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德国应用伦理学的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伦理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产生于美国而后流传到欧洲的一个新兴的实践哲学学科。所以,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特别是在我国许多研究者的心目中,总是把美国的应用伦理学作为范本,以至于不太承认英美之外的其它风格的“应用伦理学”,在我国现今出版的《应用伦理学》教材中,一般都是按英美风格来定义“应用伦理学”的概念,这实际上造成了对应用伦理学的片面理解。而实际上,就是在英美,他们也从来不把自己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当作唯一的范例,相反他们是承认应用伦理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多样发展态势的。对于这一点,吴新文博士合理地指出过:在…  相似文献   

2.
早两年即有人在倡导哲学研究的大视野,可一直未见到这样的东西。现在总算有了,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理论伦理学》(此书属“价值论与伦理学丛书”之一,为湖北大学江畅教授所作,洋洋洒洒40余万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理论》)。《理论》堪称伦理学的大视野,因为它不仅谈到了人性、人生、人的素质与作为,而且还谈到了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宇宙和谐。这就与我们熟悉的伦理学内容相去甚远。伦理研究自古时起,就是围绕善恶、应当不应当作文章,发展到后来,成了关于道德的学问。翻开任何一部伦理学著作或…  相似文献   

3.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更好地调动起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兴趣,必须突出《医学伦理学》的学科特色,知道《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因此,变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以“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来重塑师生关系,大胆革新教学方法,组织以Webquest样式为核心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民族性与民族道德的特性——民族伦理学概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时至今日,一部部冠以“进化”、“生命”、“医学”、“科技”等等不同限制词的伦理学专著纷至叠现,一部部伦理思想、学说史著作世相继问世。这不能不说是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处开掘所带来的大丰收。然而,当我们品尝这些成果倍感欣慰的时候,当我们为这些作者的成功探索而庆贺和感叹的时候,一系列这些著作没能解答的,属于民族道德的问题却冲撞我们的心灵,逼迫我们去思考、去回答。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阎钢教授撰写的《政治伦理学要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一书,是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构建起具有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学体系,把我国的政治伦理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蒋萍同志撰写的《诚信的伦理学分析》一书 ,最近已在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读后觉得作者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从伦理学的角度 ,深入地研究了当代中国的诚信现状和传统的诚信思想 ,系统地阐述了诚信的道德本质、道德结构和道德功能 ,并以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为支柱 ,力图构建诚信的社会体系。第一 ,以伦理学作视角诠释诚信的内涵和道德功能。作者认为 ,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 ,在东西方都受到重视。如果说 ,中国传统诚信观是因其农业文明的产物而成为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的话 ,那么 ,发源于古希腊伦理学史的…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作为一门学科和一个学术领域,法律伦理学尚未完全定型,对法律伦理学的含义,学者的认识也不一致。1984年,笔者在《法学伦理学》一文中曾指出:“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笔者的上述定义虽嫌简单,但基本点是对的: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  相似文献   

8.
我们批判过《武训传》中那个山东的小学教员武训,说他是讲封建道德的。以后,没有人敢谈道德,否则就说是宣扬封建道德;而无产阶级道德也不知怎么讲。好多年来,没有哪个敢把伦理学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但大学不能开这门课,甚至这类文章也不敢写。原因之一,是苏联早先也不研究伦理学。后来“老大哥”已经在搞了,我们1956—57年,才有人呼吁:“还是搞点伦理学吧!”也觉得大学里该讲授点伦理学。就是这样,当时有些人还是接受不了。那时没有搞伦理学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文学伦理的研究古已有之,但一直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近三十年,国内文学界又掀起了一次关于文学与伦理的研究热潮,涌现出了一大批理论文章和著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我们需要展开文学伦理学的元理论研究,构建其学科体系,完善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在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等文学活动时,必须牢固掌握伦理学的知识谱系,加强文学与伦理学的联系;最后,文学伦理学与经济伦理、新闻伦理、环境伦理等应用伦理一样,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应用,应是一门对其他学科进行道德审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述评陆晓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西方经济伦理学正愈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西方在“经济伦理学”的名称下究竟忙些什么?我们从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对此,我将作一简要的述说和评...  相似文献   

11.
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当代中国的经济伦理学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了雏型。经济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源于经济事实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迫切需要经济伦理学为其论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迫切需要经济伦理学为其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自我完善 ,迫切需要经济伦理学为其“导航”。要实现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发展 ,必须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作深入的研究。例如 ,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建构和学科性质问题。在英语中 ,与经济伦理学相对应的是“eco nomicethi…  相似文献   

