湖南湖北两省的环湖四市岳阳、常德、益阳、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其城市群合作发展模式,可以从合作思想、组织形式、区域互动、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四化同步这六方面进行探索,以实现四市跨区域合作发展、跨越式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湖泊旅游资源。洞庭湖区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具有以湖水、古迹为特色的资源结构体系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文化含量高 ,是其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 ,风格相异的五大旅游资源板块的有机结合是其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太湖黄颡鱼(Peteobagrusfulvidraco)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内性状变异、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等,并对黄颡鱼在太湖渔业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颡鱼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而且有抑制野杂鱼过量繁殖的作用,因此认为在太湖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黄颡鱼应作为优质鱼类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重要功能区和全球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支撑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应当以湿地科学为指导.树立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打破条块结合的湿地行政管理格局.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地区的整体联动机制,将洞庭湖自然湿地当作统一的省重点生态区进行管理,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洞庭湖地区之间建立生态和经济的对接与互补关系,设立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协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湿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