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老年人高血压病由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在其用药过程中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为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安全用药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剖析,寻找避免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的改进方法.通过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实施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及上报,患者安全预见性管理,如安全标识的应用,用药安全管理,实行人文管理,提高护士满意度等.有效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对患者安全的预防控制能力及风险的规避、处理能力,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实施2年来,发生跌倒、压疮、服药错误、烫伤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层社区中心更应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社区中心2013年全年60岁及以上患者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率87.5%,不合格12.5%,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者占8.9%,因联合致不良反应增加者占0.6%,配伍禁忌者0.4%,用法用量不合理者1.2%。结论老年患者用药现状不乐观,呼吁全社会医务人员及家属都来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级医院评审中PDCA质量管理方式,加强老年肿瘤科备用药品规范化管理,确保药品储存合理,防止用药错误,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口的健康保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其中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依从性如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了解我国在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笔者对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中有关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医务工作者以及药学人员在改善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患者安全作为医院认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而用药安全又是患者安全的核心,因此用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复杂又导致患者联合用药增加,进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包括药理(如药物拮抗)和物理化学方面。在输液过程中,各种药物的理化特性不同尽可能做到单一药物单一溶媒(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但由于浓度高、药物组间输液器冲洗不完全、时间长、温度、光等因素,液体出现颜色改变、混浊等[1],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又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加。临床实践表明,输液在临床的配制环节对输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改善临床药液配制,杜绝安全隐患,对提高临床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JcI标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注重国际患者安全目标、药物管理和使用、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细节,对药品流通重要环节进行监控和细节化管理。通过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质量改进,降低了药品流通环节的风险,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诊是医院治疗的重要场所,每天承担着大量的治疗工作,几乎每项工作都与药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用药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而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在用药安全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急诊的特殊性。其健康教育与病房相比有一定的难度,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让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并取得了一些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128例ADR(药物不良反应)搜集,了解高龄人群中ADR发生概况为今后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资料,以便更进一步开展ADR监察工作.方法以患者自发呈报方式,由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委员会"讨论,按因果关系进行评判,按反应强度分级原则分级,及轻重的分级.结果21岁~60岁年龄段内为ADR高发人群.51岁~100岁ADR发生44例,占34.3%的比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9例.ADR发生女性明显大于男性.致敏药物β-内酰胺类21例;复美欣(注射磷霉素钠)6例;喹诺酮类5例.口服用药10例.结果注射用药易发生严重过敏,口服药过敏反应较轻.老年ADR发生呈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刘东 《今日南国》2007,(23):28-29
医疗器械监管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输液室是门诊患者接受输液治疗的重要场所,每天有大量流动患者,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液安全往往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患者进入输液室就已经与护理人员建立了护患关系,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我们通过学习实践,改变以往护士的机械性操作观念,明确各班职责,完善并加强护理流程,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药物情报信息量猛增,用药复杂性增强,医师和病人更加需要药师提供正确的药物信息和知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经济、安全、有效。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后,指导消费者用药,提高药品信息利用率,将成为药师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和职责。可通过面对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了解药物。信息药师不但要指导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4例服用埃克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用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24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皮疹(37.5%),4例患者发生腹泻(16.7%),3例发生转氨酶升高(12.5%),4例发生恶心(16.7%)经过用药前后护理干预及积极地对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埃克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通过相应护理干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均好转,没有延误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民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化,公众对用药安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对目前用药安全信息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用药安全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原则,并从组织机构、技术人才、法律法规、媒体、服务需求、质量监督等方面构建有机协同的信息保障体系,以满足公众对用药安全的信息需求并更好地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是比较经典可靠的口服降糖药,虽然可能有不良发应发生,但是应用剂量合适,并注意用药期间肝肾功能指标观察,临床应用还是比较安全的。在具体用药方面临床医生也应当与药学服务人员认真研究,促进二甲双胍合理应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老年双相障碍患者的时点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我们以2016年10月22日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双相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双相躁狂患者中以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奥氮平最为常用,使用频度分别为95.24%和61.90%;而在双相抑郁患者用以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喹硫平最为常用,使用频度分别为36.51%,61.90%和60.32%。而在药物副反应方面,最常见的包括口干、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频度分别为18.6%,17.44%和25.58%。结论我院老年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总体上比较合理,但部分患者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的特点,应引起重视,遵循个体化用药及安全用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浅议农村药品安全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对药品实施有效监管,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我国农村药品安全监督网络的建设主要存在五大问题,笔者试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重视静脉给药全过程的监控,针对问题,规范了流程、加强细节管理,较好的保证了患者静脉给药的安全,促进了护理流程的再造和规范,实现了用药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意外死亡人员中1/7死于不安全、不合理用药。在我国,家庭用药不合理、不安全的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选择口服用药在临床是一种简便、无创伤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但要使口服用药真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干预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