12.
乔纳森·卡勒《论解构》25周年纪念版序言中,将西蒙·克里奇利视为德里达之后解构主义伦理学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这并非没有缘由。伦理学关注道德、法律、责任和义务,这同解构主义的反传统势态显得格格不入。但克里奇利认为解构具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必然性。伦理学并不在例外。由是观之,他的《哲学家死亡书》并不仅仅是调侃哲学的威权,而毋宁说是他解构主义伦理学的一次实践。针对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克里奇利提出一种强调即时即景的伦理经验的“他律伦理”,其中悲剧剧场是为一个典型情境。他的《无信仰者的信仰》,这样来看,一定程度亦可视为延续和彰显了解构批评伦理学转向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回归保罗书信的倡议,最终是揭示了解构主义伦理学名可名,非常名的“谦卑”之道。  相似文献   

13.
刑法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使命及其学科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法律伦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对法律存在的前提进行道德批判;分析内涵于法律制度的道德问题和现象,即法律中的正义问题;探讨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难题.随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法律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将对法律的道德合理性的追问、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讨,延伸至具体的部门法之中,以此来解决对诸部门法的道德追问和伦理探求.刑法伦理学、民法伦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就是这一学术发展趋势之必然产物.对刑法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使命、学科属性以及研究方法的探讨,将有利于这一新的交叉研究领域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60年来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经历了纷繁变化的历程,初创并完善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除此之外,新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成就还创立了主体论伦理学、人学价值论伦理学、优良道德体系论伦理学等.然而,目前我国的伦理学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迫切需要从多重维度上思考建立更富时代张力的伦理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伦理学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作为对发展的目的、内容、手段等进行根本性价值反思的交叉学科,发展伦理学应该是一门真正的“显学”。但目前的发展伦理学却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存在深层的“范式危机”。正如库恩所说,范式转换推动知识更新。“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①因此,“范式意识”的自觉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方法论标志。本文拟从方法论纬度,通过对发展伦理学的范式研究的概述,指出目前发展伦理研究存在的深刻问题;并通过对发展伦理学“范式问题”的反思,揭示发展伦理的具体本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一、发展伦理学范式研究概述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释《论语》核心的伦理学思想,特别分析当中仁、礼、义等重要观念的意义,和对于道德动机、道德抉择和道德评价的理解,从而指出:我们实在能够以德性伦理学的进路,将《论语》重构为一套融贯清晰的伦理学理论。这理论不单跟西方现代伦理学有重要的差异,没有“反理论者”所质疑的抽象不能应用之弊,而且有其独到的胜场。  相似文献   

17.
生命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兴起是必然的,近现代自然科学和伦理学的发展共同导致了诸多生命伦理的难题。作者旨在通过对这一历史进程的追述,揭示生命伦理学产生的事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生命伦理学的难题及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些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在亚里士多德的学科体系中,伦理学首先从实践哲学得到规定,而他的“实践”作为个体内在合目的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是Dasein意义上的超越性本真实存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与“理论”对立的“实践”。当亚里士多德把他的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从属于“政治学”时,他揭示出我们“常人”实存的本性就是城邦中的共存。但伦理的共存先于个体的实存,共存的伦理———公正———不是“德性”的一种,而是德性的整体,个体的德性只是附在这一“整体”上的“皮毛”。无论是个体的本真实存还是城邦的伦理共存,最终都是为了人之为人的卓越性(德性)的实现,伦理学本质上成为“人学”,其核心的问题结构是个体的本真实存和城邦的伦理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百年伦理学研究回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伦理学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创世纪 ,拥有五千年悠久伦理文明的中国 ,直到20世纪才真正拥有了学科化和系统化的伦理科学。20世纪中国伦理学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1900年至新文化运动为形成阶段 ,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底为第三阶段 ,此后为第四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体系 ,(2)道德的本质和类型 ,(3)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 ,(4)中国伦理向何处去及其道德建设等问题。总结20世纪中国伦理学百年发展的历程 ,给予我们许多历史的启示 ,其中最深刻的启示有三 :一是开放的时代需要也离不开伦理学 ,二是应当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伦理文化遗产 ,三是伦理学必需面向社会道德生活的实际 ,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中之 《河北学刊》2001,21(3):24-2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潮流。作者认为 ,在 2 1世纪中国 ,围绕着遵守基本经济活动规则 ,道德手段的调节比过去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立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的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框架。正确分析“国际接轨”,更好地与国际经济伦理学界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