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监督效力对于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董事会规模、薪酬委员会的设立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董事长总经理的二职分离、董事会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均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薪酬与高管薪酬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确定独立董事的合理薪酬一直是上市公司迫切希望解决而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影响独立董事薪酬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多层次,既包括独立董事自身的特点,还包括公司的治理特征。本文通过对以沪市195家上市公司进行的多变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独立董事的声誉、职业、年龄,以及所任职公司的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年薪都是独立董事薪酬的影响因素。目前,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更多上市公司确定独立董事的合理薪酬为4-6万元,以使公司绩效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400多个样本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结构和董事会的激励为特征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人数与反映公司价值的托宾Q值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有必要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77家中外合资股份有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公司绩效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综合绩效总得分衡量.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外国董事比例、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设置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公司绩效起正向作用;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相关性.并提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适当调整外国董事规模,继续推行两职分离的领导权结构和提高董事会会议次数四个建议.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中,董事薪酬制度具有“激励悖论”,董事会的监管责任职能要求董事薪酬独立于公司业绩,而董事会在公司经营中的战略决策职能要求通过董事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实现对董事的激励效应,通过对2005-2010年董事薪酬相关指标与公司业绩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国有上市公司现行薪酬制度对董事通过自身努力直接贡献公司业绩的激励不足,在甘肃省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实践中未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其原因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钱忠华 《兰州学刊》2009,(4):77-80,179
文章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活跃程度三个方面描述股权结构,同时采用Ahman(1968)的Z指数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作为企业风险的度量指标。利用1999-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文章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活跃程度越高则企业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7.
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以高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等指标为解释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薪酬、经理年龄与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未流通股比例与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负相关。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对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黎明  宋蕊 《河北学刊》2008,28(1):147-149
作为董事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董事制度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基于独立董事比例比较了其他国家的几种董事会结构类型,然后对独立董事比例影响公司绩效和公司战略的已有研究作了简要梳理,进而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探究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质量与管理层特征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察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的角度入手,构建了一个可以反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批露质量的综合指数。应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国596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持股比例、领取薪酬的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来检验高管薪酬与企业外部长期投资选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企业外部投资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二者函数图像呈倒U型曲线,且公司投资与高管薪酬关系集中于曲线中心线右半边,即高管薪酬随着公司长期总投资的增加而减少。而外部市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消息并不作为重点加以关注;外部更注重影响高管薪酬的直接因素。此外还可以发现,董事会在考虑高管薪酬变动时,对管理者做出长期股权投资还是长期债权投资,即公司投资的性质十分关注,而对于决策做出后,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的数额变动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7-2010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皆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虽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董事会结构对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的影响。通过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在1998年到2010年之间所有被ST的上市公司和其他与这些公司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未ST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回归后,可以发现在控制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变量(盈利性、流动性、杠杆性)后,越大的董事会组织结构会减少大型复杂的公司被ST的风险,但是这一点对小型公司不适用。同时我们发现,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大,越能减少公司的破产风险,即使在那些更加需要专业知识的公司中。计量结果还显示出,与政府之间的相关联程度越高,公司被ST的可能性越低。并且,提高CEO权利的集中度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这一点存在质疑,没有得到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既可以是代理人,也可以是管家,他和董事会之间相应可形成委托一代理关系或委托一管家关系。在这两种不同关系下,董事会与公司绩效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绩效有正相关影响,而企业规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受到企业规模和经理人不同行为选择的影响,即当企业规模较大且经理人作为代理人时,两职分离和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Logit-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分别测算了融资约束系数、治理结构系数以及经营绩效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VAR模型实证了中国制造行业230家公司融资约束、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就融资约束而言,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的下降能明显地改善其经营绩效,也即融资约束的资本结构论在本文中得到支持而没有证据表明代理成本论可以成立;再者,在治理结构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而董事会人数、前三名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最后,对当前经营绩效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既不是融资约束也不是治理结构,而是上年度的经营绩效水平,这反映出了上市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5—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对业绩预告精确度的影响,以及在机构持股比例不同的公司高管薪酬对业绩预告精确度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高管薪酬越高,企业发布业绩预告的精确度越低;相比低机构持股比例的公司而言,高机构持股比例的公司高管薪酬对业绩预告精确度的负向影响更小。研究表明,高管存在薪酬操纵动机,并不符合最优有效契约理论的观点,反而提高了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独立性是董事会监督效率的关键。董事会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董事个人的独立性以及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性。从董事提名、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设置及两职状态等四个方面构建董事会独立性指数,可从总体上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状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董事的提名主要由控股股东决定,独立董事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次级委员的设置、独立董事比例以及两职状态的选择主要是制度约束的结果,并且处于初建阶段。董事会的独立性应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减持国有股、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构成比例进行调整、合理划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权力界限、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建立独立董事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途径来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有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与银行经营绩效、资产规模、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与盈利水平正相关,与风险管理水平的关系不大。从银行业总体数据来看,高管薪酬与资产规模关系不大,但就单个银行来说,高管薪酬与资产规模正相关。在公司治理方面,高管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关系不显著,但与第一大股东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具有较明显的显著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规模、结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对15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银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银行创新能力与第一大股东控制能力、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能够有效促进银行的创新能力。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缩减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规模,扩大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规模等来间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从而最终获得银行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的案例不胜枚举,治理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索。我们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从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和董事会治理三方面探寻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的原因,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给出的回归结果是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效果成反向变化,社会流通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效果成正向变化,执行董事的比例表现出与公司治理失效概率显著正相关,董事会治理的其他变量回归没有显著性。结论是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不同性质的股权结构达到降低公司治理失效的概率,并且董事会的建设需要较大的变革,以使得董事会的运作和管理对公司治理的构建产生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